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1.本品有杀虫之功,可治肠道寄生虫病。单用很少,多入复方。常与雷丸、槟 榔 、芜荑、鹤虱 、使君子等驱虫药同用。
2.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临床常用于预防流感、麻疹、流脑等传染病。如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预防流感方,以本品9g,南瓜蔓一尺,水煎服,连 服3日;《陆川本草》预防麻疹方,以本品15g,银花15g,鬼灯笼9g,水煎服,连服5剂,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爱国卫生》 预防流脑方,以本品100g,雄黄9g,生明矾24g,放入饮水缸内,作饮水消毒用,7天一换。亦可用于治疗 病毒性疾患,如腮腺炎、病毒性肺炎等,常与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等同用。
3.本品炒炭后,既能清热,又能收敛止血,善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单用即可,如《本草图经》 治鼻衄出血不止,以之为末,水调服;《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治产后恶露淋沥,以醋制贯众为末,每服6g,米饮调下。入复方则止血效果更佳。 如《圣济总录•卷六十八•吐血》贯众散,治暴吐血,以之与黄连为散,糯米饮调下;《万病回春•卷四》管仲汤,治吐血成斗,命在须臾,以之与血余炭、鲜侧柏叶汁、童便 、黄酒同用;《普济方•卷三十八•脏毒下血》经效散,治肠风下血与痔疮出血,以贯众炭配麝香同用;经验方,治崩漏下血,色紫有块,腹痛脉沉,以之与五灵脂等份,炒黑研末,冲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驱虫、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应炒炭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
1.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2.东北贯众有毒,孕妇、小儿 、体弱及有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2.《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
3.《本草图经》:止鼻衄。
4.《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
5.《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
6.《纲目》:贯众,大治妇人血气。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因内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
7.《本草经疏》:贯众,以其苦寒,故主腹中邪热气诸毒。苦以泄之,亦兼有散之之义,故破癥瘕。苦寒能除风热,故止头风。金疮出血后必发热,泄热散结,则金疮自止。
8.《本草汇言》:贯众,杀虫化症药也。前古主腹中邪热结气,故时人用为杀虫化症瘸,皆属腹中邪热湿郁结气也。苏氏方,又治下血崩淋,衄血不止,亦取其气味苦寒散结热耳。但性寒气燥有毒,如病人营虚血槁,肝肾有火,并阴虚咳嗽人,不可加用。
9.《本草正义》:贯众,苦寒沉降之质,故主邪热而能上血,并治血痢下血,甚有捷效,皆苦以燥湿、寒以泄热之功也。然气亦浓厚,故能解时邪热结之毒。《别录》除头风,专指风热言之,凡大头疫肿连耳目,用泄散而不遽应者,但加入贯众一味,即邪势透泄,而热解神清,不独苦寒泄降,亦气之足以散邪也。故时疫盛行,宜侵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着,不得以轻贱而忽之。
11.《本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
12.《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性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
13.《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