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各家论述
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益胃。
热搏上焦,黄连清之,非桂枝不解也;寒郁中焦,人参理之,非干姜不散也;甘草大枣,益胃而和中;半夏辛温,宽胸而止呕吐也。
湿家下后,舌上加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是邪气人里,而为上热下寒也。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上热下寒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为下寒,故腹中痛。阳不得降为上热,故欲呕吐也。故与半夏泻心汤中加桂枝,升降阴阳之气也。为下痛,故去黄芩。经曰:上热者泄之以苦,下寒者散之以辛,故用黄连为君,以治上热;干姜桂枝半夏以散下寒为臣。人参大枣甘草之甘,以益胃而缓其中也。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粹》:
此即小柴胡汤变法。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热,呕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气,阻遏阴阳升降之机。故用人参、大枣、干姜、半夏、甘草专和胃气,使入胃之后,听胃气之上下敷布,交通阴阳,再用桂枝宣发太阳之气,载黄连从上焦阳分泻热,不使其深入太阴,有碍虚寒腹痛。
柯韵伯《伤寒论注》:
此亦柴胡加减方也。表无热,腹中痛,故不用柴芩。君黄连以泻胸中积热,姜桂以驱胃中寒邪,佐甘枣以缓腹痛,半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持于中,仍不离少阳之治法耳。此与泻心汤大同,而不名泻心者,以胸中有之热,而非寒热相结于心下也。看其君臣更换处,大有方寸。
君黄连以清胃中之热,臣干姜以温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黄连呕吐可止,人参补中,佐干姜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枣所以培中也。然此汤寒温不一,甘苦并投,故必加甘草协和诸药。此为阴阳相格,寒热并施之治法也。
此寒热相持于内,故用姜连以和胃,胃中寒邪尚可外达,故用桂枝以和表,此仍不离少阳之和法,亦可兼冶厥阴寒热呕逆。


求道
畅读VIP

319

0


求道
畅读VIP

1255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45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37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85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08

1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50

0


白术
签约讲师

515

0


白术
签约讲师

452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0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