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医宗己任编》卷六
详细内容
组成:熟地黄、当归身、白芍、枣仁、山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子、牡丹皮、泽泻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原始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症见胸胁胀痛,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头目眩晕,骨蒸盗汗,视物模糊,遗精梦泄,舌红苔少,脉弦细。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不育症、抑郁症等病症。
方解: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来。方中“三补三泻”滋补肝肾,填精益髓;配以白芍、柴胡、当归、栀子、枣仁疏肝养血,清热敛阴,其奏滋补肝肾,清热疏肝凉血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虚,肝郁肝热之证。临床应用以肾虚耳鸣、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咽痛口干、口苦胁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细弦或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痤疮、不育症、乳腺增生、儿童性早熟、原发性高血压等证属阳虚血热的病症。
滋水清肝饮临床应用
组成 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用法 水煎服...


求道

30

0
米烈汉:滋肾清肝饮治验二则
滋肾清肝饮是米烈汉临床常用的方子,组成为:熟地,炒山药,酒萸肉,丹皮,泽泻,茯苓,柴胡,黄芩,当归,白芍,山栀,酸枣仁。出自清代高鼓峰《医宗己任编》,原方无黄芩,用于肝郁化火伤阴,症见胃痛,胁痛,口苦...


求道

951

0
“清代中医奇人”高鼓峰治肝三大妙方
章次公先生誉为“清代医中奇人”的高鼓峰,以擅治杂病见长,他在《四明心法》中提出的肝病三方,即疏肝益肾汤、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水中疏木”,别开生面。兹将三方用药罗列如下:1.疏肝益肾汤:六味+柴胡...


白术
签约讲师

101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