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Fěi Zǐ

别名

彼子(柀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

来源及植物形态

榧子,始载于《本经》,原名柀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江苏等地。


榧Torreya grandis Fort.

采制

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


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热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有毒。"

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


1.本品甘平油润无毒,既能杀虫,又不伤胃,且能缓泻而促使虫体排出,甘香可口易食,故为驱虫要药。单用炒熟嚼食,或入丸散食均效。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九虫第七》治寸白虫,以本品49枚,去皮,日食7 枚,7日服完;《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寸白虫方》引《救急方》方,以本品100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50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入复方与其他驱虫药同用,可增强疗效。如《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治绦虫病,以之与槟榔芜荑各等份为末,先食牛肉,后食此药,以诱杀绦虫;《现代实用中药》治蛔、蛲、钩、绦等肠道寄生虫病,以本品(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日3 次食前空腹时服。


2.本品油润,又能润肺燥而止咳嗽。治肺燥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属轻证者单用炒熟嚼食即可;重证者则须与玄参沙参麦冬阿胶桑叶等养阴润肺止咳之品同用,以增强药力。


3.本品能润肠,也可用于肠燥便秘,可据情单味炒熟食,或与润燥通便的火麻仁黑芝麻郁李仁当归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50g;连壳生用,打碎入煎;或10-40枚,炒熟去壳,取种仁嚼服;或入丸、散。驱虫宜用较大剂量,顿服;治便秘痔疮宜小量常服。


注意: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


2.《别录》:主五痔。


3.陶弘景:疗寸白。


4.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


5.《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6.《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7.《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8.《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9.《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咳喘,去瘀生新。


10.《本草经疏》: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湿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


11.《本草新编》;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享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

按语备注

榧子使君子,均味甘无毒可口,既不伤脾胃,又能驱杀肠道寄生虫,且多含油脂,性润而滑肠,驱虫不需另加泻药。但榧子以驱杀绦虫、钩虫、蛲虫为较好,且有润肺止咳之功,但无补脾益胃疗疳之效;而使君子以除蛔虫较好,且能补益脾胃,除虚热,为疗疳之要药。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