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溢乳闭经综合征,是指非妊娠期见乳房分泌乳汁,并伴有闭经,或停止哺乳半年后仍长期持续溢乳的一组症状。本征应与妊娠期乳汁自出(乳泣)相鉴别。在临床上,本征常见闭经或月经延迟、经量少、经期延长,溢乳,不孕,性功能减退等表现。


中医典籍无此记述,主要在“乳汁自溢”、“闭经”中有类似记述。《萧山竹林女科》论闭经,以“乳众血枯”名,治以十全大补汤。虽未及本症,但对此症治疗殊有启迪。


乳房为阳明所过,乳头为厥阴所属。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或郁怒伤肝,或肾阴不足,肝木失于涵养,肝火上炎,气血上逆,致溢乳、闭经。月经、乳汁是属冲脉所司。冲脉丽于阳明,气血生化于脾胃。薛立斋说:“夫乳汁乃气血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校注妇人良方》)若气血不足,脾统失权,血脉无以下注而成闭经,血热上溢于乳房而成溢乳。故本征以肝、脾两经病为主,而又兼及肾水。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郁化火

1.临床表现:闭经,溢乳色白,量或多或少,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逆于上为溢乳,结于下为闭经

3.治法:疏肝清热,解郁调经。

4.方剂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药物:丹皮9g,炒山栀9g,柴胡10g,当归10〜15g,白芍15〜20g,生地10〜15g,茯苓10〜20g,生甘草5〜10g,麦芽30g。

方义: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和血调肝,生地丹皮、山栀凉血清热,生麦芽回乳茯苓甘草和中健脾。

加减:闭经泽兰叶、丹参卷柏牛膝通经活血,溢乳甚者加重生麦芽用量至60g回乳,胸胁胀痛、口苦咽干黄芩龙胆草清肝泻火。

5.变通法:如无肝火表现者,去丹皮、山栀,用逍遥散(《局方》)合四物汤(《局方》),加生麦芽香附泽兰叶疏肝解郁调经。


(二)肾虚肝旺

1.临床表现:经闭不行或月经稀少,色黯红,溢乳量少质稠,挤之可出,流产后数年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而血不下注成闭经,火旺上逆于乳而成溢乳。

3.治法:滋肾养阴,兼泻肝火

4.方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四物汤(《局方》)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0〜12g,炙龟甲12〜15g(先煎),知母10g,黄柏6〜10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生麦芽30g。

方义:地黄、龟甲滋肾,知母黄柏泻火,当归白芍和血,麦芽回乳

加减:闭经泽兰叶、丹参牛膝通经活血,溢乳甚者加重生麦芽用量至60g回乳,肾虚明显者加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补肾益气,心烦失眠加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

5.变通法:亦可用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三)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多见于引产或流产后,经闭不行,乳汁自溢,质清稀,乳房柔软。

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怔忡,食纳不佳。舌质淡,舌苔薄,脉虚缓或细弱。

2.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气血无生化之源,下不能荣养冲任而闭经,上不能固摄乳汁而溢乳。

3.治法:补益气血,调经摄乳。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20g,党参12〜15g,炒白术10g,龙眼肉10g,茯苓15g,酸枣仁10g,陈皮5〜10g,木香3〜5g,当归10〜15g,白芍15〜20g,熟地10g,生麦芽30g,炙甘草10g。

方义:黄芪益气固摄,健脾升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地黄、当归白芍养血;陈皮木香和胃理气,麦芽回乳龙眼肉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加减:闭经益母草鸡血藤调经,溢乳加重生麦芽量至60g回乳心悸怔忡丹参川芎五味子养心。

5.变通法:亦可用八珍汤《证治准绳》)或人参养营汤(《局方》)。


【简便方药】


1.生麦芽60g,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2.丹皮9g,炒山栀12g,柴胡6g,当归12g,青皮6g,生地18g,黄精12g,仙灵脾12g,补骨脂12g,山甲9g。每日1剂,水煎服。


【针灸治疗】


毫针


1.取穴:百会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赫为主穴。不孕加子宫,闭经血海,溢乳加膻中

方法:毫针平补平泻,用捻转法,留针20分钟。

疗程: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


2.取穴:关元足三里气海次髎为主穴。肝郁肝俞太冲,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不孕加子宫,闭经血海三阴交,溢乳加膻中太冲

方法:毫针得气后,虚证烧山火,实证用透天凉留针20分钟。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


3.取穴:中极大赫、子宫、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胸4〜12夹脊。肝肾阴虚加肝俞太溪肝郁肝俞太冲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脾虚痰湿加丰隆公孙

方法:毫针得气后,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手法结束后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休息5天后再行下一疔程。

文献与评述

本征系下丘脑垂体疾患,中药治疗对因垂体腺瘤引起的疗效不理想,对妇女人流或产后所致者一般疗效较佳。除妇女之外,男性亦可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见有阳痿不射精少精不育、性欲减退,乳房发育、溢乳,常以肾虚肝旺着手治疗亦效。


肾虚精亏,肝失疏泄,气血不和,瘀血内阻,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在临床上,可用补肾益精、行气活血、化瘀通经的中药予以治疗。能降低血清泌乳素(PRL)水平,解除对性腺轴的抑制,提高血中性激素含量,从而改善性功能。如用柴胡当归白芍丹皮、山栀、青皮茯苓麦芽等组成中药制剂,清肝解郁,连续服用3个月,可使肝气调畅、气血调和,使生殖内分泌得到良性调节,有较好疗效。方中重用麦芽,有类多巴胺抑制PRL分泌作用。白芍甘草配合,亦可明显降低PRL,使血清PRL正常化。


本症责在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临床需据发病诱因与乳房软硬程度进行分证。若见情绪变化,乳房胀痛而有肝郁化火症状者,宜从肝治;若有多次流产,乳房柔软而有气血不足症状者,宜从睥治;若有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兼见肾虚症状者,宜从肾治。


本症为闭经之重症。若检查有子宫萎缩者,尚需排除垂体肿瘤。在治疗时要持之以恒,早期治疗,即使愈后亦应调补善后及精神调养。如能中西医并治,一可减轻西药副反应,二可尽快改善症状,从而提高疗效。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