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详细内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用法]

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4.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 思伤脾致高血压案(王克勤)
    一、《古今医案按》七情致病案《古今医案按》载:“周慎斋治一人,丧子悲哀太过,两目肿痛,用独参汤而愈”一案。盖肝开窍于目,两目肿痛本属肝火为病。本案病发于悲哀太过,悲伤肺,肺金不能制肝木,木火独旺,上攻...

    求道

    畅读VIP

    444

    0

  • 二陈汤的辨证运用(林德康)
    二陈汤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陈师文等撰。主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据清《张氏医通》说:“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半夏、秫)及金匮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后人列为...

    求道

    畅读VIP

    755

    0

  • 刘立昌: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痉咳(咳嗽变异性哮喘)案
    刘某,男,时年73岁,2012年4月5日初诊。  发病过程:近4年来咳嗽反复发作,每次发时一阵剧烈咳嗽,干咳为主,晚上重。到呼吸科经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予“氨茶碱”、“...

    求道

    畅读VIP

    512

    0

  • 二陈汤妙用杂谈
    二陈汤为祛痰主方。痰泛指体内气血不和而引起水液代谢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其中有脾失健运,肾气不足造成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也有因肺气受阻,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脱造成三焦气化失司的水液留聚。可见,痰既是病理...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26

    0

  •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朱文元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陈平汤即二陈汤与平胃散之合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水煎二汁,作汤剂内服。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下...

    求道

    畅读VIP

    678

    0

  • 方和谦治疗咳嗽医案四则
    病例一吴曦,男,15岁。北京21中学生,初诊: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不止,咽痛,痰色稀白,鼻塞不通,脉弦平,舌苔薄白,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拟方:桑叶、桑皮各10g,杏仁10g,桔梗10g,菊花8g,...

    白术

    签约讲师

    90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