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Lì Zhī Hé

别名

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来源及植物形态

荔枝核,始载于《本草衍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采制

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1.荔枝核能祛除寒邪,行散滞气,有止痛之功。善治厥阴肝经寒凝气滞之疝痛、睾丸肿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配伍应用,如《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疝气内消丸;若证属肝经实火、湿热下注之睾丸肿痛或阴囊红肿者,可配伍龙胆草、山栀、大黄川楝子等药同用。


2.本品具有疏肝理气、温散行滞之功。治肝气郁滞、胃脘久痛,可配伍木香延胡索川楝子等,以行气止痛。治妇人气滞血瘀之经前、产后腹痛等证,可配伍香附,以疏肝止痛,如《校注妇人良方•卷七》蠲痛散。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各家论述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按语备注

荔枝核既不同于陈皮香橼之偏于调理脾胃气滞,亦不同于玫瑰花香附青皮之偏于疏理肝气郁滞,其入肝经血分,善行血中之气,故为小肠寒疝及睾丸冷痛之专用药。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