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①《伤寒论集注》清.徐赤著。卷一至卷五为六经病篇;卷六为脉法篇;卷七为痉湿暍病篇;卷八为不可汗病、可汗病、可吐不可吐病篇;卷九为可下不可下病篇;卷十为发汗吐下后病篇。外篇四卷,卷一为可温、可灸、可刺等病及阴阳交、伤寒两感证、合病并病、结胸证、心下痞等;卷二为瘀血、便血、狐惑、发黄等杂病;卷三为痰病、食积、虚烦、脚气等杂症;卷四为妇人伤寒、妊娠伤寒、小儿伤寒。所载《伤寒论》原文悉按王叔和之旧,脉法诸篇置六经篇后。对于前贤论述去瑕存瑜,或录全文,或摘一二语,或取其意,附于有关篇章后,并说明出处。凡著者之见则分别说明,并采集《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补亡论》、《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有关论述别为外篇。同时重视《伤寒论》原文字句的注释。
现存清雍正五年(1727)著者自刻本、清乾隆十七年(1752)瓜泾徐氏家刻本。
薛雪序称“取长沙之微言妙论,条疏节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兢兢于章句之间,实际可取正复不少”。
②《伤寒论集注》清.熊寿试著,共四卷,分别论述了太阳经、太阳经中、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及合病并病、温病、痉湿暍病、霍乱病、痰病、差后病、阴阳易。每篇前有内容概括和分节论述,每条原文后集各家注释及自注。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