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各家论述
当用黄芩撤其热,而以芍药敛其阴,甘草大枣和中而缓其津液之下奔也。若呕者,是邪不下走而上逆,邪在胃口,胸中气逆而为呕也,故加半夏之辛滑,生姜之辛散,为蠲饮治呕之专剂也。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与黄芩汤以和解之。故与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补肠胃之弱,而缓中也。
黄芩汤乃温病之主方,即桂枝汤以黄芩易桂枝而去生姜也。盖桂枝主在表风寒,黄芩主在里风热,不易之定法也。其生姜辛散,非温热所宜,故去之。
柯韵伯《伤寒附翼》:
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人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此阳盛阴虚,与黄芩汤苦甘相淆以存阴也。凡太少合病,邪在半表者,法当从柴胡桂枝加减,此则热淫于内,不须更顾表邪,故用黄芩以泄大肠之热,配芍药以补太阴之虚,用甘枣以调中州之气。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必人参以补中也。若呕是上焦之邪未散,故仍加姜夏。此柴胡桂枝汤去柴桂人参方也。
黄芩一名腐肠,能清肠胃之邪热而外达于太阳,芍药也能清肠热之下利,甘草大枣主助中土而达太阳之气于外。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粹》:
黄芩汤,太少合病,自利,邪热不从少阳之枢外出,反从枢内陷,故舍阳而治阴也。芍药、甘草、大枣一酸二甘,使酸化甘中以和太阴,故肠胃得博厚之通而利止矣。


求道
畅读VIP

555

0


求道
畅读VIP

598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78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05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56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30

0


白术
签约讲师

484

1


白术
签约讲师

426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84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