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Wǎ Lénɡ Zǐ
别名
蚶壳(《本草拾遗》),瓦垄子(《丹溪心法》),蚶子壳(《本草蒙筌》),魁蛤壳(《品汇精要》),花蚬壳(《浙江中药手册》),瓦垄蛤皮(《中药志》),血蛤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释名
唐 •刘恂《岭表录异》云:“其壳上有棱如瓦垄,故名焉。”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功能主治
化痰,软坚,散瘀,消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1.瘰疬一证,多因痰火凝结所致。瓦楞子咸平,功能消痰化瘀、软坚散结,治可选用。单用效差,多与贝母、夏枯草、连翘、猫爪草等消痰散结清火攻毒之品同用,以增加药力。
2.情志内伤,或饮食与水土失宜,瘀血痰气胶着,结于项前,即发为瘿瘤。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能去“一切痰积、血积、气块” (《医林纂要探源•药性》),治可选用。单用力弱,常配化痰散结软坚药,以及随证加用其他相应药,以增强药力。如《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瘿瘤》含化丸,以之与海藻、昆布、海带、猪靥(猪甲状腺)等同用,即可治瘿瘤痰核。
3.癥瘕痞块,多由气滞血瘀或痰凝所致。瓦楞子通过化瘀消痰散结,又能消瘤化痞,故《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单用本品火煅、醋淬为丸服,治癥瘕痞块。若与行气活血、散结消痰的莪术、三棱、鳖甲、丹参等配成复方应用,则疗效更佳。近年也有用于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者。
4.瓦楞子入肺经而能化痰,又可用于顽痰久咳之证,常与海浮石、贝母、紫菀、款冬花等化痰止咳之药同用。
5.瓦楞子煅后又具良好的制酸止痛之功,可治胃痛吐酸,《经验方》以之与乌贼骨、陈皮同用为散服有效。胃痛吐酸一症,又有寒热虚实、气滞血瘀之别,临床可在辨证遣方的基础上加用本品,亦可取效。近年以之为主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宜久煎),10~30g;或入丸、散,每次1~3g。
外用:研末调敷。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