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任继学医案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65

时间:2020-09-16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何某,男,30岁。2002年08月01日初诊。


主诉:咳嗽,咽痛3天。


现病史:该患者缘于3天前感受风寒后出现咳嗽、咽痛,于当地诊所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予治*。现症:咳嗽,咽痛,干咳无痰,咽赤。舌红,少苔,脉沉弦数。既往心肌炎病史5年。听诊双肺呼吸音粗。血压110/80mmHg。


中医诊断:感冒,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疏散风热,肃肺止咳。


处方1:浮小麦20g,黄芩15g,桔梗10g,牛蒡子15g,枳壳15g,虎杖15g,杏仁10g,平地木15g,款冬花15g,佛耳草15g,土牛膝20g,炙百部15g。4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2年08月05日):劳累后期前收缩,耳鸣咽赤。舌质淡红,苔少颜面红赤,脉弦而数。血压120/75mmHg。 处方2:归尾15g,川芎15g,申姜20g,土虫10g,甲珠10g,生地30g,砂熟地70g,生龟板50g,石菖蒲15g,磁石5g,西花5g,桑椹子40g。4剂,水煎服,1日1剂。


三诊(2002年08月09日):仍有耳鸣,听力好转。舌红苔薄,脉沉弦有力。血压118/80mmHg。 处方3:全蝎2g,申姜20g,川芎10g,砂熟地60g,地龙15g,制香附15g,清半夏15g,杞果20g,桑椹子40g,煅磁石20g,肉桂2g,甲珠10g。4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此患者由于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失肃降,肺气不利而致咳嗽手太阴肺经入咽,邪热犯表出现咽痛、咽赤;此为热邪*易伤阴,引起干咳而无痰;热邪入里耗伤津液,故有舌红少苔、脉沉弦数。此患者由于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而出现咳嗽、咽痛、干咳无痰、咽赤。初诊方中浮小麦黄芩款冬花、佛耳草、桔梗枳壳牛蒡子杏仁清热宣肺利咽止咳,虎杖、平地木、土牛膝活血化瘀驱邪,桔梗舟楫之药并载药以上行。风热为阳邪,伤人之后入里急速,邪热伤肺,耗伤津液。参阅《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的原则,初诊治以清宣疏解。 二诊患者劳累后期前收缩,耳鸣咽赤,舌质淡红,苔少颜面红赤,脉弦而数。此为母病及子,因为肾开窍于耳,故而出现耳鸣。 三诊仍有耳鸣,听力好转,舌红苔薄,脉沉弦有力。杞果、桑椹子、砂熟地为君药补肺肾之阴;煅磁石、清半夏为臣聪耳明目,甲珠、地龙、申姜、制香附全蝎活血通络为佐;川芎为佐使之药载药上行,共奏滋阴养血、活血通络之功。外邪已解,然病邪久伏深处,有欲自寻出路之象。拟用引药深入、引病外出之法。外邪已祛,略做调整以滋肾。 肾亏之人复感外邪,《内经·热论》称为“两感”,“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本案例,任老认为患者咽痛与上述症状相伴很容易按外感风热诊治,实为内在虚火上浮、外邪引动所致。咽部是肾经所过,该虚火乃肾中相火上浮、少阴虚寒所致。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高某,男,42岁。2003年05月08日初诊。


主诉:咽干,咽痛半个月。


现病史:两周前感冒,晨起口干,咽淡红,咽痛,有腰痛,腹泻。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无力。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压140/80mmHg。


中医诊断:感冒,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疏散风热,滋阴凉血。


处方1:金荞麦20g,丹皮5g,桔梗15g,紫桑皮15g,芦根15g,桑叶15g,生茅根40g,寄生15g,川断15g,杞果20g,旱莲草20g,女贞子20g。5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3年05月13日):服药后仍咽部不适,时汗出、动尤甚,腰痛。舌淡,苔薄白,脉虚数。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处方2:马勃15g,桂枝10g,丹皮15g,胖大海15g,生地炭20g,当归头15g,旱莲草30g,地龙5g,大小蓟各20g,山茱萸20g,沙参15g,地榆炭15g。5剂,水煎服,1日1剂。


三诊(2003年05月18日):服药后咽干痒而痛好转,时有汗出,微恶风。舌淡,苔薄白,脉浮数。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处方3:天虫10g,蝉蜕10g,金荞麦15g,芦根20g,金银花20g,连翘15g,荆芥15g,苏叶10g,荷叶15g,防风10g,大青叶5g,枳壳3g。5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犯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但在不同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合,多为风热证;夏秋之交,暑多夹湿,每又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但一般以风寒、风热多见,夏令亦常夹暑湿之邪。而外邪侵犯人体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根据患者证候,可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风热犯肺。因患者风热犯肺,未及时发散,导致热邪充斥机体内外。邪气在表,营卫失和;邪气在里,灼伤血络,血溢脉外。应表里同治,故以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为治*原则,根据症状之缓急进行施治。 初诊以桑叶清疏风热;芦根清热泻火;桔梗金荞麦、紫桑皮清热解毒利咽;丹皮、生茅根清热凉血;寄生、川断、旱莲草、女贞子、杞果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二诊患者热毒内盛,灼伤血络,损伤津液,以马勃胖大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桂枝调和营卫;当归头、旱莲草、沙参滋阴养血;地龙清热息风;生地炭、大小蓟山茱萸地榆炭收敛固涩、凉血止血。 三诊患者风热之邪仍留恋在卫表,故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金荞麦清热解毒;荆芥、苏叶、防风清热疏风;芦根荷叶清热泻火、凉血生津;天虫、蝉蜕清热息风;枳壳行气宽胸,如此内外兼施,治*风热犯肺、热邪入里,效果显著。 在治法上,任老采取了表里同治,并采取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原则、风邪外袭,入里化热,损伤血络,里热较盛,故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药物祛除里热。里热已去,营血调和,风热在表,故应用疏风散热、凉血生津等药物扶正祛邪,内外兼施,表里同治,疗效非常。




医案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李某,女,51岁。2001年03月04日初诊。


主诉:发热恶寒10余日。


现病史:患者缘于10余日前感寒后出现发热恶寒,自行口服环丙沙星(具体不详)后症状未缓解。现症发热恶寒,头疼体痛,沉迷嗜卧,时有尿频、尿急,咽红而痛。舌边尖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弦而数。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体温37.8℃,血压110/80mmHg。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发汗解表,和解退热。


处方:桂枝15g,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3片,柴胡10g,云苓15g,法半夏10g,金荞麦20g,金银花20g,连翘10g。4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1年03月08日):药后热渐退,咽痛减轻,血压120/75mmHg,效不更方。


感悟 患者由于外感寒邪,正邪交争出现发热太阳之气不能正常运化故时有尿频、尿急;手太阴肺经入咽喉,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出现咽红而痛、舌边尖红;患者感受寒邪,水气不化而苔白腻;脉象沉弦数表明已经出现少阳之象,固诊断为外感寒邪太阳、少阳合并证。太阳主一身之藩篱,少阳主半表半里,沟通内外表里;外感之邪首先感于太阳,如果未解,传变于少阳,此证为太阳、少阳合并证。 初诊患者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体痛,沉迷嗜卧,时有尿频、尿急,咽红而痛,查体:舌边尖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弦而数。风寒致病,初起即身热恶寒,头疼体痛,沉迷嗜卧(即少阴病但欲寐之病情也),脉沉弦而数象。肾气素亏,坎阳内弱,无力卫外固表以抵抗客邪,以致寒风乘虚直入少阳,阻塞真阳运行之机,而成此状。仲景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拟欲攻之,当先解表,乃可攻之。”方中针对太阳证用桂枝汤加减。桂枝散寒解肌;白芍敛阴合营;炙甘草生姜太阳之气;针对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法半夏和解少阳。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故加云苓、金荞麦金银花连翘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二诊患者症状好转,辨证准确,效不更方。从中医学看,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该患者病因明确,本是太阳中风,即教材所言的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病初期的汗出(微),依发热头痛之症判断还是外感风寒之证,只是以风邪为主。风性轻扬,风寒(风为主)客表,致腠理开泄、营阴外泄而汗出,即营弱卫强,桂枝汤之证。




医案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刘某,女,36岁。2005年04月25日初诊。


主诉:咽痛1天,伴自觉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咽干而痛,吞咽时尤甚,自觉发热,体温36.6℃,伴肢体酸痛,周身不适,咽部红赤。舌质红,少苔,脉浮数。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压110/80mmHg。


中医诊断:感冒卫分证;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处方1:天虫15g,蝉蜕15g,金荞麦25g,金银花30g,连翘15g,大力子15g,紫荆皮15g,羌活15g,防风15g,生茅根60g,挂金灯15g,桑叶15g。4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5年04月29日):服药后自觉发热减轻,仍觉颜面发热咽干咽痛减轻,腰痛,双目干涩尿频,尿道灼热,小腹坠痛。舌质淡红,中间少苔,脉沉弦。血压120/75mmHg。 处方2:马勃15g,金荞麦20g,旱莲草20g,丹皮15g,生茅根60g,生地炭15g,巴戟天15g,生蒲黄15g(包煎),焦栀子2g,水牛角20g(先煎),车前子15g(包煎),紫珠草15g。4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患者发病季节为四月春季,春季的时令之气为风,春季是阳气升发、气温回升的季节,所以此季节易感风热及温热之邪。此为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见发热,而引起肢体酸痛、周身不适;风热之邪上灼咽喉,气血壅滞,则咽干而痛、咽部红赤、吞咽时尤甚。舌红、少苔、脉浮数均为卫分证之表象。 初诊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银翘散加减,方中金荞麦清热解毒、消痈利咽,配伍大力子加强利咽散结之功。金荞麦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咽利喉,金荞麦又名金锁银开,亦称野荞麦,古代本草记载甚少,清代赵学敏学习民间草医的经验将其载入《本草纲目拾遗》中,谓“俗用治一切喉症”,并引孙玉庭云:“其根专治喉闭,故得此名。喉风喉毒,用醋磨嗽喉,涎痰去而喉闭自开矣。”当代中医学家耿鉴庭家传喉科,言“先辈向草医学得,用治急性喉症,确能开关,有起死回生之功”。其味酸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咽利喉,可使肺卫得伸、邪去正安。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合挂金灯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桑叶蝉蜕发散风热,合大力子加强发散风热之力。紫荆皮解毒消肿。羌活、天虫祛风止痛。防风祛风解表。生茅根清热凉血,防止卫表之邪下传。 二诊卫表之邪虽减,但热邪下注膀胱,出现尿频、尿道灼热等症,因风热之邪较重,未能成功控制其传变,故用八正散加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栀子泻火除烦;丹皮水牛角清热凉血;生地炭养血凉血滋阴;久病多瘀,用紫珠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肺肾两脏,阴液互滋,“金水相生”,温热之邪损伤肺阴,病久及肾,肾阴耗伤,故用旱莲草补肾阴、凉血止血;巴戟天补肾、益精血、强筋骨;温热之邪侵及下焦,出现尿频、尿道灼热,故用生蒲黄化瘀止血利尿;车前子利尿通淋。因时制宜及已病防变是本医案的施治特点,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医案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李某,男,20岁。2001年08月19日初诊。


主诉:间断发热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因气候变化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7.5℃,鼻塞,流鼻涕,全身不适,曾被某市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服用中药汤剂后,未见明显好转,今日来我院就诊。现症低热,微恶寒,咽痛,咳嗽,咯痰,痰色白,流涕,头痛如裹,心烦无汗,精神欠佳,小便黄,大便溏。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体温37.6℃。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偶可闻及湿啰音。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感冒,风热犯肺夹暑湿;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祛风解表,解肌清热,兼以利湿。


处方1:柴胡15g,葛根20g,黄芩10g,白芍10g,知母10g,白蔻仁10g,滑石20g(包煎),菊花10g,羌活10g,白芷15g,桔梗10g,牛蒡子15g,薄荷10g(后下),连翘20g。7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1年08月25日):服药后体温正常,精神较前好转,仍有咳嗽。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处方2:柴胡15g,葛根20g,黄芩10g,白芍10g,知母10g,白蔻仁10g,滑石20g(包煎),菊花10g,羌活10g,白芷15g,桔梗10g,牛蒡子15g,薄荷10g(后下),连翘20g,前胡15g,款冬花15g。7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患者发病季节为八月,属夏季,多夹暑湿之邪。此医案为外邪在表未解、郁而化热,则见咽痛、恶寒发热心烦无汗、小便黄;夏令感冒,多夹暑湿之邪,故见头痛如裹、大便溏;综合舌苔脉象及体征,可见此医案属风热犯肺夹暑湿感冒。 初诊中方用柴葛解肌汤,本方特点:一为清温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二为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因夏季感冒多夹暑湿之邪,暑湿之邪黏滞难愈,常常较平素病程延长,呈表邪未解、内热难除证候,故在此方解肌清热基础上兼以利湿。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有疏畅气机之功,并助葛根外透郁热;白芷羌活发散表邪止痛,菊花发散风热、润肺止咳,白芷羌活菊花三药合用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清泻里热;桔梗牛蒡子知母薄荷连翘外解表邪兼清肺热;白蔻仁化湿行气温中,滑石清热解暑祛湿,白蔻仁、滑石合用清解利湿;白芍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 二诊中患者服药后体温正常,精神较前好转,仍有咳嗽。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因仍有咳嗽,故在前方基础上加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二药合用共奏清肺止咳之功。本医案注重暑季感冒治*在一般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清解利湿之品,体现了因时制宜的辨证思维。




医案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刘某,女,80岁。2003年08月26日初诊。


主诉:鼻塞、流涕3天,伴咽痒、咳嗽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感寒后出现畏寒鼻塞,流涕,伴有咽痒,咳嗽,未予系统诊疗。现症鼻塞,流涕,咽痒则咳,咯少量稠痰、色黄白,平素易感冒,纳可,睡眠尚可,二便可。舌红,苔薄黄,脉浮滑。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犯肺;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1:紫苏叶15g,防风10g,薄荷10g(后下),百部10g,杏仁10g(后下),矮地茶15g,金银花20g,蝉蜕10g,陈皮10g,甘草10g。10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3年09月06日):服药后咳嗽减轻,稍有鼻塞。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素体气虚,卫表不固,易外感,故宜益气解表,攻补兼施。 处方2: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杏仁10g(后下),前胡10g,辛夷10g(包煎),苍耳子10g,金银花15g,矮地茶10g,陈皮10g,甘草10g。7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患者3天前感受风寒之邪,风寒束表,卫气被郁,因患者年老体虚,加之失于调护,使风寒之邪入里化热,则有寒热表象;风寒之邪侵及鼻窍,则见鼻塞、流涕;风寒之邪侵及咽喉,则咽痒;风寒犯肺,肺不宣降则咳嗽咳痰;因有化热之象,故见痰稠,其色黄白;舌苔脉象及体征均为风寒束表犯肺之象。 初诊中治*当以标实为先,组方用药多选轻宣之剂,遵循“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中医治*思想,方中用紫苏叶开宣肺气、发散风寒,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之功;蝉蜕发散风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与金银花蝉蜕配伍共奏发散风热之功;百部润肺止咳,杏仁降气止咳,矮地茶又名平地木及紫金牛,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效,其中百部杏仁矮地茶三药合用共奏清肺止咳之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中患者服药后咳嗽减轻,稍有鼻塞。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年岁已高,平素易感冒,表明患者素体气虚、卫表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而致病,所以二诊中宜益气解表、攻补兼施。加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加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并在此基础上配杏仁前胡辛夷苍耳子金银花矮地茶宣肺解表、止咳化痰。 此医案其前后两诊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和治*学中因人制宜的辩证观。




医案7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围某,男,29岁。2001年09月20日初诊。


主诉:间断咳嗽10年,加重伴气短1周。


现病史:该患者10年前出现间断咳嗽、少痰、咽干而痒等症,秋冬两季明显,未予明确诊断及系统治*。1周前因感寒后患者出现咳嗽加重,咽痒则咳,以顿咳为主,少痰,咽干,咽痛,咽赤,伴有气短,稍有乏力,手足心热,无汗,大便干结、3~4日1行。舌质红,少苔,脉虚弦。血压110/80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否认药物过敏史。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今日胸部X线提示双肺纹理紊乱、增强。


中医诊断:咳嗽,燥咳;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治则治法:清肺止咳,滋阴润燥。


处方1:金荞麦20g,生地15g,生百合20g,川贝15g,天冬15g,麦冬20g,丹参15g,橘络15g,当归15g,赤芍15g,桔梗15g,肉桂10g(后下)。4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01年09月24日):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咽痒减轻,手足心热好转,仍咽干、晨起为著,仍咽痛、隐痛绵绵,咽微赤,大便干结、3~4日1行。舌质红,少苔,脉弦细。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燥邪虽退,但未完全,加之咽部症状仍残留不去,故在前方的基础上调整中*,加用活血通络、利咽止咳中*。 处方2:金荞麦30g,金果榄10g,郁金15g,三棱10g,莪术10g,地龙15g,川贝15g,瓜蒌15g,元参15g,生地10g,百药煎10g。4剂,水煎服,1日1剂。


感悟 患者发病季节为九月,应季属秋,秋季五行属金,时令之气属燥,燥邪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咳嗽、无痰、咽干而痒;该患者间断咳嗽病史十年,久咳伤阴耗气,气虚则见气短、乏力;阴虚有热,加之燥盛则干,故有咽赤、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虚弦也为燥邪犯肺、气阴两伤之象。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