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hí Liu Pí

别名

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

来源及植物形态

石榴皮,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安石榴实壳。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榴皮、叶、根,勿令犯铁。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性味归经

性味:酸涩,温。

①《药性论》:"味酸,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涩。"

③《纲目》:"酸涩,沮,无毒。"

④《广西中药》:"味苦涩,性温,有毒。"


归经:入大肠、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功能主治

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1.本品酸涩,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治大肠不固久泻久痢单用有效。如《本草纲目•卷三十•安石榴》引《经验方》治肠滑久痢,《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俱单用本品或煎汤服或烧存性为末服。今多入复方中用,若脾虚久泻者,多配伍补益脾胃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若久痢而湿热未尽者,多配伍清热燥湿的黄连黄柏等药,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黄连汤。治肠滑脱肛,常用石榴皮白矾金樱子浓煎坐浴,并用五倍子炒研粉,敷托纳入。


2.用于虫积腹痛石榴皮有杀虫而定痛之作用。以之配伍槟榔煎汤服或研末服治蛔虫、绦虫所致的腹痛均有良好效果。用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ml,每日3次,连续6日,治疗阿米巴痢疾亦有良效。


此外,本品研粉外用有止血功效,可用于外伤出血。内服亦可用于崩漏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注意:痢初起者不宜单用本品。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各家论述

①《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②《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⑤《本草蒙筌》:"理虫牙。"

⑥《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⑦《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⑨《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按语备注

石榴皮碱中毒时,能引起发热、头晕、视物模糊、蚁走感、恶心呕吐,甚至可招致弱视、腓肠肌痉挛,全身搐搦而虚脱。


解决方法:给服通用解毒散或碘酊1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洗胃,给与泻盐。抽搐可用巴比妥类,头痛可用阿司匹林,对症治疗。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