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鼻衄,即鼻中流血。包括在衄血范围内,《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若鼻衄不止又名鼻洪;鼻血过多,溢入口中,口鼻俱出血,名脑衄(《血证论》),甚而口、鼻、耳皆出血,名大衄(《诸病源候论》)。伤寒太阳发热无汗而鼻衄,衄则表解为自衄(《伤寒论》)。 若以病因名之,则有时气衄血、伤寒衄血、温病衄血等(《诸病源候论》)。对太阳伤寒自衄,后世有称为红汗者,以示汗血同源,邪不从汗解而从衄血解。

 

鼻衄,与鼻塞鼻干鼻痠鼻痛、鼻涕等症状相关。

 

妇人经期鼻衄,呈规律性发作,称倒经《医宗金鉴》谓之经行衄血,则另立专条讨论。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风寒欲解鼻衄:恶寒发热身痛头痛无汗鼻出血而热退症减,脉浮紧,舌苔薄。一般鼻血量不多,能自行停止。


风热壅肺鼻衄:发热,汗出,口渴,咽痛,咳嗽痰少,鼻干疼痛,出血鲜红,量不多,脉浮数,舌苔薄白而干。


胃火炽盛鼻衄:鼻干疼痛,出血量多,色鲜红,心烦,口渴欲饮,口臭,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肝火犯肺鼻衄:由情绪激动诱发,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并经常反复发作,头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赤,小便黄,舌质红,脉弦数。


脾不统血鼻衄:鼻出血渗渗不止,血色淡红,反复发作,易止易发,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腹胀便溏,□淡无味,心悸头晕,舌质淡,脉濡细无力。


肾阴虚损鼻衄:鼻出血量不多,血色鲜红,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口干渴,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腰膝痠软,五心烦热,面色潮红,时盗汗,脉细数,舌质红。


阴竭阳脱鼻衄:鼻出血不止,量多,甚而口、鼻、耳、齿、皮肤亦见出血,大汗出,面色苍白,口开目合,四肢厥冷,手撒尿遗,神志昏糊,不省人事,呼吸喘促,舌质淡,脉微细欲绝。


鉴别分析


风寒欲解鼻衄与风热壅肺鼻衄:两证均为外邪束表,上扰鼻窍所致,故见脉浮、苔薄白、发热之表证,其鼻衄出血量不多,证情轻浅易治。风寒欲解鼻衄,为风寒郁于太阳,外邪不得以汗解,而上扰鼻窍借衄血为出路,衄出则诸症可减,发热可退,衄血亦自止。其特点为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呈表寒证。一般可不作处理。若鼻衄而表证仍在,当发汗解表,方用麻黄汤。如或阴虚体质,见形瘦体弱、心烦、舌红等,治宜养阴发汗解表,用麻黄人参芍药汤。必须指出,辛温解表仅适于太阳伤寒自衄而表证仍不解者,方可用之。风热壅肺鼻衄,为风热郁于肌表,上扰鼻窍所致。其发热甚,有汗,不恶寒,可与风寒证区别。且见鼻干疼痛咳嗽,咽痛,口渴,脉数诸肺热症状,鼻衄后热仍不退为其特点。治当疏风清热,方以桑菊饮丹皮、茅根等清热凉血。


胃火炽盛鼻衄与肝火犯肺衄:两证均为火热上炎,灼伤阳络,迫血外溢所致,呈阳热里实证。表现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心烦口渴,小便黄,脉数,舌红等。胃火炽盛鼻衄,由嗜酒或过食辛辣厚味,胃火内炽上扰迫血而出。诚如《景岳全书•血证门》云:“衄血之出内热者多在阳明经。”胃火盛则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治当清胃泻火,方以三黄泻心汤加减。肝火犯肺鼻衄,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不藏血而致,故每发于情绪激动后,且常心烦易怒。诚如《疡科心得集•辨鼻渊鼻痔鼻衄论》云:“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肝火上炎犯于肺窍而衄,常反复发作,且以胸胁苦满、目赤头胀痛、咽干口苦肝火症状为特征。治当清肝泻火,方用犀角地黄汤龙胆草等,或豢龙汤。


脾不统血鼻与肾阴虚损鼻衄:两证均为素体虚弱或久病正虚而致,故鼻出血量虽不多,但易由劳累等诱因而反复发作。脾不统血鼻衄。由脾虚不能统血,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所致,多表现为脾虚证,如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舌淡,脉濡细为特点,治宜健脾益气统血,方以归脾汤加减。肾阴虚损鼻衄,由先天肾亏或劳损伤肾,阴虚火旺,上逆迫血而致。《景岳全书・衄血论治》云:“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其证以腰膝痠软,心悸眩晕,耳鸣、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盗汗,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相火旺症状为特点。治宜滋阴降火,方以知柏地黄汤加茅根,旱莲草,阿胶等。


阴竭阳脱鼻衄:每见于大出血症,出血量多而不止时,气随血脱,为鼻衄至重危急的证候。阴竭阳脱,故四肢厥冷,大汗,呼吸喘促,面色苍白,心神无主,故神昏,手撒尿遗,口开目合,脉微细欲绝或促大无伦,呈极虚暴脱状态。治法当回阳救逆,益气摄血,方以独参汤参附龙牡汤生脉散加减。


鼻衄一症,临床证候较多。风寒欲解,风热壅肺见于表证,由外感引起,其他均为里证。里证鼻衄,从病因辨,有饮酒嗜辛辣食物史者多为胃火鼻衄;有情志因素者多为肝火鼻衄,由劳累诱发者多为脾虚、肾虚鼻衄;由大失血致者常转为阴竭阳脱鼻衄。从病情辨,风寒、风热、胃火肝火,阴竭阳脱鼻衄发病较急,脾虚、肾虚鼻衄发病较缓。从鼻出血量辨,胃火肝火、阴竭阳脱鼻衄者出血多,而以阴竭阳脱者尤甚。

文献与评述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 张璐治鼻衄案
    朱圣卿,鼻衄如崩,三日不止,较之向来所发之势最剧,服犀角、地黄、芩、连、知、柏、石膏、山栀之属转盛。第四日邀余诊之,脉弦急如循刀刃。此阴火上乘,载血于上,得寒凉之药,转伤胃中清阳之气,所以脉变弦紧。与...

    求道

    畅读VIP

    203

    0

  • 白及膏治疗鼻衄
    作者/康健 王桂敏鼻衄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西医往往采用静脉点滴止血药或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但止血效果欠佳,且易造成鼻腔粘膜溃疡,或并发感染,本地老中医对此类病人往往将白及药末用小细管吹入鼻腔,屡屡见...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93

    0

  • 项彦章治鼻衄三年不愈案
    鄞([yín ]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董允谦妻,患衄(鼻出血)三年许。医以血得热则淖溢(充盈外溢),服泻心凉血之齐(同剂) 益困。衄才数点,辄昏。翁诊之六脉(左右各三部,合为六脉)微弱,寸为甚,曰:“肝...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88

    0

  • 露水与鼻鼽(范圣华等)
    鼽,是中医对某种鼻部疾病的命名,指以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鼻内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为特征的疾病。《释名·释疾病》:“鼽从久,涕久不通,遂至窒塞。”现代中医把该病称为“鼻鼽”。因鼻鼽症状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

    求道

    畅读VIP

    403

    0

  • 陈利国:重用乌梅治疗鼻鼽案
    钟某,女,时年34岁。  患者因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反复发作十余年就诊。  基础病史:过敏性鼻炎。  【首诊证候】  刻诊:自述对花生过敏。十余年来,鼻塞、鼻痒反复发作,无明显季节性,每遇冷空气或...

    求道

    畅读VIP

    512

    0

  • 升降散及其应用
    升降散一方首见于清代著名医家杨璇(字玉衡)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书成至今已二百余年。杨氏对升降散一方的临床运用颇具心得。升降散藉名著《伤寒温疫条辨》广为流传,深得后世医家赞许。 一、方剂...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32

    0

  • 学习国医大师李士懋治鼻衄医案
    田某,女,37岁,医生,1978年7月3日诊。鼻干数日,今日上午10点许突然鼻衄盈碗,急予局部冷敷,血不止,又予填充压迫止血,竟倒流入口而出。诊其脉数,处方予桑白皮50克水煎服,服后血止,后数年来未再...

    求道

    畅读VIP

    650

    0

  • 回阳救厥法治疗鼻衄
    阎某,男性,21岁,唐山市人,汽车司机。素患鼻衄,初未介意,某日,因长途出车,车生故障,修理三日始归家,当晚6时许开始衄血,势如涌泉,历5个多小时不止,家属惶急无策,深夜叩诊,往视之,见患者头倾枕侧,...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74

    0

  • 葎草、藕汁、土大黄、半夏、桂枝的独特应用
    ——李刚据王幸福老师音视频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2021.10.26夜一、一味治疗肺结核的专药——葎草中药的专药,相当于西药的靶向药。中药里的同一类药,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殊功能,掌握好其特殊功用途,对特...

    岐黄炎后人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67

    0

  • 关于儿科的治病干货24条
    整理了一下2017—2018年初我在微博发的关于小儿病的治疗经验。有自己的经验,也有别人的经验,我们一起来再学习一下吧。1、小儿容易食积。特别是感冒过程中,感冒好了以后。小儿光晚上高热,白天不发烧是食...

    刘茜檬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4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