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述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人,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痹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肢体经络痹。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经络痹病


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疗效亦佳。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隋《诸病源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病机理论。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医学心悟》类证治裁》等医籍也赞同这一观点。


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

1.正气不足


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邪入侵


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感受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人。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粘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风、热均为阳邪,风胜则化热,热胜则生风,狼狈相因,开泄腠理而让湿人,又因湿而胶固不解。


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窜,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痹病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之病变日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深入骨骱,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甚至深入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


初病属实,久病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伴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证候。

症状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及单个关节或多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乐冷敷。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届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诊断

1.发病特点

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临床表现

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

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

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治疗

辨证要点


1.辨病邪偏胜

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瘀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


2.辨别虚实

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短者多为实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觥白,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多肾虚骨痹不已。


治疗原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分证论治


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宣痹达经汤。

方以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通经活络以宣痹;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稀莶草、青风藤疏风祛邪;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搜剔络脉瘀滞。

若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为风胜于上,可选加羌活白芷桑枝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若以下肢关节为主者,为湿胜于下,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藓、松节等祛湿止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扇,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或以防风汤加减,方以防风麻黄秦艽葛根祛风除湿;肉桂当归温经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


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

方中以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宣痹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蜂蜜甘缓,益血养筋,制乌头燥热之毒。可选加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等祛风除湿。加姜黄当归活血通络。寒甚者可加制附片、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或予验方温经通痹汤,方以附子干姜、炒川椒温阳以祛寒;乌梢蛇蜂房、土鳖虫活络通经;当归丹参人血和营,活血通络;稀莶草、羌活祛风除湿,共奏散寒通络,宜痹止痛之功。


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以薏苡仁苍术健脾渗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关节肿胀者,加秦艽、革藓、防己木通姜黄除湿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或加黄芪红花益气通痹。

若痛甚者,可用《医学心悟》蠲痹汤治之。


热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方以白虎汤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可加银化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姜黄、木防己威灵仙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若皮肤有瘀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肤子清热凉血散瘀。

湿热胜者亦可选用《温病条辨·中焦》宣痹汤加减治疗。

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减。


尫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

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尫汤。

方以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补肾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除寒邪;熟地填精补血滋养肝肾;桂枝独活威灵仙祛风散寒除湿;白芍养血缓急舒筋。

肢体关节刺痛,屈伸不利,多个关节漫肿,重则关节肿大,顽麻顽痛,久而不除,舌质红赤,两侧有瘀斑,治以化瘀涤痰,通络止痛为主,方以宣痹化瘀涤痰汤。方中蜂房乌梢蛇、蟅虫、羌活伸筋草、稀莶草活血祛风,通络宣痹;当归养血和营;制南星、白芥子豁痰;生姜、片姜黄舒筋散结止痛。瘀血征明显者加血竭、皂刺、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骨节变形严重者,可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骨碎补补骨脂搜风壮骨。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去淫羊藿,加黄柏地骨皮退虚热。脊柱僵化变形者,可加金毛狗脊鹿角胶羌活补肾壮筋骨。


气血亏虚证

症状: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活络。

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

方中以生薏苡仁茯苓、生白术、首乌、当归砂仁熟地黄精益气补血而荣筋;蜂房乌梢蛇、稀莶草、络石藤、金毛狗脊秦艽活络导滞通经,宣痹止痛;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

本证亦可选用独活寄生汤

转归预后

痹病因体质差异,病因有别,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因素,有不同的预后转归。其转归规律一般是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转化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热痹日久不愈,转为虚实夹杂的王痹以及痰瘀相结、气血亏虚证;久痹不已,内舍其合,转成五脏痹。一般病程短,全身状况好者,预后良好;痹病反复不已,全身状况差者,治疗较难;若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或伴见心悸、浮肿等脏腑痹症状者,多预后不良。《温病条辨·中焦》说:“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

结语

痹病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临床表现的病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形成痰瘀痹阻,气血耗伤,甚至内传脏腑。辨证应分清虚实及病邪的偏胜。其病机是邪气阻滞,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但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应互相配合,又有主次,并视病情佐以养血祛风、温阳散寒、健脾化湿及凉血清热之法,以增强祛邪活络之力;病程日久应辅以补益气血、补养肝肾、祛痰、化瘀等治法,虚实兼顾,标本并治。痹病的预防与调摄,应从加强锻炼、避免受邪等着手,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和促进痹病的康复。

文献摘要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素问·痹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中藏经·论痹》:“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亏脏腑之为也。……而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气痹,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痹叙论》:“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虽曰合痹,其用各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经脉、皮肉、肌肤,不已则人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症因脉治·热痹》:“热痹之因,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偶因热极见寒,风寒外束。内经云:炅气相薄,;则脉满而痛。此热痹之所由生也。”


医宗必读·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脏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换,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 陈士铎脏腑辨证论治痹证经验(庞枫韬,唐晓颇等)
    痹有四意,一指病在阴者的总称,二指闭 塞不通,三指顽麻不仁,四指痛风历节病,即今之风湿病、关节肌肉疾病,痹之含义不外乎不通闭塞之义。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历节”“大偻”、“骨疽”“燥病”等症皆为痹证类疾病...

    求道

    畅读VIP

    17

    0

  • 黄崇博:中医辨治腕关节滑膜炎
    任某,女,时年56岁,2023年2月2日初诊。  【发病过程】  50天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热后出现右腕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无明显外伤,实验室检查,CRP高,血沉高,曾使用“消炎药物”,效欠佳,遂求...

    求道

    畅读VIP

    54

    0

  • 黄崇博:祛风除湿,通阳散寒治疗髋关节炎
    徐某,男,时年43岁。  【发病过程】  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左下肢疼痛不适,行走活动后疼痛加重,于2021年年11月于外院住院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活动后,左髋关节疼痛再次加重,于2022年1...

    求道

    畅读VIP

    51

    0

  • 黄崇博:经方治疗颈肩胸背腰部疼痛收奇效
    梁某,男,时年70岁,2023年3月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长期从事农活,多年前劳累后出现颈肩胸背腰部疼痛,反复发作,劳累后明显,休息后缓解,1个多月前感染新冠,出现发热咽痛及全身关节疼痛,...

    求道

    畅读VIP

    46

    0

  • 黄崇博: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寒湿腰腿痛合并指间关节炎
    高某,女,时年46岁,2022年3月3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于3周前出现腰部伴左下肢疼痛,腰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左足趾麻木。近期左手指间关节活动疼痛。乳腺CA病史。  【首诊证候】  主诉...

    求道

    畅读VIP

    44

    0

  • 杨小清:逍遥散合肾着汤加减治疗痹证
    张某,男,时年46岁,2020年4月20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腰腿痛2月余,先后经按摩,理疗,外贴膏药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求诊中医药治疗。  【首诊证候】  刻下症:患者左侧腰腿痛2月余,伴左...

    求道

    畅读VIP

    60

    0

  • 符文彬: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李某,女,时年42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2月前情绪波动后开始出现间中胸闷,活动后无加重,随即出现颈肩腰髋疼痛乏力,颈部、腰部、髋部关节呈酸痛感,双肩部呈撕裂样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影响日常生活,...

    求道

    畅读VIP

    60

    0

  • 秦伯未诊治痹证经验
    痹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它的主要表现是全身或局部的关节或肌肉疼痛为主,有时兼感酸楚、麻木、沉重等。现将其辨证施治方法,简介如下:一、病因病机本病多发于寒冷、潮湿地区,由外受风、寒、湿邪引起。这三...

    求道

    畅读VIP

    64

    0

  • 胡国俊痹证治风八法
    痹证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有行、痛、着、热痹之分,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痹证以风为主邪者诚非鲜见。风之中人,除有兼邪为害,随机而有寒热之变外,更有客表入里,窜扰内伏之异;又因证有久暂,体有...

    求道

    畅读VIP

    66

    0

  • 周天寒治痹十法
    痹证的发生,往往随人之体质,感邪性质,病程长短而异,故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但从病理的角度讲,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痹证,都是由于气血凝滞,络道痹阻所引起。因此,“通痹”就成了治疗一切痹证的总原则...

    求道

    畅读VIP

    64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