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内因为素体阴亏、禀赋不足。其外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形体肥胖,活动减少;劳欲过度,损耗阴精等。以上诸因皆可导致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愈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其发病常以阴虚燥热开始,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胃)、肾三脏,尤以肾为主。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热津伤则口渴多饮。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胃热炽盛则多食善饥。肾主水,藏精而司开阖,肾阴亏损,阴虚阳盛,肾之开阖失司,固摄无权,水谷精微直趋下泄,则糖从尿泄而为尿糖,尿多而甜或尿浊如脂膏。本病迁延,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五脏六腑五体五官均可受累。然而阴虚、燥热、气虚、阳虚均可影响水液代谢、血液运行,而致痰、湿、瘀血内阻,终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痰湿内停,从而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阴虚燥热

1.临床表现:高血糖,烦渴多饮,口舌干燥,小便频数量多,或体重减轻,或大便干结。舌边赤红,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滑。

2.病因病机:肺燥津伤,阴津耗损,燥热在上,肺失治节,水不化气,直趋于下,尿频量多。可见于糖尿病早期。

3.治法: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4.方剂消渴方(《丹溪心法》)合二冬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生地30g,麦冬15g,沙参15g,天冬15g,知母15g,天花粉30g,人参9g,黄芩9g,黄连3g,甘草3g。

方义:生地麦冬天冬沙参滋阴生津,润肺止渴;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连黄芩清上焦燥热,人参益气生津,甘草调中。

加减:如见纳呆腹胀加砂仁枳实木香理气,兼见血瘀加葛根丹参红花活血。精神紧张,情志不舒,加柴胡白芍疏肝;烦渴甚者,加乌梅石膏清热生津;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萎、玄参润肠通便。

5.变通法:若烦渴较甚,渴喜冷饮,疲乏消瘦舌苔黄燥少津,脉洪大者,为肺胃燥热,津液耗伤。可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金匮要略》)加减,清肺胃之热、益气生津止渴,药用生石膏知母甘草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药(用山药代粳米)等。


(二)胃热炽盛

1.临床表现:高血糖,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溲数尿甜,心烦口渴多饮,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干燥,脉滑实有力。

2.病因病机:胃热炽盛,胃火杀谷故多食易饥。胃热伤津,引水自救故口渴多饮。

3.治法:清胃润燥,养阴保津。

4.方剂玉女煎《景岳全书》)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30g,生石膏60g(先煎),知母12〜15g,麦冬15g,玄参30g,葛根15g,黄 连6g,黄芩6g,牛膝10〜15g。

方义:石膏知母清胃润燥生津,少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葛根升清生津,牛膝引火下降。

加减:口渴甚者加寒水石天花粉乌梅天冬等清热生津。

5.变通法:若是饮食无度,渴喜冷饮,口干焦燥,大便燥结,胃中痞满不适,苔黄燥,脉滑数,属胃热燥结者,宜清胃泻火、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用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生石膏天花粉等。


(三)气阴亏虚

1.临床表现:高血糖、尿糖,但无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倦怠乏力,易疲劳,口干咽干,或能食与便溏并见,或有大便干结,或饮食减少,或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或头晕耳鸣。舌体胖或有齿痕,苔白而干,脉弦细或沉细或虚弱。

2.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津液无源以生,精微外泄于下。

3.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4.方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药物:黄芪15〜30g,人参5g,苍白术各10〜15g,茯苓15〜30g,怀山药15〜30g,甘草6g,木香6g,藿香10g,葛根15〜30g,天冬10g,麦冬10〜15g,五味子6〜10g。

方义:黄芪人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补中益气,苍术白术燥湿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天冬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

加减: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养阴生津,气短汗多加黄精、山萸肉敛气生津,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

5.变通法:烦渴多饮,口舌干燥者,也可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黄芪山药苍术,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四)气阴两虚兼瘀

1.临床表现:高血糖、尿糖,无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仅有口干咽干,或有便干,倦怠乏力,易疲劳,或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或头晕耳鸣。兼有多种并发症表现,如视物模糊,胸闷憋气或心前区疼痛,下肢麻木疼痛半身不遂等。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增强,甲皱微循环异常。舌胖或有齿印,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紫黯怒张,脉弦细或沉细或细数。

2.病因病机:气阴两虚,久病入络,血脉不通,瘀血阻滞。

3.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4.方剂:益气养阴活血方(东直门医脘经验方)。

药物:太子参15g,黄精30g,生地30g,玄参30g,丹参30g,川芎15〜30g,桃仁6〜10g,虎杖15〜30g,生大黄8〜10g,葛根10〜15g,当归10g,枳实10g。

方义:太子参黄精益气,生地玄参滋阴,丹参川芎桃仁虎杖大黄葛根当归活血化瘀,枳实理气。实验研究表明:黄精生地玄参葛根均有降糖作用,且黄精虎杖具有降脂作用,当归丹参川芎桃仁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加减:视物模糊加枸杞菊花养肝明目,胸闷憋气或心前区疼痛加瓜萎、檀香砂仁红花活血化痰理气,舌苔厚腻痰湿甚者加藿香、苍白术半夏佩兰化湿祛痰。若以腰膝酸疼为主可加狗脊牛膝木瓜补养腰脊,若口渴甚加生石膏知母清热除烦,眼底出血者加槐花炭、三七粉,或加用云南白药止血。

5.变通法:可用祝谌予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用黄芪生地苍术玄参当归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等。兼有皮肤疖肿者合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兼尿频、尿急、尿热者合用八正散(《局方》)加减,清利湿热


(五)肾阴亏虚

1.临床表现:高血糖、尿糖,口渴多饮,小便频数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舌燥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干质红,脉沉细数。

2.病因病机:肾阴不足,阴虚津燥而口渴多饮;肾气失约,水津直下故小便频数量多,精微随尿而出为尿糖。

3.治法:滋肾养阴。

4.方剂: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30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方义: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固摄精微,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茯苓泽泻利湿泄热,丹皮清泻相火。

加减:兼见瘀热者加丹参丹皮赤芍葛根活血凉血,兼见气虚者加黄芪人参益气。

5.变通法:肾阴不足、气不摄精而无虚火之象,且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为主者,可用左归饮《景岳全书》)滋补肾阴。阴虚火旺者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黄连黄芩滋阴降火。


(六)肾阴阳两虚

1.临床表现:高血糖、尿糖,小便频数,混浊如脂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郭焦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2.病因病机:肾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肾气衰乏,精微更加不能固摄。

3.治法:滋阴温阳补肾。

4.方剂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熟地24g,山萸肉12g,山药15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肉桂3g,附子3g,仙灵脾9g,枸杞子15g。

方义: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阴补肾。用少量附子肉桂,微微生火,助阳温肾。加仙灵脾、枸杞子,补肾中精气。

加减: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益肾收摄;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人参黄芪黄精补气健脾;阳痿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壮阳;阳虚畏寒者,可酌加鹿茸粉0.5g冲服,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生化。

5.变通法:若属元阳不足,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者,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较为合适。组成有附子肉桂鹿角胶枸杞子、山萸肉、山药熟地杜仲菟丝子牛膝、炙甘草,滋阴温阳补肾。


【食物治疗】


1.苦瓜晒干碾粉,然后压制成0.5g的片剂。每次15〜20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也可共研细粉,每次6g,温水送服,每日3次。

2.苦瓜50g,切成薄片,加少许食盐,用花生油煎炒,熟后食之,日3次。

3.鲜南瓜250g,加水煮熟,每晚8点钟食之。5天后,每日早晚各吃250g,可减轻消渴,稳定尿糖。

4.南瓜100g,天花粉30g,加水1000ml,水煎至500ml,早晚分服。

5.南瓜粉,每天服用30g,1个月为1疗程。可连服1〜3个月。食用时间愈长,疗效愈好。

6.冬瓜250g,玉米须30g,水煎,日内分3次服下。

7.玉米须30g,猪肉100g。用玉米须煎汤代水,再加少许盐,煮猪肉,吃肉喝汤,日1剂。

8.玉米须50g,加水800〜1000ml煎服,代茶饮,每日1剂。

9.山药炒后压成面,每次取15〜20g蒸膏吃,或打糊服均可,也可当炒面吃,也可煎汤去渣服,略有降血糖作用。

10.马齿苋150g,加水1000ml,水煎至500ml,频服代茶饮。

11.鲜菠菜根90g,干鸡内金15g,水煎服,吃菜喝汤,每日1剂,常服有效。

12.鲜菠菜250g,鸡内金10g,生山药50g,精盐、味精少许。将鸡内金焙干研末,菠菜洗后切碎,山药洗净切片。三物共入锅中,加水炖汤,调味即成。每日早、晚分服,连用10〜15天。


【简易方药】


1.降糖益胰方:炒苍术20〜40g,炒白术15〜30g,怀山药30〜50g,生地黄20〜40g,熟地黄15〜30g,玄参15〜30g,北沙参30〜40g,玉竹20〜40g,五味子15〜25g,桑螵蛸10〜15g。每日1剂,水煎服。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益胰。主治糖尿病。

2.胜甘方:山萸肉30g,五味子20g,乌梅20g,苍术20g。每日1剂,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分早、中、晚3次饭前温服。

3.清热和血降酮方:生黄芪40g,山药30g,玄参35g,苍术20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栀子20g,当归20g,赤芍15g,生地30g,川芎15g,茯苓15g,泽泻15g。每日1剂,水煎服。头晕头痛夏枯草钩藤、生石决明菊花胸闷刺痛加红花赤芍丹参山楂,渴饮无度加天花粉玉竹恶心、呕逆加陈皮竹茹、生赭石、旋覆花,小便频多加五倍子桑螵蛸覆盆子,疮疡疖肿加蒲公英、银花、马齿苋、紫花地丁

4.甘露消渴方:熟地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玄参、山萸肉、当归茯苓泽泻各等量研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1.8g,3个月为1疗程。虚热偏盛者或时值盛暑,用石膏30g煎汤送服胶囊,或加用黄连1g泡水频服,舌红赤者加青黛3g冲服


【针灸治疗】


(一) 毫针


1.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三焦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曲池太溪

方法:背俞穴,宜斜刺0.5〜0.8寸,轻浅进针,平补平泻。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平补平泻,曲池以泻法,太溪以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2 .取穴:曲池阳陵泉三阴交关元;上消加鱼际复溜,中消加中脘内庭,下消加带脉

方法:用平补平泻手法,以针刺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

疗程:针刺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3.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太渊太溪太白。背俞与原穴相配取穴。

方法: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背俞穴不留针,原穴留针80分钟,手足左右交叉配穴,留针期间行针1次。

疗程:针剌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二)灸法

取穴:膈俞脾俞肾俞三焦俞中脘气海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灸5〜6穴,每穴5〜1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麦粒灸,每次选2〜3个穴,每穴灸3〜5壮。

疗程:艾条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麦粒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三)耳针法


1.取穴:内分泌、肾上腺、脾、肾、胃、皮质下、神门

方法:每次用2〜3穴,交替使用。毫针中强刺激,留针15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取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

方法:毫针轻刺激,每次3〜5穴,留针20分钟。

疗程: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


1.取穴: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腹部、手部和足部的胰反射区。

方法:基本手法为一指禅、捏、揉、捻、摩、扳法

患者仰卧,医生先摩患者腹部,时间约5分钟。患者俯卧,医生以一指禅推法在两侧膀胱经治疗,自膈俞肾俞,往返操作,以局部明显压痛点为治疔重点,约10分钟。然后在膀胱经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与掌中纹相交处5分钟,此为手部胰反射区。捏揉时,医生意念应存想患者上腹部,使患者上腹部有温热舒适感。捏揉足底内缘,第一趾骨小头区域5分钟,此为足部胰反射区。捏揉时,医生意念亦应存想患者上腹部,使患者上腹部有酸胀舒适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腹部按摩。病人仰卧,两手顺胸腹两侧平伸,肌肉放松。医生站或坐在患者右侧进行操作。旋转揉按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梁门天枢,抓提任脉。以平补平泻为主,顺序按摩15〜 20分钟,然后重点施治。如症见烦渴多饮者,应以左梁门、左章门穴区为重点,用泻法,反复揉按3〜5分钟;如症见多食多饮者,应以中脘建里穴区为重点,用泻法或调补兼施,反复揉按2〜3分钟;如症见多尿为主者,应以水分关元中极穴区为重点,用补法,反复揉按3〜 5分钟。


3.腰背部推按。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医生站在病人背后或适当位置上,由上而下进行操作。推按肩井哑门风府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脾俞肾俞。按顺序推拿,以直推和分推为主,时间约3〜5分钟,然后重点按背部的腧穴。上消以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为主;中消以胃俞脾俞肝俞肾俞为主;下消以肾俞肺俞肝俞为主。反复推、点按、抓揉,时间约5〜10分钟。


4.局部按摩。上消在推按肺俞穴区后,应配合推搓足三里,用泻法弹拨阳陵泉。中消应配合搓脚心,点按三阴交太溪。下消应配合搓腰、抓臀部、按点肺俞膏肓

文献与评述

在治疗糖尿病时,既要重视现代药理成果,更应重视中药的综合作用。如选择中药时既考虑到清热生津、益气养阴法对证的治疗作用,又考虑到降低血糖、消除尿糖和纠正代谢紊乱等对病的治疗作用,中西并重,取长补短,如此即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作用。常用清热生津药有金银花地骨皮葛根玄参生地黄连黄柏知母等,益气养阴药有人参黄芪黄精白术山药绞股蓝甘草白芍玉竹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等。这些中药在临床使用时,既要考虑其病所引起的血糖升高,又要考虑其证所表现的阴虚燥热,依此辨证辨病组方,或据此随证加减,可以增加处方用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再如党参能补气.改善气短乏力症状;石斛能滋阴生津,改善阴虚口渴症状等。但这些药物还能够升高血糖,血糖不降,症状虽然减轻,但对糖尿病而言仍然不能说是缓解。故类此药物尽量不用。此外,药理研究证实能够升高血糖的中药还有柴胡秦艽、紫苏、生姜槐花、槐米、龙葵竹叶、鹿蹄草等。


对于糖尿病而言,糖代谢紊乱导致的高血糖、高尿糖是本,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标。因此,在治疗上要以纠正糖代谢紊乱、降血糖、增加机体免疫力为治本,相应的对症治疗为治标,这样标本兼顾,可以较好地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单纯血瘀型较少,多与气阴两虚并存。其临床特点是病程相对较长,典型的三多症状不明显,而且多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见症以口干、乏力、舌胖质黯或有瘀斑(点)为主要依据。因此提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并将气阴两虚兼瘀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证型提出来进行研究。患者血液常呈凝、聚、浓、黏状态,其结果是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成分的改善,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中医所说的瘀血证非常相似。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基于以上考虑,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以益气养阴、清热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在降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的同时,注意临床症状的改善。如治疗糖尿病坏疽,用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加丹参赤芍;治疗劳咳,用百合固金汤加重当归、赤白芍、生熟地用量;治疗糖尿病泄泻,用七味白术散当归熟地;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用济生肾气丸杜仲淫羊藿保护肾功能;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用黄芪四物汤水蛭;对于糖尿病导致的虚脱,则用大剂量黄芪生脉饮。


糖尿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以后者为多。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后不同病程段的证候特征是既有特色又具共性。阴虚证仅在临床早期具有普遍性,血瘀证在病程10年以上控制欠佳时才具有普遍性。湿邪(内滞)证在某临床研究的各组糖尿病人中都具普遍性,示糖尿病的迁延难愈很可能与黏腻留滞的湿邪之毒深蕴于内有关。随糖尿病病程之迁延,各证候的演变态势不尽相同。如阴虚证呈降态,血瘀证呈升势。因而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必要随时关注湿邪,发病早期要注意滋阴护阴,10年以上控制欠佳时要重视血瘀证。

  • 治疗糖尿病的十位名家经验方
    邓铁涛:经验方  【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滋阴益肾,健脾益...

    求道

    畅读VIP

    129

    0

  •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经验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诊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常用的六种方法,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灵活融合:①对症论治。②对症辨证论治。③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④对病论治。⑤对病辨...

    求道

    畅读VIP

    38

    0

  • 七位国医大师:治糖尿病的经验方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并非易事。现将邓铁涛、方和谦、朱良春等七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介绍如...

    求道

    畅读VIP

    59

    0

  • 杨小清:调脂舒脉方治疗消渴病膏脂
    杨小清,广东省名中医,原云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培养学术继承人2人,主持7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4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

    求道

    83

    0

  • 沈宝藩:治疗糖尿病经验
    验案举隅  ● 病案一  黄某,女性,时年50岁,2005年2月20日初诊。  初诊:患糖尿病已6年余,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并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一直未能维持正常,病情反复,前来诊治。现症见:口渴,...

    求道

    畅读VIP

    58

    0

  • 袁长津:治疗糖尿病经验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发病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或逐渐出现多食、多...

    求道

    畅读VIP

    67

    0

  • 庞国明:治疗糖尿病经验方
    阴阳双补调糖饮编者按:该方是在中医名方“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配以参冬饮加味而成。【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泻10克,...

    求道

    135

    0

  • 胡国俊健脾运中法治疗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为老年易发病之一,临床常根据“三消”立论,而将养血润燥、清热泻火之法贯彻始终。考糖尿病之老年患者,大多无典型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之“三多一少”症,而极易被临床医家所忽视,因此失治者甚多。而...

    求道

    畅读VIP

    62

    0

  • 调“衡”与“通”!周超凡以圆融思想辨治糖尿病五要点(李李)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周超凡熟谙经典、贯通中西,以“方与理合,药与法会,药、方、法、理浑然一体”的学术思想为根基,创新性地将辨药理论融入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中,构建了独...

    求道

    畅读VIP

    63

    0

  • 贾六金:治糖尿病经验
    贾六金(1941-),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部分杂...

    求道

    畅读VIP

    7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