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Léi Wán

别名

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雷丸,始载于《本经》。为白磨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干燥菌核。我国西北、西南、华南诸省均产,以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产量最多。

采制

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霄丸,用甘草水浸一夜,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干,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干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微寒,有小毒。

③《纲目》:"甘微苦,平。"

④《医林纂要》:"苦酸咸,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1.本品有杀虫之功,驱除绦虫,单用有效,如《本草纲目•卷三十七•雷丸》引 《经验前方》方,单用雷丸,水浸去皮、切焙为末,五更初以稀粥饮服一钱。


2.本品驱杀一切肠道寄生虫,常配伍槟榔、牵牛、木香苦楝皮,以增强驱杀肠内寄生虫作用,如《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追虫丸。


3.本品能杀虫而消疳,常配伍使君子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3g,乳食前,温米饮调下,如《杨氏家藏方雷丸散。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 ~ 15g,宜入丸、散剂。用以驱杀绦虫,每次服粉剂12~18g,日服3 次,用冷开水调,饭后服,连服3 天。


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注意:

1.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2.本品有效成分为蛋白酶,受热(60七左右)和酸的作用易于破坏失效,而在碱性溶液中使用作用最强。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2.《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3.《药性论》:"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4.《玉楸药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


5.《本草经疏》:"雷丸,其主杀三虫,白虫、寸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毒气,胃中热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积者,肠胃邪热盛也,苦寒能除二经(手足阳明)湿热邪气,则上来诸证自除。作摩膏治小儿百病者,以小儿好食甘肥,肠胃类多湿热虫积,苦能杀虫除湿,咸寒能清热消积,故主之也。《别录》又云,久服令人阴痿,正见其过于苦寒,偏至之气,能令阳道痿也。""除杀虫外,它用甚稀。"


6.《本草述》:"雷丸,为竹之余气所结。缘清阴之气味而又能疏利,其于行气血之热,岂非良剂。第通用不无有伤元气也。悉此义则能善用此味矣。"


7.《本经逢原》:"雷丸,《千金》治小儿伤寒,不能服药,治方中恒用之,取其逐毒气之功也。"


8.《陕西中药志》:"消积杀虫,清热解毒。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著。"

按语备注

雷丸以形成名。苦寒有小毒,功专于杀虫,祛绦为主,兼及蛔。既可单用,又可配伍应用。本品研粉吞服。杀虫作用良好。如入煎剂,每因高热而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必须注意。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