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蟾酥,始载于《药性本草》,原名蟾蜍眉脂。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经加工干燥而成。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采制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1.蟾酥有良好的解毒消肿作用,对多种痈疽疔疮及咽喉肿痛等都可运用,外用内服皆有良效。例如《济生方•卷八》蟾酥丹,以本品配黄丹为末,白面为丸麦粒大,针破患处,纳入一丸,治疔疮。《外科正宗•卷二》蟾酥丸,以之与雄黄、枯矾、麝香、朱砂等配伍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白汤下,取汗,治疔疮痈疽及各种恶疮,不痛或麻木。《中药制剂手册》六神丸,以之与牛黄、雄黄、麝香、冰片、珍珠为末,百草霜为丸,口含噙化或温开水送服,或取丸研碎米醋调敷患处,治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及咽喉肿痛,有消肿解毒之良效。
在古人用其治恶疮经验的启发下,今人将其用于各种癌肿,有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之效。如《常用抗肿瘤中草药》治肝癌,以之与天龙、龙葵、藤梨根、夏枯草等配伍;治肠癌,以之与白花蛇舌草、蛇莓等配伍;治白血病,以之与三尖杉、肿节风等合用。还可与放疗、化疗配合应用,有协同抗癌之效。
此外,亦可用治瘰疬,如《医学正传•卷六•疮疡》蟾酥膏,以之与白丁香、寒水石、巴豆等同用,各研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用1~3丸,纳入针窍中,脓尽为度,治瘰疬窦道流脓。
2.本品有良好的麻醉止痛作用,治牙痛无论何因所致均有佳效。《景岳全书•本草正•蟾蜍》治风虫牙痛,单用本品研细,以纸捻蘸少许点患处即止;验方牙痛一粒丸,以蟾酥30%、雄黄30%、甘草20% 、硼砂20%,分别研极细,混匀,水泛为丸如菜子大,每取一粒填入牙痛处,并塞以棉球,以防脱落,对风火牙痛及龋齿痛有速效。又可作为表面麻醉剂,用于局麻止痛,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麻药类方》外敷麻药方,以之与川乌、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等为末,烧酒调敷患处,即麻木任割不痛。临床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应用,作为五官科手术中的黏膜麻醉,如牙龈分离、松动牙的拔除、鼻息肉摘除术等,均获较好效果。亦可用于恶性肿瘤痛等。
3.本品辛温走窜,嗅之催嚏,又能开窍醒神、辟秽止痛,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甚则昏厥之证,常与苍术、麝香、丁香、雄黄等药同用为丸,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如《集验简易良方•卷一》蟾酥丸。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
内服:0.015 ~ 0.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
1.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否则易致中毒。
2.本品除有毒外,又能收缩子宫,故孕妇忌用。
3.《本草纲目•卷四十二•蟾除》云:蟾酥,“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4.中毒与急救。中毒多由过量服用所致,多在0.5~2 小时内发病。中毒症状:消化系统可见频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脱水;循环系统可见胸闷、心悸、心动缓慢、伴有心律不齐,少数可见脉细弱、口唇发绀、肢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与T波倒置;神经系统可见头晕、头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反射迟钝或消失,少数由于心律紊乱,导致脑供血不足而惊厥。
急救:视症情给予洗胃、导泻、补液、抗休克等治疗,一般在治疗后1~12小时内中毒症状消失。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2.《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3.《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5.《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6.《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7.《本草经疏》:"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须)煅过者。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
8.《本草汇言》:"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溪谷、关节诸处。""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9.《本草求真》:"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杂他药内,勿单服也。"
10.《本草便读》:"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

海天
原创投稿
畅读VIP

824

0

海天
原创投稿
畅读VIP

539

0


求道
畅读VIP

69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