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ǔ Zhànɡ

别名

蒤(《尔雅》),大虫杖(《药性论》),苦杖(《本草拾遗》),酸杖、斑杖(《日华子本草》),酸桶笋(《救荒本草》),斑庄根(《滇南本草》),鸟不踏(《医林纂要》),酸杆、斑根(《植物名实图考,),酸榴根、土地檎((分类草药性,),酸通、雄黄连(《天宝本萆)),蛇总管(《岭南采药录》),大活血、血藤、紫金龙(《南京民间草药》),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龙紫、野黄连(《中医药实验研究》),活血丹(《江苏植药志》),红贯脚(《陆川本草》),阴阳莲(《南宁市药物志》)。

释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虎杖》曰:“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

来源及植物形态

虎杖,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如江苏、浙江、 山东、江西、福建、河南、陕西、湖北等地。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出,晒干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平。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苦。"

④《滇南本草》:"苦微涩,微寒。"

⑤《医林纂要》:"甘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1.虎杖入肝经血分,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故为“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之品。若因瘀血内阻、冲任脉不通之经闭,《圣惠方》以之与凌霄花没药共为细末,以热酒调服,亦常与益母草丹参等活血调经通闭药同用,可使瘀去经脉通畅;虎杖善于通利经络,风寒湿邪入络所致的痹痛,虎杖常与祛风除湿的西河柳鸡血藤等配伍,或浸酒随量饮服(《浙江药用植物志》),以祛瘀通络利痹;对于跌打损伤者,虎杖赤芍同为细末,温酒调下,如《圣济总录》虎杖散,亦常配以乳香没药红花等同用,有活血祛瘀、疗伤定痛的作用。


2.虎杖味苦燥湿,性寒清热,具有清利湿热作用。《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虎杖能清利小便,常与茵陈金钱草同用,可治湿热蕴结于肝胆所致的黄疸、结石。或与木香枳壳黄芩等配伍,用治肝胆管结石症,如《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的排石汤。虎杖既能清肝胆湿热、利湿退黄,又能清利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带下腥臭之证,常与萆薢薏苡仁等同用。虎杖“治五淋白浊”,对湿热下注膀胱,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淋证,可用虎杖单味煎服,如《本事方》治诸般淋证,即用此法;或与萹蓄车前草水煎,治热淋(《四川中药志》)。


3.虎杖味苦性寒,善于清热解毒。若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多伍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外用则以鲜品捣烂外敷;若治水火烫伤,《丹溪治法心要》以单味虎杖为末,水调敷,亦有用虎杖鲜品切片浸于麻油中,取油涂搽患处。


4.虎杖尚能化痰止咳,药性寒凉,故多用于痰热咳嗽,可与枇杷叶黄芩金银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30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注意:《药性论》:"有孕人勿服。"

各家论述

1.《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2.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3.《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4.《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5.《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6.《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7.《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8.《药性论》: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吸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


9.《本事方》:苦杖根俗呼为杜牛膝,多取净洗,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盏,煎一盏,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许,研调下,治妇人诸般淋。鄞县武尉耿梦得,其内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见也。


10.《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共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11.《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12.《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13.《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