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元煎
组成 人参,炙黄芪各三五钱(9~15克)、炙甘草一二钱(3~6克)、升麻炒,五七分(1.5~2克)、白术炒,一二钱(3~6克)。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温服。功效 补气固脱,升提摄血。主治 主治气虚...


求道

9

0
通窍活血汤
组成 赤芍、川芎各一钱(各6克),桃仁二钱(6克),红花、生姜各三钱(各9克),麝香五厘(0.15克),老葱3根,大枣7枚。用法 前七味用黄酒250克,煎至一盅,去渣,入麝香微煎,临卧服。功效 活血通...


求道

9

0
通幽汤
组成 桃仁泥、红花各一分(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一钱(各3克)。用法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煮,去渣,稍热服之,食前。功效 活血通络润降。...


求道

9

0
通关散
组成 皂角一钱(3克)、细辛一钱(3克)。用法 研极细末,和匀。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取嚏。功效 通关开窍。主治 主治中恶,客忤及痰厥,突然昏厥,人事不省,牙关紧闭,面色苍白,痰涎壅塞等症。临床应用 临床...


求道

10

0
通关丸
出处 通关丸,出自金·《兰室秘藏》。本方又名“滋肾丸”“滋肾通关丸”。组成 黄柏一两(30克)、知母一两(30克)、肉桂半钱(1.5克)。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或炼蜜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送...


求道

9

0
沈钦荣惯用骨科外治方
沈钦荣主任中医师是绍兴市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25年,对骨伤外用方的应用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其中疗效较显著的3个验方作一介绍。1 外洗方外洗方由海桐皮、伸筋草、络石藤...


求道

20

0
许钜材伤科熏洗秘方
先师许钜材先生在治疗伤科疾病时擅用中药煎汤熏洗的外治法,每获良效。笔者在继承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证明该法对骨折、脱位、伤筋后期的组织修复以及痹证等疾患确有明显治疗效果。现将其在伤科临床中常用的熏洗方...


求道

19

0
刘寿山:刘氏骨伤科经验秘方
1.接骨紫金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逐瘀,接骨止痛。主治各种骨折。 【处方组成】苏木、松节、川乌、降真香、制乳香、制没药、血竭、自然铜(煅醋焠7次)、地龙、水蛭、土狗各等分,共为细...


求道

25

0
痛泻要方
组成 白术炒,三两(90g) 白芍药炒,二两(60g) 陈皮炒,一两五钱(45g) 防风一两(30g)用法 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效 补脾柔肝,...


求道

22

0
桃红四物汤
组成 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各三钱(各9克),红花二钱(6克)。用法 水煎服,每曰2次。功效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主治 血虚兼血瘀证,症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黏,腹痛,舌淡紫,苔白...


求道

19

0
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核五十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炙甘草、芒硝各二两(各6克)。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功效 破血下瘀。主治 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


求道

17

0
天麻钩藤饮
组成 天麻9g 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黄芩各9g 川牛膝12g杜仲益母革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用法 水煎,分2~3次服。功效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


求道

31

0
苇茎汤
组成 苇茎二升,切,加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60g) 薏苡仁半升(30g) 瓜瓣半升(24g) 桃仁三十枚(9g)用法 原方上四味畋咀,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现代用法:水煎服。...


求道

26

0
胃苓汤临床应用
出处 胃苓汤,出自元·《丹溪心法》。原名“胃苓散”,出自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书失传),明.《普济方》引载:“胃苓散,出《大全良方》,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亦治男子。上合...


求道

24

0
胃关煎临床应用
出处 胃关煎,出自明·《景岳全书》。本方由明·医家张介宾创制的代表方剂之一,方名为引《素问·水热穴论》:“肾为胃之关”说而定。组成 熟地黄三五钱至一两(9~30g)、山药二钱(6克)、白扁豆二钱(6克...


求道

25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