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大青龙汤证医案医话选

求道

浏览:29

时间:2025-07-01

(一)论大青龙汤证条文原为温病论治

细思此节之文(原文第39条),知所言之证原系温病,而节首冠以伤寒二字者,因中风、温病在本书(指伤寒论)之定例,均可名为伤寒也……由此观之,是此节原为治温病者说法,欲其急清燥热以存真阴为先务也。至愚用此方治温病时,恒以薄荷代方中桂枝,尤为稳妥。(《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


(二)论温病学家对大青龙汤的化裁合辛温与辛凉于一剂
温病学家师其法,化裁加减以治温病,发展新方甚多。其著者如刘河间之防风通圣散……陶华之三黄石膏汤……吴鞠通银翘散,用豆豉、薄荷荆芥麻黄,用大力子、桔梗杏仁,用苇茎、银花、连翘竹叶石膏,去桂枝、姜、枣。(《伤寒论方运用法·麻黄汤类方》)


(三)大青龙汤加味治小儿肺炎
白某,女,1岁。患儿出生后反复感染肺炎……此次发作,病已3日,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痰鸣。体温39.8℃(肛),急性病容,面色较苍白,肢冷,神委,环口青紫明显,极度烦躁,气促鼻扇,呼吸40~50次/min,心率160次/min,两肺密布细湿啰音及捻发音,肝在肋下约3cm,舌苔薄白,脉细滑。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型肺炎。风邪闭肺,痰浊中阻。治拟疏风宣肺豁痰。


麻黄 9g,杏仁9g,甘草9g,桂枝9g,白芍5g,石膏30g,白芥子9g,莱菔子9g,葶苈子18g,前胡9g,防风 15g,姜半夏15g,苍耳子6g,桔梗3g,夏枯草15g,生姜9g,大枣4枚。2剂。热已降,咳减,气急鼻扇已平。苔白脉滑数,两肺啰音减少,但夜寐不安。再予宣肺豁痰。上方去夏枯草,加黄芩9g、磁石 30g、夜交藤30g,5剂。三诊又用前方加减7剂而愈。(《历代名医医案精选·王玉润医案》)


(四)大青龙汤痰饮化热
周,二十二岁。正月初七日。六脉弦紧,右脉沉取洪大。先从腰以上肿,舌白滑,喘而咳,无汗,从温饮例之大青龙法减甘药,为其重而滞也。


石膏末一两,杏仁(去皮,留尖)五钱,桂枝五钱(炙),甘草二钱,细辛二钱,大枣(去核)二枚,麻黄(去节)六钱,生姜三钱。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后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十一日,溢饮,脉紧无汗,喘咳浮肿,昨用大青龙汗出肿消,喘咳减。与开太阳合阳明法。(《吴鞠通医案·痰饮》)


(五)大青龙汤治外感风寒肺有郁热证
病人男性,28岁。体温39.5℃,虽值炎暑,裹被单仍恶寒,肌肤干燥,烦躁不得眠,扬手掷足,频呼周身骨痛,胸口不适,项强,不能转侧,渴喜热饮,面色赤,痰色白而质稠黏,咳不畅,口淡,舌苦尖白根薄黄,脉浮数有力,大便3日未行。方用:生麻黄12g,桂枝6g,杏仁10g,炙甘草6g,生石膏30g(先煎),生姜6g,红枣12枚。服1剂。上午10时服头煎,1小时后汗出渐多,头面如蒸,衫裤尽湿,去盖身之被单,汗出渐减,停服二煎。夜安睡,晨醒,各症如失。(《伤寒论方运用法·麻黄汤类方》)


(六)大青龙汤加味治溢饮肺部感染
男孩,3岁。半月前身发湿疮。某日,天气闷热,在户外玩耍,忽大风转凉,因而受寒。次日,湿疮收,发热,咳嗽。服中药数剂,无效。几日后,面目逐渐浮肿,气喘不得卧。头面目、四肢及阴囊均浮肿,腹膨有鼓水音,发热(肛温39℃),无汗,厌食,烦渴,上气喘咳,不得平卧,颈间脉跳动显著,小便涩……舌苔白,舌尖红,脉沉弦而数。此风寒致湿疮内攻之溢饮,宜大青龙汤。为防虚,加防己黄芪:生麻黄6g,桂枝3g,杏仁6g,炙甘草3g,生石膏12g,先煎生姜3g,红枣 12枚,黄芪10g,木防己 10g。服1剂。


二诊:服药后,从夜至晨,全身不断汗出,衣衫尽湿。药后3小时即见小便畅通,量多,一夜五六次,大便2次,咳喘除,能平卧,腹转松,全身浮肿消去大半…改方用(五苓散加味):猪苓12g,赤苓12g,泽泻10g,生白术12g,桂枝6g,白芍6g,知母 10g,木防己 10g。服2剂。又用黄芪10g、红枣10枚,每日煎汤服之,调理1周而愈。(《伤寒论方运用法·麻黄汤类方》)笔者注:本证可能是急性肾炎


(七)大青龙汤现代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病,如流感、麻疹肺炎急性关节炎急性肾炎等….…翟氏以本方加附子治乙型脑炎30例,认为乙型脑炎患者有不少属太阳少阴并病,主症为壮热无汗,肢冷,舌润苔白,脉浮或细弱。(《伤寒经纬·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关联词条:

  • # 大青龙汤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经方学会  公众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