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栋医案
呕泄
杨男,19岁。食后泛恶,时可呕吐食物半年;大便频数,食冷物则溏泄。
脉弦,舌淡红苔水滑。
时方辨证:脾胃虚弱,肝气乘脾犯胃;
经方辨证:少阳病
方证:小柴胡汤
药症:半夏
柴胡15、黄芩12、生半夏18、党参12、炙甘草9、生姜50、大枣15、木香12、茯苓30,四剂
二诊呕泄加重,泄泻日十余行。无肠鸣,无干噫食臭。脉弦滑,舌淡红苔水滑。
改用甘草泻心汤:半夏24、黄芩12、黄连15、白人参9、炙甘草24、生姜30、大枣24,四剂
三诊,呕已止,软便日五六行,自述已不是溏泄感。上方加干姜30,四剂。
按:这还是我跟师早期的病案,今日读来,非常汗颜!
其实今日看来,这是典型的太阴病!需用四逆汤+理中丸,那个呕可以加小半夏汤搞定的。
问诊得知:口干饮水则哕,小便数而涩痛掣小腹;大变频数;
脉沉,舌淡红太薄白;
BP110/80mmhg;
西医病名:美尼尔氏综合症
时方辨证:肝风夹有痰湿
经方辨证:水逆证
处方:猪苓15茯苓30 泽泻60 炒白术15桂枝15 半夏18
四剂;
二诊,眩晕泛恶已愈,尚觉食后胃脘痞胀,口干不欲饮。舌脉同上。
病由厥阴转少阳,由阴转阳为佳兆。处以半夏泻心汤治痞;加苓桂术甘降饮;
四剂;
三诊愈。
李女,43岁。
脉弦缓,舌淡红苔薄白水滑。
时方辨证:肝气乘脾犯胃
经方辨证:太阴虚寒饮+少阳微热
施方:生姜泻心汤合理中汤
生白术12 四剂;
二诊:上证大减,便已正常,已不嗝气,尚喜唾泛酸,犹以泛酸为苦。
舌脉大致同上。
三诊:又觉泛呕粘涎,胃脘掣双胁痞痛不适;
经方加减如果不合神农药症,往往反而弄巧成拙,需痛改前非。
四剂;
生白术15
四剂。
问诊得知腰部有沉重紧感。无明显汗症,二便可。
望诊: 腰椎局部呈竹节样改变,生理曲度变直;
脉沉,舌淡紫红苔白腻厚。
时方辨证:肾阳亏虚,寒湿於阻。
经方辨证:少阴病,滞,饮。
四剂;
二诊:症状明显缓解,腰紧腿痛大减。
脉沉滑,舌淡红紫边有齿痕。
四剂。
《神农本草经》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颇利老人。 一名百枝。”
王男,31岁。
阵发性双颞部疼痛20天。
用西药疗效欠佳。查白细胞稍高。脑部多普勒未见异常。
脉弦,舌淡红尖略红,苔薄白。
患者自言别无所苦,而我却因苦于辨证资料不足,详细问诊,
唯有劳则宜汗之证,其他确无异常。
时方辨证:风寒袭表 有化热之势
经方辨证:
太少并病
白芍15
开的是柴胡桂枝汤,四剂痛止,
患者大喜,又续服八剂,诸证悉除.
张女,48岁;眩晕,伴耳鸣反复发作5年,加重15天;活动头颈可诱发,发作时平卧亦晕,羞明怕光,心悸懊哝;有头颈疼痛病史10年;望诊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行走不稳,需人扶持;问诊得知:口苦口干,时欲饮水一小口,喜热饮,畏凉;小便短少,大便素来数日一行,面部时有轰热感而无汗;眠差;无恶心呕吐;
脉沉滑;舌质红,苔黄少燥,舌质尚略有津;
时方辨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经方辨证:五证:躁 烦;
六经:少阳阳明
石膏50 知母24 炙甘草18 粳米50 白人参15 葛根30
7剂;
药后半月始来复诊, 自述首剂即效,眩晕早已痊愈;大便较前为畅,已可一两日一行;口干大减;现在的症状是一头颈疼痛为苦,双手夜卧麻木,晨醒后头痛加重,经期亦可加重;头部畏风寒,耳鸣脑鸣,心悸懊哝,无汗;
脉细,稍偏沉一些;舌淡红苔薄白欠润;
葛根30桂枝18 白芍30 麻黄9 炙甘草15生姜30 大枣18
7剂;疗效等待观察。
按:这则医案,鸠摩智今日读来,不禁汗颜。
其时跟师时日尚短,于经方法门还只是浮光掠影,难谈深入,
所以整个辨证施方过程甚是浅陋!
今日读来,知道此患者首诊是由于少阳阳明少阴的杂错,已是厥阴病的范畴。
“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借用一下,
“ 经方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上路人”。。
胃脘痛(慢性胃炎,胃排空迟缓)
时掣腹中痛,心下痛甚则便偏干,腹痛甚则欲便。
时时身热心热,头昏,时眠差时欲寐。
迭进西药,中成药及静滴不效。
脉铉细,舌淡红苔薄白腻。
时方辨证:肝气犯胃,气郁化火。
六经辨证:少阳病 痞,滞,烦。
四剂。
二诊:上药首服即以不痛。目下微尚眠差。
再者舌脉未有大的变化,故而原方续进。
三诊:患者服药后诸证皆除,乃自行停药。
近日因秋收劳倦加之饮食不慎,昨日又呕吐,胃脘偏右疼痛,痛则掣腹中痛,
大便前数日偏干,近日质稀,日两三行。
头痛(头痛同房后加重),身热,咽部憋闷,目沉身乏欲眠而睡眠不宁,手足易冷。
脉弦细,舌淡红苔水滑。
六经辨证:少阳少阴太阴合病,归为厥阴病范畴。
生姜15
四剂。
四诊:
上证大有好转,尚便稀,头偶痛。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
太阴+饮
吴茱萸20
四剂。
泄泻(结肠炎)
蔡男,17岁。食后左少腹痞胀时痛,肠鸣则便,干稀不调,十余日。伴口干。
脉沉细,舌红淡苔薄尖有红点。
时方辨证:肝气乘脾。
六经辨证:太阴病 痞
施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生姜泻心汤
大枣12
首剂即效, 四剂而安
陈女,28岁。三个月前因为胎死腹中(妊娠两个月),刮宫引产。
自后即百症缠身:双少腹疼痛以左为甚,左少腹压痛,腰背沉痛;
畏寒,经期小腹部冷凉如冰,带下色黄;便稀一二日一行;
入暮畏寒发烧,以低烧为主;已经治疗三个月。
久用抗生素以及补血剂的治疗,疗效欠佳。
脉弦,舌红苔薄白根微黄,不水滑。
时方辨证:脾肾亏虚,气虚发热。
六经辨证:厥阴病
施方:乌梅丸
川椒15乌梅40
六剂。
二诊:诸证皆大减,已不发烧,疗效极佳,惟尚腹冷易溏泄。
原方续进。
刘男,38岁。乃当地医院中同事。干呕,嘈杂泛酸,咽干一个月,加重一周。
迭经用西药及清火中药泡茶治疗乏效。故来诊,问诊得知偶心下痞,
头时痛,目眩,迎风流泪。二便可。
面色不华,精神疲惫。
脉弦细无力,舌淡红苔薄白微黄。
六经辨证:少阳病,因为体质随化,兼见少阴之象。
四剂即愈,惟咽部尚有梅核气感。
因患者自己要求,开了一个泡茶方慢治咽炎。
附骨疽(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吕女,26岁,反复发作性左小腿胫骨肿胀溃脓,伴疼痛。已有14年病史。
此次发作有一个月,有两处窦道,脓液清稀,持续疼痛。
问诊得知,患者还有雷诺氏综合症,晨起接触冷水则指端发白麻木。
平时头昏,纳呆,厌油腻,欲呕。小便可,因为有内痔,大便时常带血。
脉沉细,舌淡红嫩苔白略腻。
时方辨证:阳虚寒凝毒瘀。
经方辨证:少阴病 滞
四剂。
二诊:肿胀疼痛及脓液大减,雷诺氏综合症尚未减轻。
原方续进。 至今已服用半个月,雷诺氏综合症亦略有减轻。病情在慢慢恢复中。
按:一,加了黄芪,是因为《神农》言:“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鼠瘘,
补虚” ;白芷“长肌肤”。“治宜辛咸,佐以酸苦”。
三,此病非朝夕之功,要几个月的功夫,守方增量,慢病缓图。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许家栋,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