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黑睛属风轮,为肝所主。凡黑睛呈现灰白混浊,形成翳障,影响视力者统称黑睛生翳。又根据情况不同,分为新翳(动翳)和宿翳(静翳)两种。

新翳为翳之初起,色呈灰白或鹅黄,表面污浊粗糙,基底不净,边缘模糊,有发展变化趋势。宿翳常为新翳迁延不愈所致,为黑睛遗留之瘢痕,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基底洁净,翳面不再扩大发展,病变相对静止者。以下以新翳为主加以介绍,宿翳另列专条述之。

黑睛生翳,是黑睛主要病变形式和临床表现,常见于聚星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花翳白陷(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带状疱疹)、凝脂翳(匍行性角膜溃疡)、黄液上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星月翳蚀(蚕食性角膜溃疡)、混睛障(角膜基底炎)、血翳包睛(角膜血管翳)、赤膜下垂(沙眼性角膜血管翳)、蟹睛(角膜穿孔并虹膜突出)、正漏(角膜漏)、旋螺突起(角膜葡萄肿)、银星独见(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宿翳(角膜瘢痕)等,眼外伤、小儿疳积等亦可引起本症。

黑睛生翳多因风热邪毒入侵,肝胆火热炽盛或湿热蕴结上蒸所致,亦有阴虚亏损和气血不足者。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经风热
1.临床表现:黑睛生翳初起,其色灰白,白睛混浊或抱轮红赤,头痛目痛,畏光流泪。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外邪侵目,黑睛生翳障目。
3.治法:疏风清热。
4.方剂:风甚者用桑菊饮银翘散,热重者用驱风散热饮子。
药物:桑叶10g,菊花10g,薄荷6g,银花10g,连翘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蝉衣6g,竹叶10g,木贼草10g。
方义: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防风祛风止痛,牛蒡子消肿散结,蝉衣、木贼草退翳明目,竹叶清利泄热。
加减:热重加山栀、黄芩清热,风甚加羌活柴胡祛风。
(2)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加减。
药物:羌活10g,防风10 g,连翘10〜15g,赤芍10g,当归10g,山栀10g,川芎6〜10g,大黄6〜10g,牛蒡子10g,薄荷6g。
方义:羌活防风祛风,连翘、山栀清热,赤芍当归川芎和血通络,牛蒡子消肿散结,大黄通下泄火。
加减:热重者加银花,风甚者加荆芥
5.变通法:若风热夹毒上攻,见头目痛甚,发热烦渴者,用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加减,药用荆芥防风连翘柴胡黄芩、山栀、黄连龙胆草、蔓荆子木通等,疏风散热,清热作用尤胜。

(二)肝胆火
1.临床表现:黑睛起细颗星翳,其色灰白或微黄,边缘不清,中央凹陷,并逐渐扩大加深,如地图、树枝或圆盘状,白睛混赤,黑睛混浊,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口苦咽干,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胆火热蕴毒,攻侵黑睛所致。本证为聚星障、花翳白翳、凝脂翳、混睛障等。
3.治法:清肝泻火退翳。
药物:龙胆草10〜15g,柴胡10g,黄芩10g,山栀10g,木通10g,泽泻10g,当归10g,生地10〜15g,蒲公英15〜30g,银花15g。
方义:龙胆草、黄芩、山栀泻肝清热,柴胡疏肝理气,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当归生地和血养阴,木通泽泻清利泄热。
加减:便干加大黄,尿黄加竹叶滑石
5.变通法:若肝胆火热夹有风邪,用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加减,清肝泻火祛风。

(三)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黑睛生翳如凝脂,色带黄绿、黄液上冲遮掩瞳神,白睛混赤壅肿,泪液如汤,哆多黄绿。头目剧痛,视力急剧下降,或伴发热口渴,症情危重,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黑睛受损,毒邪外侵,内有郁热,内外合邪,毒攻风轮,致黑睛溃损起翳而成。本证为凝脂翳、黄液上冲。
3.治法:泻火解毒,凉血祛风。
4.方剂:四顺清凉饮子(《审视瑶函》)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黄芩15g,制大黄10g,黄连6〜10g,赤芍10〜15g,当归10g,川芎6〜10g,木贼草10g ,羌活10g,防风10g。
方义:龙胆草、黄芩黄连、制大黄泻火解毒,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凉血和血,木贼草、羌活防风祛风退翳。
加减:若大便秘结者用生大黄,加玄明粉、全瓜蒌通腑泻热。局部红肿,全身发热者加石膏知母、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
5.变通法:症情重、热毒甚,见黄液上冲者用眼珠灌脓方(《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集》),药用石膏、山栀、玄明粉、大黄枳实瓜蒌仁夏枯草、银花、黄芩蒲公英等,清热泻火。或银花复明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银花、蒲公英桑白皮、花粉、黄芩黄连龙胆草、知母大黄、玄明粉、木通枳壳蔓荆子甘草

(四)湿热熏蒸
1.临床表现:黑睛生翳,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呈地图或盘圆状,翳面不洁,黄浊污晦,哆泪胶结。胸闷身重,腹胀纳呆,尿黄便溏。舌苔黄腻,脉濡数。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热毒上扰,侵灼黑睛而成。本证为聚星障。
3.治法:清热利湿。
药物:藿香10g,连翘10g,蔻仁10g,滑石15g,茵陈蒿15g,黄芩10g,石菖蒲10g,木通10g,秦皮10g,薄荷6g。
方义:连翘黄芩清热,秦皮清肝退翳,蔻仁、藿香芳化泄浊,滑石木通淡渗,薄荷疏风,菖蒲通窍,茵陈蒿清热利湿。
加减:热重可加土茯苓、银花、山栀、龙胆草等,以加强清热作用。
5.变通法:可用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宣通三焦化湿泄浊。

(五)血热瘀结
1.临床表现:黑睛翳障,赤脉纵横,抱轮黯红,白睛混赤,视力严重下降,症情反复,迁延不愈。舌红,脉数。
2.病因病机:热盛伤目,血溢脉外,黑睛受损而致。本证见于混睛障、血翳包睛等。
3.治法:凉血清热,和血化瘀。
4.方剂:归芍红花汤(《审视瑶函》)加减。
药物:生地15g,当归10〜15g,赤芍10〜15g,红花10g,川芎6g,黄芩10g,连翘15g,山栀10g,白芷10g,防风10g。
方义: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和血凉血,红花活血化瘀,黄芩连翘、山栀清热,白芷防风祛风通络。
加减:热甚便干加大黄,风盛目痛白芷升麻
5.变通法:可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丹皮连翘等,凉血化瘀。

(六)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黑睛生翳,病至后期,翳面较洁,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或翳障溃陷久不愈合,或黑睛凝脂变薄,或向外突起为旋螺,或蟹睛突出黄仁松软平塌。口干咽燥,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攻冲黑睛生翳。本证可见于聚星障、混睛障、花翳白陷、旋螺突起、凝脂翳、蟹睛等后期。
3.治法:滋阴清热降火。
4.方剂
(1)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适于聚星障、凝脂翳、花翳白陷
药物: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贝母10g,知母10g,赤芍10g,丹皮10g,木贼草10g,蝉衣6g。
方义: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赤芍丹皮知母凉血清热,木贼草、蝉衣退翳明目,贝母解郁散结。
加减:阴虚津伤加沙参石斛、花粉养阴,火甚加黄芩、山栀、桑白皮泻火,目涩不适加草决明、谷精草明目。
(2)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适于旋螺突起、混睛障、蟹睛等。
药物:生熟地10g,山药10g,泽泻10g,丹皮6g,茯苓10g,山萸肉10g,知母10g,黄柏6〜10g,谷精草10g,白蒺藜10g。
方义:生地丹皮凉血清热,知母黄柏清降虚火,山萸、山药熟地补肾,茯苓泽泻渗湿,谷精草、白蒺藜退翳。
加减:见有眼目痛涩者加羌活防风祛风,黑睛生翳木贼草、蝉衣退翳,肝气郁结加柴胡白芍疏肝。
5.变通法:可用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加减,药用生熟地麦冬知母黄柏川芎白芍黄芩柴胡,养阴清热降火,有和血通络成分。适于木疳、暴露赤眼生翳等。

(七)气血虚弱
1.临床表现:黑睛翳薄而洁,溃陷不敛,体弱乏力,神疲纳呆,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舌淡,脉虚。
2.病因病机:气血不荣于目,黑睛失养而致。本证见于星月翳蚀、正漏等。
3.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和血。
4.方剂当归养荣汤(《原机启微》)加减。
药物: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熟地10〜15g,白芍10〜15g,川芎6〜10g,黄芪15 g,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蝉衣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羌活防风白芷、蝉衣祛风通络,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和血养血。
加减:若兼阴虚者加玄参麦冬养阴,翳溃不敛加白敛、乌贼骨收敛,兼热加银花、连翘清热。
5.变通法:气虚下陷,脾气虚弱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或助阳和血汤(《兰室秘藏》)加减,后方用黄芪当归党参白芷防风蔓荆子等,益气养血明目。

【针灸治疗】

(―)亳针法
取穴:睛明攒竹太阳、瞳子髅,酌配合谷太冲翳明肝俞天柱胆俞肾俞风池光明等。主穴必取,配穴每次2〜3个。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放血法
取穴:耳尖攒竹瞳子髎太阳丝竹空。每次1〜3穴。
方法:消毒后用三针棱刺血,每穴放血10〜15滴 ,至紫黯变为鲜红为度。同时在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
疗程: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适于聚星障风热、火热者。

(三)耳针法
取穴:眼、目1、目2、肝,酌配交感、神门、肾上腺、肺、肾、胰胆。每次单侧,用4〜5穴。
方法:王不留行敷贴固定,每日按压3次。
疗程:1〜3日1次,5〜7次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黑睛生翳以实证风热毒邪火盛者为主,后期致生虚证。实证,轻则用疏风清热如桑菊饮银翘散,较重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四顺清凉饮子,湿热熏蒸而迁延不愈者用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虚证则宜益气生血或滋阴清热等。

在临床上,必须了解目翳发生时间长短,是一眼发生还是双眼同时发生,发病前有无感冒发热或红眼史,有无外伤史,小儿有无疳积等。一般而言,初、中期翳障常有发展趋势,且伴白睛、抱轮红赤,羞明流泪等。后期翳障相对固定,翳面洁净,干涩不舒,兼有虚象。若翳点数颗,或聚或散,或连缀而生,状若树枝者,多属风热、火热;若翳初生而迅即白陷如碎米,如钉楔深入者,须防黑睛穿破,致成失明。如星翳乍退,眵泪胶结,翳面不洁为湿热。黄液上冲,翳如凝脂,头目剧痛,视力急剧下降,可为热毒壅盛引起。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眼目论》云:“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宣发散而去之;若反疏利则邪气内蓄,为翳益深。邪气未定,谓之热翳乃浮。邪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沉者,谓之陷翳,当以烦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佐以退翳药,而能自退也。病久者不能速效,宜以岁月除之。”

在外观上,膜较翳稠厚,自白睛起障一片,或白或赤,能从各方面朝黑睛中央蔓生者称为膜,其中赤丝密集为赤膜,赤丝不显为白膜,为脾肺风热、肝胆火热所致。白睛出现紫红肿胀,并侵入黑睛而出现白色翳膜者,为白膜侵睛;因患椒疮、粟疮,致黑睛上缘、四周出现赤脉密集的翳膜,为赤膜下垂。另有电光伤目、疳积上目等,需予区分。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治目疾案(温存厚)
    张姓幼女,年九岁,两目患云翳,羞见灯日之光,终日紧闭双目,按眼科去翳之法屡医不效,托友央余医治。襁负而来,拨开双睫,见其云翳满遮,见光瑟缩,审其六脉沉细,全是阴霾之气遮掩睛光。人之眼目如天之日,不容纤...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997

    1

  • 程祖培吴茱萸汤治目翳
    吴茱萸汤为阳明篇方药,阳明与少阴能主观互易,若阳明与少阴,两经递相转化,则少阴不治取阳明,故少阴篇有吴茱萸汤——其实吴茱萸汤是化降阳明之寒浊。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吴茱萸直...

    求道

    畅读VIP

    912

    0

  • 李东垣治眼目生翳案
    魏邦彦的妻子,眼球上突然长出翳膜,从下向上扩展,色绿,肿胀疼痛难以忍受。李杲说:“翳膜从下而上,病是从阳明经来的(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

    白术

    签约讲师

    特约撰稿

    畅读VIP

    547

    0

  • 黑睛翳障辨治体会
    黑睛翳障,是因感受外邪,邪滞目睛,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黑睛混浊,障掩视力的病症。又可分为新翳和宿翳,新翳则翳面粗糙、边缘不清、红赤疼痛,是黑睛翳障的早期,宿翳则翳面光滑、边缘清晰、无红痛,为黑睛...

    求道

    畅读VIP

    739

    0

  • 小柴胡汤治眼科屡获奇效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少阳病的和解之方,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畅气机,疏理三焦,适用范围极广。本人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眼病,屡获效验。本方在眼科的临床运用有三:一是治少阳目赤睛痛;二是用于气...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3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