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Kǔ Liàn Pí

别名

楝皮(《斗门方》),楝根木皮(《纲目》),双白皮(《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及植物形态

苦楝皮,始载于《名医别录》。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楝 Melia azedarach L

采制

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炮制:洗净,稍浸泡,润透,切丝,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有毒。

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③《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1.本品苦寒有毒,有可靠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单用或入复方均可。治蛔虫腹痛者,《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楝》单用楝木皮削去苍皮,水煮,量儿大小饮之;转引《简便方》以本品制成膏滋,每次温酒服一匙。亦可配伍其他杀虫药,以增强其疗效,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三》抵圣散,用本品与白芜荑研末,水煎服,治小儿虫痛不可忍。


钩虫病,民间有用鲜苦楝根皮24g、槟榔15g,水煎后对入少量蜂蜜,于睡前空腹一次服完,连服两晚,小儿酌减。《湖南药物志》以本品配伍石榴皮,水煎服。


治蛲虫病,用本品配伍百部乌梅浓煎,每晚用煎液灌肛1 次,连用2~4晚。又如《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用苦楝皮6g,苦参6g,蛇床子3g,皂角1.5g,共为末,以炼蜜为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即可驱除蛲虫。


2.本品外用除杀虫外,还能清热燥湿,故可治疥癣瘙痒。单用研末以醋或猪脂调涂患处,或煎汤浴洗均可。如《福建中医药》(1959年第2 期第43页)方,以苦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茶油调涂,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可治顽固性湿癣。入复方则疗效更佳,如《奇效良方•卷五十四》备急葛氏疗疥疮方,以楝根皮配伍皂角各等分为末,猪脂调涂,治疥疮瘙痒。


此外,治龋齿痛,《湖南药物志》以苦楝树皮煎汤漱口。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以鲜者效果为佳。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各家论述

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按语备注

据《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介绍:苦楝有毒部位,全株,以果实最毒,叶子最轻。吃果6~8 个引起头晕,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心跳,震颤,痉挛,多吃则引起麻醉,严重者失去知觉而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痉挛时可催吐、洗胃,必要时可导泻,服蛋清或面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痉挛时用解痉剂等对症治疗。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