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

  • 《朱少鸿医案》选读
    痰饮门常州刘左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虚则痰不易化,脾虚则湿不能运;痰上逆而喘咳不休,湿下注则囊跗俱肿。肿之与喘,无非气失升降,而乏运行之力也。细审症情,要不外乎痰饮为患。溯其来由,恰是脾之湿...

    求道

    畅读VIP

    225

    0

  • 易巨荪医案二则(王惟恕)
    其一老友李绮珊太夫人,亦腹痛,手足冷汗出。予与黎庇留同诊,投四逆汤数剂,汗止,手足温,然后腹痛渐愈。可知心腹诸痛,有寒热虚实不同。时医每以甘芍汤为治痛通剂,其不杀人者,几希矣。庇留以孝生员兼大国手,精...

    求道

    畅读VIP

    240

    0

  • 范文甫医案赏析
    范氏医案不拘格式,随笔写就,如说如话,不硬做文章。有只书一二字者,点到病机即止 ;有时走笔疾书,瞬息数百言者,其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更载有误治病例,一无掩饰,犹属难能可贵。范氏论病处方,范氏处方不拘...

    求道

    畅读VIP

    211

    0

  • 范文甫 医案18则
    1、久泻出处:《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上海一名贾,年三十余,形气壮实,饮食如常,而苦于泄泻,日五六次,已五月余。遍历名医,投清利、峻攻、固涩、温脾、温肾之剂皆无效果,邀余至上海往诊。余按...

    求道

    畅读VIP

    229

    0

  • 苏礼:明代名医医案概述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中医医案已进入全面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医案专著的大量涌现、医案类书的编著出版,以及医案撰写格式的研究,是这一时期中医医案走向成熟的三个主要标志。01医案专著的大量涌...

    求道

    畅读VIP

    371

    0

  • 孙思邈病案三则
    精极案    治精极五脏六腑俱损伤,虚热,偏身烦疼,骨中瘠痛,烦闷方。     生地黄汁二升    麦门冬汁  &nbs...

    求道

    畅读VIP

    389

    0

  • 王叔和病案二则
    背痛、腹痛案问曰:有一妇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时时腹中痛,少食多厌,喜嗔胀,其脉阳微,关、尺小紧,形脉不相应,愿知所说?师曰:当问病者饮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饮食,闻谷气臭者,病为在上焦。假令...

    求道

    畅读VIP

    378

    0

  • 仲景病案三则
    下利案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一斤,碎   ...

    求道

    畅读VIP

    370

    0

  • 淳于意病案二则
    头痛案菑(zi)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愤懑(men)。”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史记·扁鹊仓...

    求道

    畅读VIP

    363

    0

  • 张简斋医案赏析(彭景星 彭慕斌)
    下元素虚  治饮邪须安冲气夏某 ,风水合病 ,服疏化之剂 ,肿势渐消 ,喘咳未已 , 不能平卧 , 口甜 , 哕呕 , 涎多 , 脉沉小。拟用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淡姜、细辛、五味子、甘草、白芍、姜...

    求道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8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