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ǎi Tónɡ Pí

别名

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海桐皮,始载于《海药本草》。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L.var.orientalis(L.) Merr.或乔木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Hort. Beng. 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北等地。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L.var.orientalis(L.) Merr.

采制

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平。

①《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⑧《本草经疏》:"味苦辛。"


归经: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1.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要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临床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下注,脚膝疼痛

本品又能清热化湿,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血虚者不宜服。

①《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言》:"痢疾、赤眼、痹躄诸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③《得配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2.《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3.《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4.《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5.《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6.《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7.《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8.《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按语备注

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