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麻黄 (去节) 六两,桂枝 (去皮) 二两,甘草 (炙) 二两,杏仁 (去皮尖) 四十枚,生姜 (切) 三两,大枣 (擘) 十枚,石膏 (碎) 鸡子大。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90g,桂枝 (去皮) 30g,甘草 (炙) 30g,杏仁 (去皮尖) 16g,生姜 (切) 45g,大枣 (擘) 10枚,石膏 (碎) 4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备注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青龙汤

处方

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相关条文

伤寒(2条):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1条):
【12.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各家论述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青龙,东方甲乙木神也,应春而主肝,专发生之令,为敷荣之主。万物出甲开甲,则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木叶。所以谓之青龙者,以发散荣卫两伤之邪,是应肝木之体耳。桂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伤寒,二者发散之纯者也,及乎大青龙汤则不然。虽为发汗之剂,而所主又不一。必也中风脉浮紧,为中风见寒脉,是风寒两伤也。伤寒脉浮缓,为伤寒见风脉,是风寒两伤也。风兼寒,寒兼风,乃大青龙汤专主之也。见兹脉证,虽欲与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不能已其寒,则病不去。或欲以麻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则病仍在。兹仲景所以特处大青龙汤,以两解之。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寒则伤荣,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此风寒两伤,荣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表虚肤缓者,则以桂枝为主。此以表实腠理密,则以麻黄为主。是以先麻黄桂枝,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发表。大枣味甘温,生姜味辛温,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则伤阳,寒则伤阴,荣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荣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石膏为重剂,而又专达肌表者也。大青龙汤,发汗之重剂也,非桂枝汤之所同,用之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经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瞩,此为逆也。又曰: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即此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其用汤者,宜详审之。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温粉法,白术、叶本、白芷各十二两,末之,人英粉十二两,和匀用之,无英粉以蜂粉代之。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

余昔读大青龙汤方,以证参之,尝涉疑焉。既是太阳中风见伤寒,脉浮紧是也,又何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若此证参之,皆是伤寒而加烦躁,又何得有中风之证在焉?故诸家皆无明载,只言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以此正经论之,终是涉疑。一日,请于先师伯荣黄公,曰:乃此一证中全在不汗出三字上藏机,且此不字,是微有汗而不能得出,因生烦躁也。无汗者,乃全无汗也,以此不字,方是中风。此乃古人智深识妙之处。今此中风证,复见脉浮紧,乃中风证见寒脉也。若与桂枝汤,则能治风而不能去寒,若与麻黄汤,则能治寒而不能祛风。以此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加石膏而治烦躁,名之曰大青龙者,以其能发越风寒而散邪气者也。故用麻黄为君,而散浮紧之脉;桂枝为臣,而治不汗之风;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合而为使,石膏为佐,而解风寒之并于经而加烦躁者也。


张璐伤寒缵论》:

大青龙汤证为其身中原有微汗,寒邪郁闭,不能透出肌表,由是而发烦躁,与麻黄汤证之无汗者迥异。


钱潢伤寒溯源集》:

青龙之制,非但为风寒并感之大纲,直为温病治表之一大柱也。


熊曼琪《伤寒学》:

大青龙汤麻黄汤重用麻黄,另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一倍,为发汗峻剂,意在外散风寒,开郁闭之表;加石膏,清郁闭之里;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滋汗源。麻黄石膏相配,既相反相成,相互制约,又各行其道,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梅国强伤寒论讲义》:

关于温粉,所指何物,语焉不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为: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牡蛎龙骨二两,共研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 邢筱华大青龙汤加味治外感发热案
    王某,男,30岁,本院职工。初诊:2023年3月1日主诉:发热伴周身疼痛1天患者一天前因加班后出现发热无汗,恶寒,甚则战栗,头痛如裂,身痛剧烈,口干,心烦失眠,面色微红,咳嗽偶作,口淡无味,二便调,舌...

    求道

    畅读VIP

    168

    0

  • 发烧咳嗽案
    郑某,男孩,二岁半,2023年10月31日初诊。感冒,鼻涕黄稠且多,发烧近38℃,无汗,咳嗽较轻,舌质红,有刺,此为大青龙汤证,方用大青龙汤原方:麻黄4克,杏仁7克,石膏20克,桂枝6克,生姜2片,红...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27

    0

  • 发烧案
    陈某,男,2024年1月3日下午初诊。昨晚喉痛咳嗽,到医院就诊,诊为扁桃体发炎,经输液治疗后,现喉已不疼,咳嗽减少。但却转为恶寒无汗、头晕头疼、全身酸痛,发热(39℃),干咳无痰,无大便,舌暗红有齿痕...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81

    0

  • 曾庆明:大青龙汤、小柴胡汤治疗感冒案
    邹某,男,时年53岁,体质壮实,素喜食肥甘厚腻,无“三高”病史。初诊:2013年12月30日。  【发病过程】  12月26日晚着凉第二天午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达39.4℃,急服退热西药,出一身汗后,...

    求道

    畅读VIP

    331

    0

  • 史欣德教授讲授大小青龙汤
    各位晚上好,小相不用那么隆重,我只是谈谈我自己个人的一点理解啊,大家临床可以试试,用的对或者不对,大家多批评,我们一起讨论,一起把这个方子用好就行了!我先说一下小青龙汤的运用体会。因为我是科班出生的,...

    求道

    畅读VIP

    350

    0

  • 史载祥教授应用大青龙汤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1例
    作者:朱婷婷,顾焕,史载祥2004年,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专家会议[1]首次提出。2008年意大利肾病学者Ronco ...

    求道

    畅读VIP

    488

    0

  • 风热感冒
    陈某,男,平素胃肠虚寒,现全身酸痛,恶寒无汗,头晕头痛,喉痛,口干口渴,低烧37.5℃,时时欲呕,胃纳不开,腰肌老伤复发,酸重难忍,舌质暗红,有薄黄苔。此为大青龙汤证,方用大青龙汤加味:葛根30克,麻...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1008

    0

  • 被弃之不用的良方----大青龙汤
    仲景书中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共有三条:《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论...

    求道

    畅读VIP

    518

    0

  • 新冠瘟疫条辨第四条:大青龙汤、代大青龙汤证
    新冠瘟疫条辨第四条:大青龙汤、代大青龙汤 ...

    凤翅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35

    0

  • 新冠高热不退案(田世震)
    男,24岁,200斤身体壮实,于12日下午出现发热,怕冷无汗,周身酸痛,口干咽燥咽痛,饮水不解渴,服用连花清瘟布洛芬类药物,皆效果不显,至昨日发热达39.5+,舌边尖红苔厚腻。辩证:寒包火夹湿处方:大...

    求道

    畅读VIP

    63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