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部痰凝
1.临床表现:阴茎硬结,局部胀痛或不适。全身症状轻微,可伴见情绪不安,胸闷胁痛,或少腹会阴坠胀,睾丸抽痛。舌苔薄,脉弦。
2.病因病机:肝经循于阴器,主润宗筋。肝气不疏,宗筋不和,气郁痰凝致成阴茎硬结。
4.方剂:疏肝理气,通络化痰。
药物: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青陈皮各6g,香附10g,法半夏10g,王不留行10g,浙贝母10g,夏枯草10g,路路通10g,橘核10g,荔枝核10g,甘草6g。
方义:柴胡、枳壳、香附、青皮、橘核、荔枝核疏肝理气,半夏、陈皮化痰,浙贝、夏枯草散结,路路通、王不留行、赤芍活血通络,甘草和中。
加减:排尿刺痛加炙乳香、炙没药散瘀,排尿不畅加牛膝、泽泻、车前子利水。硬结坚硬不消加炮山甲、僵蚕散结通络,甚而酌选地龙、水蛭、娱蚣、地鳖虫等。虫类药宜研末装入胶囊,小量吞服,以免碍胃伤正。
5.变通法:兼夹寒湿者,可用济生橘核丸(《济生方》)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温肝散结、化痰通络。药用海藻、昆布、川楝子、牡蛎、贝母、橘核、桃仁、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行气破滞、消坚散结。
(二)痰湿凝结
1.临床表现:阴茎硬结,会阴部不适,形体肥胖,无明显阴茎损伤史。或伴口黏、纳呆,体倦,身困。舌苔腻,脉沉滑或濡细。
2.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聚结阴器而成此症。
3.治法:燥湿化痰,散结通络。
药物:法半夏10g,青陈皮各6g,茯苓15g,牡蛎10〜15g,泽泻10g,海藻10g,昆布10g,玄参15g,贝母10g,白芥子5g,夏枯草10g,僵蚕10g。
方义:半夏、青皮、陈皮、茯苓、泽泻燥湿化痰,海藻、昆布、夏枯草、白芥子、牡蛎、僵蚕散结化痰,夏枯草疏肝解郁,玄参养阴清热。
加减:会阴部胀痛加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小便涩痛加琥珀粉、木通利水通淋,硬结日久不消加炮甲片、水红花子、赤芍活血通络,兼少腹寒冷者加桂枝、吴萸、细辛、干姜温肝散寒,兼口苦、尿短赤加黄柏、知母清肝泄热。
5.变通法:痰瘀互阻者可用导痰汤(《济生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化痰逐瘀。
(三)络脉瘀阻
1.临床表现:阴茎有多次轻度损伤史,阴茎硬结刺痛,勃起时明显,严重者阴茎背侧静脉怒张或青紫,阴茎弯曲,排尿不畅或刺痛。舌黯紫,边有瘀点(斑),脉细涩。
3.治法:化瘀通络,理气活血。
4.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桃仁10g,红花6g,川芎6〜10g,赤芍10〜15g,生地10〜15g,当归10〜15g,青陈皮各6g,橘荔核各10g,炮甲片10g,牛膝10〜15g,川楝子10g,丹参15g,炙乳香3g,炙没药3g(后三味研末装胶囊送服)。
方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为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川楝子、丹参、炙乳没,为活络效灵丹,理气化瘀、通络止痛。青陈皮、橘荔核理气,炮甲片、牛膝通络,佐之以加强上述两方面的药力。
加减:阴茎硬结不消加僵蚕、地鳖虫、全蝎等搜络消瘀、散结止痛。
5.变通法:本方可用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代之,用以化瘀通络、理气。
【简易方药】
1.夏枯草30〜60g,水煎服,日1剂,连服1个月。
2.济生橘核丸,每次10g,日2〜3次。
3.小金丹,每次10g。日1〜2次。
4.忍冬藤、薏苡仁各30g,当归、夜交藤、络石藤各15g,地鳖虫、穿山甲、槟榔、伸筋草、泽泻、土茯苓各10g,三七粉5g(冲)。每日1剂,水煎服。
5.忍冬藤30g,酒血藤20g,丹参12g,当归、山药、生熟地、白芥子、丝瓜络、 橘核、莪术各10g,肉桂6g。每日1剂,水煎服。
【外治法】
(一)外敷法
1.小号痰核膏半张,贴于阴茎硬结处,5日换1次。适于痰湿凝结者。
2.丁桂散或七厘散,掺于阴茎硬结处,胶布敷贴固定,每日换1次。适于络脉瘀阻者。
(二)外洗法
处方:当归尾、小茴香、桂皮各10g,红花6 g,白芷12g。
用法:煎汤外洗,日1〜2次。
(三)浸渍法
处方:当归、地龙、草乌、乳香、没药、白芥子各15g,木鳖子5g(炒黄研末)。
用法:水煎存液300ml,纱布浸渍后,缠绕阴茎硬结处,每日早、晚各1次。适于上述各证。
【针灸治疗】
刺法:鱼际穴作点刺出血,其他穴用平补平泻或针刺泻法,加温针10〜15分钟。
疗程: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5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245

0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550

0

凤翅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59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