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麻黄 (去节) 六两,桂枝 (去皮) 二两,甘草 (炙) 二两,杏仁 (去皮尖) 四十枚,生姜 (切) 三两,大枣 (擘) 十枚,石膏 (碎) 鸡子大。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去节)90g,桂枝(去皮)30g,甘草(炙)30g,杏仁(去皮尖)16g,生姜(切)45g,大枣(擘)10枚,石膏(碎)4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相关条文

伤寒(2条):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1条):
【12.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各家论述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青龙,东方甲乙木神也,应春而主肝,专发生之令,为敷荣之主。万物出甲开甲,则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木叶。所以谓之青龙者,以发散荣卫两伤之邪,是应肝木之体耳。桂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伤寒,二者发散之纯者也,及乎大青龙汤则不然。虽为发汗之剂,而所主又不一。必也中风脉浮紧,为中风见寒脉,是风寒两伤也。伤寒脉浮缓,为伤寒见风脉,是风寒两伤也。风兼寒,寒兼风,乃大青龙汤专主之也。见兹脉证,虽欲与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不能已其寒,则病不去。或欲以麻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则病仍在。兹仲景所以特处大青龙汤,以两解之。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寒则伤荣,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此风寒两伤,荣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表虚肤缓者,则以桂枝为主。此以表实腠理密,则以麻黄为主。是以先麻黄桂枝,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发表。大枣味甘温,生姜味辛温,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则伤阳,寒则伤阴,荣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荣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石膏为重剂,而又专达肌表者也。大青龙汤,发汗之重剂也,非桂枝汤之所同,用之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经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瞩,此为逆也。又曰: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即此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其用汤者,宜详审之。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温粉法,白术、叶本、白芷各十二两,末之,人英粉十二两,和匀用之,无英粉以蜂粉代之。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

余昔读大青龙汤方,以证参之,尝涉疑焉。既是太阳中风见伤寒,脉浮紧是也,又何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若此证参之,皆是伤寒而加烦躁,又何得有中风之证在焉?故诸家皆无明载,只言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以此正经论之,终是涉疑。一日,请于先师伯荣黄公,曰:乃此一证中全在不汗出三字上藏机,且此不字,是微有汗而不能得出,因生烦躁也。无汗者,乃全无汗也,以此不字,方是中风。此乃古人智深识妙之处。今此中风证,复见脉浮紧,乃中风证见寒脉也。若与桂枝汤,则能治风而不能去寒,若与麻黄汤,则能治寒而不能祛风。以此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加石膏而治烦躁,名之曰大青龙者,以其能发越风寒而散邪气者也。故用麻黄为君,而散浮紧之脉;桂枝为臣,而治不汗之风;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合而为使,石膏为佐,而解风寒之并于经而加烦躁者也。


张璐伤寒缵论》:

大青龙汤证为其身中原有微汗,寒邪郁闭,不能透出肌表,由是而发烦躁,与麻黄汤证之无汗者迥异。


钱潢伤寒溯源集》:

青龙之制,非但为风寒并感之大纲,直为温病治表之一大柱也。


熊曼琪《伤寒学》:

大青龙汤麻黄汤重用麻黄,另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一倍,为发汗峻剂,意在外散风寒,开郁闭之表;加石膏,清郁闭之里;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滋汗源。麻黄石膏相配,既相反相成,相互制约,又各行其道,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梅国强伤寒论讲义》:

关于温粉,所指何物,语焉不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为: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牡蛎龙骨二两,共研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 发烧咳嗽案
    郑某,男孩,二岁半,2023年10月31日初诊。感冒,鼻涕黄稠且多,发烧近38℃,无汗,咳嗽较轻,舌质红,有刺,此为大青龙汤证,方用大青龙汤原方:麻黄4克,杏仁7克,石膏20克,桂枝6克,生姜2片,红...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80

    0

  • 发烧案
    陈某,男,2024年1月3日下午初诊。昨晚喉痛咳嗽,到医院就诊,诊为扁桃体发炎,经输液治疗后,现喉已不疼,咳嗽减少。但却转为恶寒无汗、头晕头疼、全身酸痛,发热(39℃),干咳无痰,无大便,舌暗红有齿痕...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105

    0

  • 曾庆明:大青龙汤、小柴胡汤治疗感冒案
    邹某,男,时年53岁,体质壮实,素喜食肥甘厚腻,无“三高”病史。初诊:2013年12月30日。  【发病过程】  12月26日晚着凉第二天午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达39.4℃,急服退热西药,出一身汗后,...

    求道

    畅读VIP

    62

    0

  • 史欣德教授讲授大小青龙汤
    各位晚上好,小相不用那么隆重,我只是谈谈我自己个人的一点理解啊,大家临床可以试试,用的对或者不对,大家多批评,我们一起讨论,一起把这个方子用好就行了!我先说一下小青龙汤的运用体会。因为我是科班出生的,...

    求道

    畅读VIP

    96

    0

  • 史载祥教授应用大青龙汤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1例
    作者:朱婷婷,顾焕,史载祥2004年,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专家会议[1]首次提出。2008年意大利肾病学者Ronco ...

    求道

    畅读VIP

    80

    0

  • 风热感冒
    陈某,男,平素胃肠虚寒,现全身酸痛,恶寒无汗,头晕头痛,喉痛,口干口渴,低烧37.5℃,时时欲呕,胃纳不开,腰肌老伤复发,酸重难忍,舌质暗红,有薄黄苔。此为大青龙汤证,方用大青龙汤加味:葛根30克,麻...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222

    0

  • 被弃之不用的良方----大青龙汤
    仲景书中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共有三条:《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论...

    求道

    畅读VIP

    287

    0

  • 新冠瘟疫条辨第四条:大青龙汤、代大青龙汤证
    新冠瘟疫条辨第四条:大青龙汤、代大青龙汤 ...

    凤翅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386

    0

  • 新冠高热不退案(田世震)
    男,24岁,200斤身体壮实,于12日下午出现发热,怕冷无汗,周身酸痛,口干咽燥咽痛,饮水不解渴,服用连花清瘟布洛芬类药物,皆效果不显,至昨日发热达39.5+,舌边尖红苔厚腻。辩证:寒包火夹湿处方:大...

    求道

    畅读VIP

    270

    0

  • 许叔微论大青龙汤(赖海标)
    许叔微(1079~1154年),江苏仪征人,南宋医学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为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清代名医叶...

    求道

    畅读VIP

    25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