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述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积、滞、结等含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类属郁病的病例,约占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人数的10%左右。据有的医院抽样统计,内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郁证表现者约占21%左右。郁病中医药疗效良好,尤其是结合精神治疗,更能收到显着的疗效。所以属于郁病范围的病证,求治于中医者甚多。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病脏躁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病的主要内容。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乎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综上可知,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病,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


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当这些疾病出现郁病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血郁。若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郁火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由于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之后横逆侮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影响。若脾不能消磨水谷,以致食积不消,则形成食郁。若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则形成湿郁。水湿内聚,凝为痰浊,则形成痰郁。火热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遭遇不幸,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脾,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短气自汗;耗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失所养,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乱,则悲伤哭泣,哭笑无常。心的病变还可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之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综上所述,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症状

绝大多数郁病患者的发病缓慢,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气机郁滞所引起的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郁病所表现的胸胁胀满疼痛,范围比较弥散,不易指明确切部位,一般多以胸胁部为主;以满闷发胀为多见,即或有疼痛一般也较轻,胀满的感觉持续存在。郁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其程度每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减。


在气郁的基础上继发其他郁滞,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脏躁发作时出现的精神恍惚,悲哀哭泣,哭笑无常,以及梅核气所表现的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等症,是郁病中具有特征性的证候。郁病日久,则常出现心、脾、肝、肾亏损的虚证症状。

诊断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为主症。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治疗

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

郁病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病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别证候虚实

郁病变,即气郁、血郁、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长”。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痊愈。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川芎香附陈皮而成。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可加郁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气。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法半夏和胃降逆。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茯苓乌药白豆蔻健脾除湿,温经止痛。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热势较甚,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滋阴健脾。


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兼有养血作用,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之症。《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症称为“梅核气”。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本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湿郁气滞而兼胸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人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心神惑乱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方中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躁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等养心安神;表现喘促气逆者,可合五磨饮子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心神惑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在发作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语言暗示、诱导,对控制发作,解除症状,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病例可针刺内关神门后溪三阴交穴位;伴上肢抽动者,配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动者,配阳陵泉昆仑;伴喘促气急者,配膻中


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本方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等益气健脾生血;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木香理气,使整个处方补而不滞。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理气开郁;头痛川芎白芷活血祛风而止痛。


心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方中以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遗精较频者,可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


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

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而成,以六味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而以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以致头痛眩晕、面时潮红,或筋惕肉响者,加白蒺藜、草决明、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柔润熄风;虚火较甚,表现低热,手足心热者,可加银柴胡白薇麦冬以清虚热;月经不调者,可加香附泽兰益母草理气开郁,活血调经。

转归预后

郁病的各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属于实证的肝气郁结、血行郁滞、痰气郁结等证候,病久之后,若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则可转化为心脾两虚或心阴亏虚;若损及肝肾,阴精亏虚,则转化为肝肾阴虚的证候。实证中的气郁化火一证,由于火热伤阴而多转化为阴虚火旺。郁证中的虚证,可以由实证病久转化而来,也可以由于忧思郁怒,情志过极等精神因素耗伤脏腑的气血阴精,而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比较明显的虚证。病程较长的患者,亦有虚实互见的情况。一方面正气不足,或表现为气血不足,或表现为阴精亏虚,同时又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等病变,而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郁病的预后一般良好。针对具体情况,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受到刺激后,病情常有反复或波动,易使病情延长。病程较短,而情志致病的原因又是可以解除的,通常都可以治愈;病程较长,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结语

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心、脾、肝气血阴精的亏损,而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亦较为多见。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或时作悲伤哭泣。郁病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类型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气郁化火者,理气解郁配合清肝泻火;气郁夹痰,痰气交阻者,理气解郁配合化痰散结;气病及血,气郁血瘀者,理气解郁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湿滞者,配合健脾燥湿或芳香化湿;夹食积者,配合消食和胃。虚证宜补,针对病情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法。虚实互见者,则当虚实兼顾。郁病的各种证候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认识证候间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具有实际意义。郁病的预后一般良好。结合精神治疗及解除致病原因,对促进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摘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士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景岳全书·郁证》:“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气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


《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


类证治裁·郁症》:“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宜通。”

  • 焦虑抑郁病案解析(周常昆)
    焦虑抑郁状态属中医“郁证”范畴,社会心理因素是郁证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患者自身体质、周围环境、生活条件及性格等因素。如遇退休等生活方式转变或工作变动角色转换等不适应,以致对所处生活和环境感到焦虑或...

    求道

    畅读VIP

    50

    0

  • 符文彬: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治疗焦虑障碍
    赵某,男,时年15岁,因“焦虑伴斑秃10月余”于2021年4月16日初诊。  【发病过程】  10月前因近中考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焦虑、疲倦、眠差,头顶局部头发脱落,指甲大小,遂于某医院就诊,予激素等药物...

    求道

    畅读VIP

    64

    0

  • 曾庆明: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十补丸治疗郁病、不寐案
    江某,男,时年49岁,性格内向,喜思善虑,10年前因事业坎坷而患抑郁症兼焦虑症,经治已愈。初诊:2017年7月22日。  【发病过程】  3月前因亲人突然亡故而忧愁悲抑过度,情绪低落消沉,整天昏昏欲睡...

    求道

    畅读VIP

    73

    0

  • 陈宝田:应用祛风药验案四则
    陈宝田 (1938.11-)全国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常用经方合方,尤擅长应用祛风药治疗各科杂症。陈宝田认为,祛风药是一类功效多样、作用广泛的药物,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上...

    求道

    畅读VIP

    71

    0

  • 余恒旺:泻青丸合升降散治疗郁证
    邓某,男,时年60岁。  【发病过程】  主诉:郁郁寡欢2月余。  患者近2个月来出现情志不遂,郁郁寡欢,胁肋胀痛,胸闷不舒,阵阵憎寒,四肢逆冷,心烦梦多,大便干结,小溲赤热,舌红口干,两脉沉弦小数。...

    求道

    畅读VIP

    285

    0

  • 木盛乘土心神失养郁证医案(刘茂才)
    许某某,女,30岁,籍贯:汕头01    【发病过程】患者许某某,失眠8年余,以入睡困难为主,平素易怒易哭,曾至心理科就诊诊断为抑郁症,多次至外院门诊就诊,予服用奥氮平后可入睡,但副作用较大,现为求中...

    求道

    畅读VIP

    70

    0

  • 史载祥:用升陷祛瘀法治焦虑症
    史载祥 (1942.6-)全国名中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此类疾病,往往能较快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缓解病情,其常用的治法之一便是升陷祛瘀法。他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大气下陷、瘀血阻络的...

    求道

    畅读VIP

    99

    0

  • 戴元礼对郁症痰症的发挥(辜孔进)
    戴思恭(1324——1405)享年82岁,字元礼,明代浦江(今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朱丹溪的优秀弟子,明代著名的宫廷医家。著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推求师意》。戴思恭在朱丹溪学术思...

    求道

    畅读VIP

    131

    0

  • 陈小忆:健脾祛湿、养阴柔肝治疗郁证
    张某,男,时年40岁。  患者因反复头晕、背部沉重1月余,于2017年6月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自诉蹲起活动时觉头晕,视物不清,背部沉重感,口干口苦,自汗多,大便偏烂,3-4次/天。精神较为...

    求道

    畅读VIP

    119

    0

  • 王坤根治疗情志病临床经验(王志锋)
    心身障碍疾病已成为现代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医情志病的角度论治, 具有现实意义。1 顺天守时, 四气调神《灵枢·四时气 》言:“四时之气, 各不同形, 百病之起, 皆有所生 ”。诚如《春秋繁露 ...

    求道

    畅读VIP

    13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