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毛德西:疫情后十二种杂症,中医诊治精要

求道

浏览:734

时间:2023-07-30

疫病愈后会出现许多杂症,如低热、咳嗽头痛咽干痛、鼻衄、惊悸失眠、气短乏力、不思饮食、汗出不止、便秘皮肤瘙痒等。古代医家对疫后杂症治疗有丰富经验,如清代余师愚在其《疫疹一得》中,专列“瘥后二十症”论述。今就常见杂症谈谈学习与应用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01低热


低热是疫后毒邪未尽的表现,体温常在37~37.5℃之间波动。虽然它不像高热那样肆虐心身,但烦热不宁亦会使人感到不适。其治疗仍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养血滋阴,方取《温疫论柴胡养荣汤治之。方药:柴胡黄芩陈皮知母天花粉当归白芍生地甘草;或加金银花连翘,若阴虚明显,舌质赤红者,可加鳖甲、龟板、石斛等,水煎服。


02咳嗽


疫后咳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多因余热夹湿侵袭肺络所致。表现为咳嗽声怯,有少量痰液,夜间明显,舌苔薄腻略润,治宜清肺络、化痰湿、养肺阴。方取《瘟疫安怀集》瓜蒌杏仁汤加减。方药:瓜蒌仁、贝母、知母天花粉当归白芍苏子、橘红、杏仁青皮甘草(原方去大黄芒硝);或加葶苈子诃子等;食疗方可用白梨(切块)一个,加入浙贝母6g,马蹄(去皮切片)3个,煮水饮用。


03头痛


少数患者疫后稽留头痛,多数为偏头痛,或左或右,不甚严重,是由疫毒隐居少阳或厥阴二经所致。治宜清泄余热,余热一散,头痛自止。方取《伤寒瘟疫条辨》清化汤加减。方药:白僵蚕、蝉翼、金银花泽兰叶、黄芩栀子连翘龙胆草、玄参桔梗甘草,或加蔓荆子茺蔚子薄荷叶等。


04咽干


此次染疫者多有咽痛,且痛势剧烈,俗称“刀片嗓”。疫后咽干痛,为疫热淫于膈上伤及肺阴所致,清代戴天章常用黄芩天花粉知母玄参治之。余用《温病条辨》银翘马勃散治疗,每获良效。吴鞠通云:“盖金病不能平木,木反挟心火来刑肺金。喉即肺系,其闭在气分者即阻,闭在血分者即痛也……”方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射干马勃,或加天花粉知母黄柏北沙参等。


05鼻衄


少数患者疫后鼻出血,其所出血非鲜红色,而是深红色,这是邪毒浸淫血分所致。既要清气分热,也要清血分热,可用经方黄芩汤加减治之。《伤寒瘟疫条辨》用方为黄芩汤大枣,加鲜白茅根、生艾叶、生藕片、生侧柏叶等。轻者,可用鲜白茅根、鲜小蓟,煮水饮用;严重者,可取羚羊角粉,每次1g,每日不超过3g,温开水冲服


06惊悸


疫后惊悸,颇为常见。证见心悸不安,喜静而不喜动,恶闻异声,脉象或有结代。心电图检查多见心律不齐。此为血虚火旺,肝无所养,胆无所恃,心怯而惊悸。法当养血疏肝,宁心安神,方取经方酸枣仁汤加味治之。方药:酸枣仁茯苓川芎知母、炙甘草,另加丹参柏子仁、生龙骨、生牡蛎;愈后可用参松养心胶囊巩固之。


07失眠


疫后失眠是温热伤阴,阴不济阳,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致。常伴有心烦热、出虚汗等,其治疗当以养血滋阴为法。方取《温疫论安神养血汤加味。方药:茯神、酸枣仁当归远志桔梗白芍生地陈皮甘草龙眼肉,或加夜交藤柏子仁地骨皮;若不用药物,每晚可取百合银耳莲子羹(小米)食之。


08气短乏力


据对疫后患者观察,无论性别、年龄,几乎都诉说气短、乏力,年轻人亦不例外。这是疫毒伤及元气所致,特别是心肺之气受累最多。重者气喘吁吁,声音低怯;脉象沉细微弱,舌苔薄白微润。治以益气养心肺,健脾升清气。方取生脉保元汤(《岳美中论医集》)加味。方药: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另加红景天茶树根白术、怀山药等;食疗方可用鲜龙眼肉枸杞大枣(适量),煮水饮用。


09不思饮食


疫后不思饮食者并不少见。多因湿困中焦,腻而不化,形成胃不纳谷,口中乏味之感,其舌苔白腻,如同浊垢,或浮有泛泛黄苔,治以芳香化湿,健脾运湿,稍加燥湿健胃药。方取三三九气汤(自拟方)加味治之,方药:藿香佩兰砂仁、生麦芽谷芽、稻芽、厚朴花、白扁豆花、代代花;舌苔厚腻不散者,可加苍术白术陈皮;有热象者,加黄芩石斛等。


10汗出不止


自汗盗汗亦是疫后常见症状。临床所见以气虚自汗者多,阴虚盗汗者少;严重者,动则汗出,脊背常有“淅淅恶风”感。这类患者需用益气固表方药,方取玉屏风散牡蛎散加味。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生牡蛎麻黄根;或加浮小麦,若阴虚盗汗,可加地骨皮、霜桑叶青蒿等;若每饮食或惊动出汗者,人参养荣汤倍用黄芪治之。


11便秘


疫后大便干结或数日不排便者,多为“热病肠胃干燥,血不能润,气不能送”。(《疫疹一得》)使得肠道失润,谷道不通,难以排便。治宜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方取《温疫论》六成汤加味治之。方药:当归白芍熟地天冬麦冬肉苁蓉,或加生白术、麻子仁、玄参等;轻度便秘者,可取梨汁加蜂蜜调和饮之。


12皮肤瘙痒


疫后皮肤瘙痒亦比较常见,痒不可忍,吴又可认为,这是疫邪稽留皮肤间,不得外泄所致;或有黄色分泌物渗出,非解毒凉血难治。当宜散风清热、凉血解热,方取《瘟疫安怀集》消毒化毒汤加味。方药:荆芥防风黄芩甘草牛蒡子知母石膏大黄,或加白鲜皮地肤子等,水煎服。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