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一)一般问诊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状态和不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矽肺、铅中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


(二)现病史


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1.问起病


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状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


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是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


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


恶寒重,发热轻,多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多为表热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称寒热往来,多为半表半里证


发热恶寒,多为里热证。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多为阴虚内热证。


畏寒发热,怕冷,手足发凉,体温低,为阳虚里寒证。


(2)问汗: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发汗部位,出汗多少及特点。


①外感病发热恶寒而有汗者,为表虚证;发热恶寒无汗者为表实证。高热大汗出而不恶寒者为里热盛。


②日间经常出汗,活动后更甚,汗后自觉发凉,气短乏力,称为自汗,多为气虚阳虚;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称盗汗,多属阴虚。


③出汗局限于头部,可见于热不得外泄,郁蒸于上的湿热证;半身出汗、多属气血运行不周。


④全身汗出,大汗淋漓不止并见身凉肢冷,属阳气欲绝的“亡阳证”。


(3)问饮食


注意询问是否口渴,饮水多少,食欲食量,喜冷喜热,以及口中异常味觉及气味等。


①口渴与饮水: 


口渴多饮,且喜冷饮,属实热;口不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多属虚寒证;口渴不喜饮,多为湿热;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多属阴虚内热。


②食欲与进食:


食欲减退,久病多为脾胃虚弱,新病多为伤食、食滞、或外感夹湿而致脾胃气滞; 食欲亢进,多食善饥,属胃火亢盛; 饥而不食,多属胃阴不足。


病中能食是胃气未伤预后较好;病中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病虽重也有转机。


③口中异常味觉和气味:


口苦 多见于热证,特别常见于肝胆郁热; 口酸腐 多属胃肠积滞口淡无味 为脾虚湿盛; 口咸 多属肾虚; 口有臭味多属胃火炽盛。


(4)问大小便


①大便:问排便次数,时间,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


便秘:便次减少,排便困难,粪便量少,干燥而坚硬。新病便秘,腹满胀痛,多属实证、热证;久病,老人或产妇便秘,大便难解,多属津亏血少或气阴两虚。


腹泻:便次多,粪便稀软不成形。多为脾胃虚寒。黎明即泻,多属脾肾阳虚;泄泻如水,为水湿下注;泄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为湿热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多属大肠湿热;大便色黑,为内有瘀血便血鲜红,肛门肿痛,为血热;便色暗红,面黄乏力,为脾不统血。


②小便:问小便色、量、次数和伴随症状。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色黄而热,多属热证;小便短少,不热,可见于汗吐、下后或其它原因所致津液耗伤。


小便清长;小便量多而色清,多属虚寒证,也可见于消渴证。


小便频数不禁或遗尿;多属气虚或肾气不固。


尿痛尿频尿急:多属膀胱湿热,或伴尿血、砂石则为淋症。


排尿困难:点滴而出为癃证,小便闭寒不通无尿为闭证,突然发生癃闭,点滴外流,尿味臭,兼有小腹胀痛或发热,属实证;尿量逐渐减少,甚至无尿,伴腰酸肢冷。面色光白,属虚证


(5)问疼痛及不适:


①部位:头、身、胸、胁、腹、少腹、腰、关节等不同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反应不同脏器的病变。


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


胸痛,伴发热咳喘,咳痰多为肺热;久病胸痛反复发作,多为胸阳不振,夹有气血痰饮瘀阻。


胁痛,属少阳证,或为肝气郁结。


上腹(胃脘)疼痛,多为脾胃病或食滞。


腹痛 多为肠病、虫积、或大便秘结。


少腹疼痛,多为肝脉郁滞,或为疝气,肠痈,妇科疾病。


腰痛 多属肾虚。


关节疼痛 多为病邪阴于经脉。


②性质与程度:


游走疼痛,多为病邪阻于经脉。 沉重、酸困、肿胀、多为湿证、 冷痛、怕凉,痛剧,多为寒证; 热痛,怕热,红肿,多为热证; 疼痛胀满,持续不解,多为实证; 隐痛、绵绵痛,时痛时止,多为虚证; 窜痛、胀痛、时重时轻,多属气滞; 刺痛、剧痛、痛有定处,持续痛,多属血瘀。


③一般说,暴痛多实,久痛多虚。


疼痛拒按为实证;喜按为虚证


喜温为寒证;喜凉为热证。


食后胀痛加重为实证;食后疼痛缓解为虚证


④注意与其他症状的关系,如恶心呕吐嗳气,虚恭以及大小便、月经等与疼痛的关系。


(6)问耳目:询问听觉与视觉的改变。


暴聋多为肝胆实火;久聋多为肾虚。


耳鸣伴头晕腰酸者为肾虚;耳鸣伴口苦胁痛为肝胆火旺。


视力模糊,夜盲,为肝虚;目赤肿痛为肝火


(7)问睡眠情况:询问睡眠多少,深浅及伴见症状。


难以入睡,睡而易醒以及多梦等,多属心阴不足,心阳不藏,或心肾不交;夜睡不安,心烦而易醒,口舌生疮,舌尖红赤为心火亢盛,梦中惊呼多为胆气虚或胃热。


睡意很浓,常不自主的入睡称为嗜唾,多为气虚、阳虚,或湿困于脾,清阳不升,重病患者的嗜唾多为危象;热性病患者的昏睡,多为热入心包。


(8)问妇女经带胎产:询问月经初潮年龄、停经年龄及周期。月经的量、质、色泽及行经的天数,月经时伴见有症状。已婚妇女询问胎产情况,末次月经日期。


月经推迟;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痛经,多属血瘀或寒证;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经量多而色淡,多为气虚。


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伴有痛经、或经前乳房发胀,属肝郁气滞。


月经不来潮:先分别是有孕还是闭经闭经可有血枯,血瘀,血痨及肝气郁结。如行经突然停止,应询问有无受寒或郁怒太过。


白带:询问白带的量、色和气味等。白带量多,清稀,色白,少臭或有腥味多属虚寒;白带量多,粘稠,色黄,臭秽,多属湿热


(9)小儿患者病史依靠询问家属及陪带人员,除一般内容外,还应询问出生前后,生长和发育状况,父母、兄妹等健康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等。


(三)过去史及个人史、家族史


了解病人既往健康情况,曾患过何病,作过何种治疗。素有肝阳上亢者,可引起中风。素有胃病、癫痫、哮喘、痢疾等,均易复发。


个人和生活起居习惯,饮食嗜好,妇女的孕产情况对病情会有一定影响,对患传染性和遗传性疾病者,询问病人的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附: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哈荔田教授:妇科临床当重腹诊
    因妇女胞宫位于小腹正中,为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其与冲任督带,特别是冲任二脉关系极为密切。冲脉起于胞中,循会阴而上于气街,并少阴之经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与任脉会于咽喉,而络于唇口。在生理上,当女子...

    求道

    畅读VIP

    202

    0

  • 杂病诊疗中的另类思路
    荨麻疹服药期间受凉干呕  一位荨麻疹病人,自述复发性口腔溃疡20年,多处治疗无效,遂用西瓜霜喷雾剂,用了1年多。口腔溃疡似乎好了,但发荨麻疹1年,身痒多次治疗未愈。第3次转方后反馈服药期间没胃口想吐,...

    求道

    畅读VIP

    167

    0

  • 中医问疼痛的学问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你知道吗?在医学上,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今天我们就来以中医的角度,去认识 “疼痛”。首先,我们来学习中医是如何认识疼痛的机理的。机理...

    988

    374

    0

  • 问诊不详 险些酿祸
    本文稿已发表于《健康报》乡村医生版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农历2004年7月初1。那天病人也不多,近九点时,来诊一位中年妇女,素有哮喘疾患,自述前几日已在本村输液治疗,并用过先锋5号,但病情有增无减,今特来...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296

    0

  • 李赛美:临证四问
    01问寒热原文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判断疾病阴阳可看是否有发热,有发热多为阳证,无发热多为阴证,故临床诊病先别阴阳,欲别阴阳,先问寒热。太阳病一般为恶寒发热同时并...

    白术

    签约讲师

    362

    0

  • 新道少斋中医讲稿:从实际病例说说问诊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这病人在入院的第二天,管床的医师请我查房,带着同学走进病房的时候。患者正在发作,痛得正在嚎陶太哭,以右手压在颔部,泪流满面。管床的医生告诉我,这病人患三叉神经痛已经十...

    四君人参

    306

    0

  • 漫谈中医对病证的诊断(哈孝贤)
    (一)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中医在看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收集和掌握病人所反映出来的病情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并对这些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这一过...

    白术

    签约讲师

    283

    0

  •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1.新手上路,重问轻望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难明”,对望、闻二诊也缺乏经验积累,总感到所望、...

    白术

    签约讲师

    342

    0

  • 从崩漏案说问诊必须到位
    中医的问诊和西医的问诊有明显的不同,西医着重于围绕主诉进行问诊以做到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强调于局部,比如说病人说胸闷,西医就会首先虑到心、肺、纵膈、胸廓等常见疾病的问诊,着重于寻找特异性症状,而否...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326

    0

  • 论四诊以问诊为最要
    蔡师指出:望、闻、问、切,名曰四诊,乃中医医家诊察疾病之规矩准绳。盖望诊者,望人体之神、色、形、态、舌及经、带、恶露、阴部、乳房、腹部种种;闻诊者,闻声音、气息、分泌物之异味;问诊者、问主症、病史、兼...

    白术

    签约讲师

    35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