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1两半,杏仁7枚(汤浸,去皮尖,令黑),巴豆2枚(去皮心,炒令紫色),印成盐1两颗,头发1鸡子大(烧灰)。

制法

上熟捣,炼蜡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耳聋。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散剂,名“地黄散”(见《普济方》)。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圣惠》卷十九:地黄丸

别名

干地黄龙

处方

生干地黄1两,泽泻1两,山茱萸1两,萆薢1两(锉),薯蓣1两,牛膝1两(去苗),白术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蛴螬3分(炙令微黄),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狗脊3分(去毛),车前子3分,茵芋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血风痹,走无定处,及诸风痹。

用法用量

干地黄龙(《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千金》卷二十一:地黄丸

别名

地黄煎丸、生地黄丸

处方

地黄汁2升,生栝楼根汁2升,牛羊脂3升,白蜜4升,黄连1斤(为末)。

制法

上合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热,止渴,补养。主消渴面黄,手足黄,咽中干燥,短气,脉如连珠。

用法用量

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生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脉如连珠,心脾结热可知,故用黄连专泻二经之积热,地黄滋血,栝楼根滋津,牛羊脂、蜂蜜肠胃之枯燥也。

摘录
《千金》卷二十一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地黄丸

处方

干地黄、栀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鼻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鼻有风热者,以葱涕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

鼻疼者,加豉1合。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制法

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地黄丸

处方

地黄2两,王瓜1两(新瓦内用炭火烧灰存性,研),黄连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传信适用方》卷三: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5两,苁蓉(酒浸)3两,天门冬3两,石斛3两,当归3两,防风3两,白茯苓3两,川芎3两,远志2两,黄耆2两,甘草(炙)2两,芍药2两,人参1两,细辛1两,巴戟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常服令人终身不发背。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荆芥汤送下。

《圣惠》卷九十八: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净洗,细切)1斗(以好酒1斗浸之,经1宿即出。干即入酒中浸,以酒尽力度,候干),干漆2两(捣碎,炒令烟出),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蛇床子2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桂心2两,远志3两(去心),人参3两(去芦头),牛膝2两(去苗),石斛1两(去根,锉),补骨脂2两(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还精补髓,驻颜色,却老,安脏腑,暖下元,壮腰。主虚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本事》卷五:地黄丸

别名
处方

熟干地黄(酒洗,9蒸9晒,焙干称)1两半,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没药(别研)半两,甘菊花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羌活(去芦)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光明朱砂(水飞)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血镇肝明目。主风热上凑,目昏疼痛。肝虚血不足,肢节拘急,筋脉挛痛。及用力劳心.肝虚风热攻眼。赤肿羞明,渐生翳膜,兼肝肾风毒热气上冲目痛

用法用量

菊花丸(《普济方》卷七十一)。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熟地黄丸”、《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黄连丸”。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黄连气味苦寒,入手少阴;草决明子气味咸苦平,入足厥阴;没药气味苦平,入足阳明,能通瘀入络;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足厥阴、少阳;防风气味辛甘微温,羌活气味辛甘平,皆入足太阳。乃引经之风药;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光明朱砂气味苦温,入手少阴。此肝虚风动,热气上升,致目不明.攻补皆在难投,故用一味壮水之药,佐以苦辛诸品,则升降得宜而奏功矣。

摘录
《本事》卷五

《圣惠》卷九十八: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5两,川椒红2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2两(去苗),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童便浸3宿,麸炒微黄),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骨髓,益颜色,充肌肤,耐寒暑;久服强志力,延年却老。主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其他同名方

《本事》卷二: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称)2两半,肉苁蓉(酒浸,水洗,焙干)3两,白茯苓(去皮)3两,泽泻3两,桂枝(不见火)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五味子3两(拣),黄耆(独茎者,蜜水涂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虚或时脚肿,兼治脾虚。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八味地黄丸”。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肾: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胃;泽泻气味咸微寒,入足太阳五味子气味酸咸温,入肾;桂枝气味辛温,入足太阳附子气味辛咸热,入手足少阴;黄耆气味甘微温,入手足太阴。此肾虚而兼脾弱,则湿留不去,或时脚肿,故补肾药中必佐以辛热之品,淡渗下行之味,兼理脾肺之药。以酒送之,斯气化流行,脾肾不致失司,病焉有不去耶。

摘录
《本事》卷二

《本事》卷十引庞老方: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1两1分,山茱萸(连核用)1两,白芜荑1两,白芍药(锉,微炒)1两,代赭石(醋淬,煅5-6次)1两,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僵蚕(去丝嘴,炒)3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月经不调,每行数日不止,兼有白带,渐渐瘦悴,饮食少味,累年无子。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山茱萸气味酸微温,入足厥阴;白芜荑气味辛平,入手足阳明、足太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白芍药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代储石气味甘平,入手少阴、足厥阴;厚朴气味辛温,入足阳明、太阴;白僵蚕气味辛咸平,入手足阳明,能引药入络。温酒送药,亦引入经络也。此妇人月经不调,兼有白带,渐渐瘦悴,饮食无味,累年无子者,急宜治之,使血气冲和,否则终身不孕育也。

摘录
《本事》卷十引庞老方

《鸡峰》卷二十一: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4两,牛膝4两,干山药2两半,覆盆子2两半,枸杞子2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昏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早晨空心酒送下。

摘录
《鸡峰》卷二十一

《鸡峰》卷十三: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1两,人参半两,白芍药半两,当归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退热安神,养营卫。主心热太过,三焦不顺,夜卧不寐。

用法用量

临卧浓煎淡竹叶汤嚼下1丸。常服养营卫,用人参汤下。

注意

有虚热者,宜服此药。

摘录
《鸡峰》卷十三

《鸡峰》卷十一:地黄丸

处方

菖蒲4两,蜜半两,生地黄汁1中盏。

制法

上研为膏,蒲黄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心经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新水化下。

摘录
《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阿胶(炙令燥)1两,黄耆(锉)1两,艾叶(炙)3分,生姜1分(切,炒)。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血露不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新润者,焙)1两,泽兰(嫩者)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山芋半两,石斛(沉水者)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透)半两,蛇床子(炒)半两,柏叶半两,艾(嫩者)半两,续断半两,卷柏(汤浸,洗)半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气衰弱,子脏风冷,妊娠数堕。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晚间生姜艾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荆芥(去梗)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1两,栀子仁1两,干薄荷叶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诸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温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本事》卷十:地黄丸

别名

赤芍地黄丸、抑阴丸、断欲丸

处方

生干地黄2两,柴胡(去苗,净洗)半两,秦艽(净洗,去芦)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尼师寡妇,独阴无阳,欲男子而不可得.以致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厥阴脉弦长而上出鱼际

用法用量

赤芍地黄丸(《医学入门》卷八)、抑阴丸(《古今医鉴》卷十一)、断欲丸(《寿世保元》卷七)。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生地黄丸”,《准绳·类方》引作“抑阴地黄丸”。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柴胡气味辛甘平,入足少阳;秦艽气味苦平,入手足阳明,兼入肝胆;黄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少阳;赤芍药气味苦平,入足厥阴,能行血中之滞;乌梅汤送药,亦取其泄肝也。师尼寡妇,独阴无阳,情欲未遂,以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将欲成劳者,非此不能治。

摘录
《本事》卷十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3两,白蒺藜(去刺)3两,黄耆2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杵)2两,枳壳(去白,麸炒令黄)1两半,槟榔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用肉,炙黄)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疾生疮肿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

《圣惠》卷九十: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赤茯苓半两,王不留行半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消疮疖。主小儿虚热,疮疖。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熟水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

《传家秘宝》卷中:地黄丸

别名

金髓煎丸、明睛地黄丸、明眼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经验地黄丸

处方

地黄2斤,杏仁半斤(去皮尖),金钗4两,石斛4两,牛膝4两,防风4两,枳壳4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气。补肝益肾,驱风明目。主肝虚血不足,肢节拘急,筋脉李痛及肾虚眼目昏暗。及肾脏虚惫,肝受虚热,及远年日近暴热赤眼,风毒气眼。兼治干湿脚气,消中消渴,及诸风气等由肾气虚败者。

用法用量

金髓煎丸(《圣济总录》卷一○二)、明睛地黄丸(《局方》卷七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明眼地黄丸(《得效》卷十六)、明目地黄丸(《原机启微·附录》)、经验地黄丸(《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经验秘方》)。

注意

忌一切动风毒等物。

摘录
《传家秘宝》卷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