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小儿夜啼又称儿啼、躽啼、惊啼、拗哭等。是指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的临床表现。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


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着冷热等皆可引起小儿啼哭,若予饮食、安抚、更换尿布、调节冷暖等,啼哭即止者不属病态。适量的啼哭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只是长时间反复啼哭不止,方属本症。夜啼有轻有重,轻者不治而已,重者可能是疾病早期表现。故必须密切观察,找出原因,以便相应处治。《幼科释谜•卷四•啼哭》云:“务观其势,各究其情,勿云常事,任彼涕淋。”


哭声微弱,时哭时止,四肢不温,便溏,面色白者属寒属虚;哭声响亮,啼哭不止,身温腹暖,便秘,尿黄者为实为热;惊惕不安,面色青灰,紧偎母怀,大便色青,面色时白属惊啼。


小儿夜啼,白天入睡,哭时声调一致,又无他证者,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肝旺等分证治疗。若分娩时有损伤,哭声尖厉、持久、嘶哑或哭声无力,昼夜无明显差别,为严重病变早期反应。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中虚脾寒

1.临床表现:入夜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面白畏寒蜷卧,四肢不温,纳少便溏,腹胀肠鸣,喜温熨抚摩,口唇淡白。舌淡苔白,指纹沉滞淡红。
2.病因病机:孕妇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中阳不振,或用冷乳喂儿,调护失宜,寒邪内侵,致生脾寒中虚。
3.治法:温中散寒理气。
4.方剂:匀气散(《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陈皮5g,炮姜3g,砂仁3g,木香3〜6g,甘草3〜5g,红枣5g。
方义:炮姜温中散寒,砂仁木香陈皮理气,甘草、红枣和胃。
加减:寒甚加肉桂艾叶温寒,虚甚加太子参白术补脾,惊惕加蝉衣、钩藤定惊,兼见食滞脘胀加焦山楂、谷麦等消食。
5.变通法:气滞寒甚用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药用乌药、良姜、香附白芍,理气温寒。若面白、便溏、蜷卧,形体羸弱,四肢不温,用附子理中汤(《三因方》)加减,温中补虚。

(二)心热内扰

1.临床表现:入夜而啼,哭声洪亮,见灯尤甚,烦躁不安,面红唇赤,便干尿混。舌尖红苔黄,指纹紫滞。
2.病因病机:孕妇内蕴郁热,遗于胎儿,或婴儿将养过热,心火上炎,致成心热内扰而夜啼。
3.治法:清心泄热。
药物:竹叶10g,木通5g,甘草3〜5g,生地10g,黄连2〜3g。
方义:竹叶木通利水泄热,生地黄连清心降火,甘草调中。
加减:小便黄而混浊加滑石车前子清利,便秘大黄通便,烦躁叫扰加山栀清心。
5.变通法:可用琥珀钩藤各3g,黄连6g研末,取0.5g涂于乳母乳头上令小儿吮,或开水冲服。亦泻心定惊之剂。

(三)惊恐暴受

1.临床表现:夜间啼哭,啼声较尖,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色正常,指纹青紫。
2.病因病机:小儿神气怯弱,暴受惊恐,伤及神志,心神不安而夜啼。
3.治法:养心安神定惊。
4.方剂远志丸(《济生方》)加减。
药物:远志3〜6g,石菖蒲3〜6g,茯神10〜15g,龙齿10〜15g,太子参6〜10g。
方义:远志石菖蒲、茯神安心神,龙齿惊恐太子参益心气。
加减:惊惕时作者加钩藤、蝉衣定惊,乳食积滞麦芽砂仁消乳,腹痛木香白芍甘草止痛。
5.变通法:可用琥珀抱龙丸(《证治准绳》),每次1/3〜1/2丸化服,镇静安神,方内有琥珀、胆星、枳实、红参、茯苓天竺黄檀香山药甘草朱砂等。

(四)脾虚肝旺

1.临床表现:入夜而啼,哭声无力,烦躁叫扰,辗转不安,肚腹膨大,面黄发稀,盗汗,纳少,大便色青。舌淡红苔薄白,指纹紫滞或淡。
2.病因病机:喂养不当,少见阳光,营养失调,积滞内生,肝郁化热,脾虚失运。
3.治法:健脾柔肝。
4.方剂柴芍六君子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柴胡6〜10g,白芍10g,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3〜6g,法半夏6g,龙骨10g,牡蛎10g,龟甲10g。
方义: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和胃理气,柴胡白芍疏肝,龟甲龙骨牡蛎镇惊安神。
加减:积滞者去太子参,加谷麦芽山楂鸡内金消积。惊惕不安者加甘草、小麦、钩藤、蝉衣镇惊安神。
5.变通法:脾虚可用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补脾和胃。

(五)伤乳积滞

1.临床表现:夜啼白昼亦啼,哭声响亮,时缓时剧,时作时止,腹痛拒按,呕吐乳片,不欲吮乳,大便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舌淡红苔厚白,指纹紫滞。
2.病因病机:喂养不当,乳食壅积,损伤脾胃,气机不利,故腹痛啼哭,日夜均然。
3.治法:消食导积。
4.方剂:消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神曲10g,麦芽10g,陈皮3〜6g,砂仁3g,甘草3g,香附6g。
方义:神曲麦芽消食,陈皮砂仁香附理气,甘草调中。
加减:可加山楂、内金消导积滞腹痛白芍枳实缓急止痛。
5.变通法:也可用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

【简易方药】

1.蝉衣、灯心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连用2〜3剂。

2.钩藤6〜8g,蝉衣1〜3g,白芍茯苓各6〜10g。指纹青紫加黄连1〜3g,麦冬3〜6g;烦躁不安,指纹青紫加百合6〜10g,生地3〜10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连用2〜3剂。用于心热者。

3.木香川楝子肉桂青皮槟榔没药、炒莱菔子、炙甘草各1g,枳壳茯苓各3g。水煎服,日1剂。此乃《幼幼集成》调中散。热啼加黄连木通竹叶,惊啼加钩藤天麻琥珀。用于夜啼过多而脐突腹痛者。

外治法

(一) 药熨法
处方:艾叶干姜研末炒热。
用法:用纱布包裹,熨腹部,从上而下,反复多次。

(二) 敷贴法
处方:丁香肉桂、吴萸等量研末。
用法: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上两法适于脾寒。

【针灸治疗】

1.取穴:督脉背部穴,起于大椎,止于长强;足太阳经背部穴,起于心俞,止于膀胱俞任脉腹部穴,起于鸠尾,止于曲骨;足阳明经腹部穴,起于梁门,止于气冲
方法:毫针轻、浅、速点刺以上腧穴,一般从上而下依次进行,浅刺疾出而不留针针刺深度控制在0.85mm左右,可透过真皮而不伤及肌肉、血络,无出血。
疗程:一般1次即可,亦可用2〜3次者。

2.取穴:神阙
方法: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疗程:日1次,连灸7日。适于脾寒。

3.取穴:中冲
方法:毫针浅刺出血,不留针
疗程:日1次,连针3〜5日。适于心热。

【推拿治疗】

1.按摩百会四神聪风池,由轻而重,交替进行,待啼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适于惊啼。

2.按揉百会,清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脾寒加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上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心热加清小肠,清下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捞月。

文献与评述

若临床原发病因不明,一时难以鉴别者,可用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加蝉衣、钩藤缓急定惊止啼。《幼科释谜•卷四•啼哭》云“儿啼,只宜轻手扶抱,任其自哭自止,切不可勉强按住,或令吮乳止之。若无他病,亦不必服药。”

平素寒温宜调护,饮食不宜过凉,饮食有节。新生儿当服黄连汤少许以解胎热,乳母不可多吃香燥炒煎之物。要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不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灯睡觉。避免异声异物以防惊恐
  • 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
    牵牛了,又名黑丑,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牵牛的种子,性寒、味苦,归肺、胃经,具泻水消肿、祛痰逐饮、杀虫攻积的功效,在中药里属峻下逐水类药物。在传统用法上,以之配白术、桑白皮、木通等,治疗水肿腹水、...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28

    0

  • 黄连阿胶汤在儿科临床运用举隅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少阴病热化症,阴虚火旺,心烦不得卧,笔者从事临床工作35年,灵活运用,此方具有育阴清热之功能,投入治疗儿科疾病,收获不浅,现将其简介于下1、阴虚咳嗽例1,患者男,3岁,2...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3

    0

  • 甘麦大枣汤治小儿夜啼
    周意萍医案:严某某,男,8个月。1989年6月6日初诊。近月余来,患儿每于深夜无故啼哭,乳哺、抚抱、轻摇均难使其安静,白昼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乏效。见其面色晄白,形体消瘦,常自汗出,哭声低怯,性情较躁...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59

    0

  • 大黄甘草汤治小儿夜啼
    曹是褒医案:陈某,男,14个月。1986年10月初诊。患儿自断奶后,常以牛奶、糕点等香甜食品以代餐,近日精神烦躁,夜睡不安,哭闹不止,曾服镇惊散、宁神丸未效。证见患儿两目多眵,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舌...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14

    0

  • 泻心汤治小儿夜啼
    彭振声医案:朱某,男,3个月。患儿啼哭不休已1周余,曾服中药4剂(方药不祥),因罔效而来诊。视其面色红赤,眵泪较多,烦躁不宁,尿短赤,便秘3天未行,舌尖红苔黄,指纹紫滞。证属心胃火热,治宜泻心火清胃热...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35

    0

  • 栀子豉汤治小儿夜啼
    魏蓬春医案:龙某某,男,11个月,1983年10月4日就诊。患儿入夜则躁动不安、啼哭一周余。曾经他医用导赤散等治疗无效,因而来诊。小儿除上述症状外,伴有纳减,大便正常,小便赤而异臊,舌质红、苔薄黄,指...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168

    0

  • 蝉蜕:开音、疏风、止夜啼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性味甘、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之功。开音振声治失音《本草拾遗》首先记载蝉蜕“主哑病”。《本草纲目》言其治“大人失音”。蝉蜕确为开音振声...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220

    0

  • 小儿夜啼用中冲 棱针刺血即见功
    【穴性特点】中冲穴系心包经之井穴。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脑、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针灸资生经》说:“中冲,命门,疗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中风昏迷、舌强不语、...

    四君人参

    289

    0

  • 小方疗大病:山五汤疗婴儿夜啼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看见墙上和树上贴着用黄纸写的民谚:“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看三遍,能救我家小儿郎”。可见那时候老百姓医学常识少得多么可怜,根本搞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儿夜啼,就连那...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15

    0

  • 小药大功效,单方治大病
    吾在临床中刻意收录了一些土单验方;这些方子虽身份卑微,但功效卓著,人小力量大,堪与当今盛行之伤民(抗生素激素副作用)伤财的输液相媲美!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或亲自验证的行之有效,绝无虚言的方子;今公布之,...

    吴生雄

    原创投稿

    38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