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2两,泽泻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2两,桑白皮(锉)3两,桂(去粗皮)1两,磁石(捣如麻粒大,淘去赤水)4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三焦气不宣通,膈壅停水,不下至肾,肾消肌肉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

每服6钱匕,水2盏,加大枣3个(擘破),薤白5茎(细切),煎至1盏,去滓,分2服,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至晚亦然。此药内消,不吐利,服1剂讫,津液未通,血脉未行,肌肤未润,更服1剂。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茯苓

别名

茯苓加减汤

处方

茯苓(去黑皮)3两,陈橘皮(去白,焙)3两,泽泻3两,桑根白皮(锉)3两,芍药4两,白术4两,人参2两,桂(去粗皮)2两,石膏8两,半夏6两(汤洗7遍)。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中积热,食已辄饥,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用法用量

茯苓加减汤(《宣明论》卷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麦(薛米)(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陈曲(炒)1两,半夏(姜汁浸2宿,切,焙干)1两,草豆蔻(去皮)3个,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去积冷,止腹痛,通中消饮。主膈气痰结。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茯苓

别名
处方

茯苓(去粗皮)1两,知母1两,白术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人参(去芦头)1两,芦根(切)1两,甘草(微炙赤,锉)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

用法用量

茯苓散(《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3两,人参3两,甘草(炙)2两,白术2两,干姜(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心下筑悸,肾气动。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茯苓

别名

茯苓

处方

茯苓(去黑皮)3两,人参2两,陈橘皮(去白,焙)2两,桔梗(锉,炒)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厥逆冷气冲注,刺痛胀满

用法用量

茯苓汤(《宣明论》卷二)。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痈疽验方》:茯苓

处方

茯苓1钱,桃仁(去皮尖)1钱,甜瓜子(研)2钱,芒消2钱,大黄(炒)2钱,牡丹皮2钱半。

功能主治

肠痈。

用法用量

作1剂。水2钟,煎1钟,食前服。

摘录
《痈疽验方》

古今医鉴》卷十五:茯苓

处方

薏苡仁1两,皂角刺1两,木瓜1两,白芷1两,当归尾1两,生地黄1两,川牛膝1两,白芍药1两,黄柏1两,防风1两,大皂角5钱,川椒5钱,红花5钱,甘草节7钱,羌活7钱,金银花2两。

制法

上锉作10剂。

功能主治

远年久日一切杨梅天泡疮毒,甚至腐烂肌肉,流脓出汁,臭不可闻,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1剂和土茯苓4两同煎,空心服。

注意

忌茶。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

《回春》卷八:茯苓

处方

土茯苓4两(捣汁),桔梗1两,防风1两,乳香5分,没药5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水5碗,煎至3碗,温服,1日服尽。

注意

忌茶水、铁器。

摘录
《回春》卷八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茯苓

处方

茯苓4两,干地黄4两,人参3两,桂3两,甘草2两,麦门冬1升(去心),半夏6两(洗去滑),生姜1斤。

功能主治

惊忧怖迫逐,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又杀乌鸡取血及肝心,煮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其间少食无爽,作3剂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医学正印》:茯苓

处方

茯苓1钱,阿胶1钱,吴茱萸1钱,麦冬1钱,人参1钱,芍药1钱,白术1钱,甘草5分,生姜3片。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妊娠卒惊与举重腰痛,腹满与胞急,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

每用水2钟,煎1钟,入胶再煎2沸,看胶烊,放温,空心服,滓再煎,饥时服。

摘录
《医学正印》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茯苓

处方

茯苓2两,芎藭1两,干姜1两,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1两,人参1两,枳实3分(炙),甘草(炙)1两。

制法

上细切。

功能主治

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转动无常,腹满短气,惙惙欲死。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1日服3次。若病剧者,可相去如人行5里顷1服。服1剂不愈,不过2剂。

胸中有气,加人参2两。

注意

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

摘录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其他同名方

《万氏女科》卷二:茯苓

处方

茯苓1钱,白术1钱,陈皮1钱,香附1钱,乌药1钱,炙草5分,紫苏茎叶5分,木瓜3片。

功能主治

子气。孕妇自6-7个月以来,两足肿大,行步艰难,脚指间有黄水出。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空心服。

摘录
《万氏女科》卷二

《普济方》三七八:茯苓

处方

茯苓2分,蚱蝉3个(炙),雀瓮2个(炙),蛇蜕皮半分,铁精1分,芍药1分,麻黄(去节)1分,黄耆1分,柴胡1分,当归1分,人参1分。

功能主治

少小滞实不去,内有热,摇头弄舌,欲作痫。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3升,先煮麻黄10沸,去沫,纳诸药,煮1升5合,分为4服,100日儿1日服尽。

《普济方》三七八:茯苓

处方

茯苓1分,黄芩1分,钩藤1分,大黄1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儿生7日后,有热欲作痫。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3合,为3服或5服。多者加黄芩1分;出生3-7以后者,加大黄1分。

杨氏家藏方》卷十:茯苓

处方

茯苓(去皮)、泽泻香附子、橘红、大腹皮、干生姜桑白皮(细锉,炒)等分。

功能主治

脾气不实,手足浮肿,小便秘涩,气急喘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

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茯苓

处方

饴胶8两,白术4两,茯苓4两,干姜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

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5000钱,腹肿。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饴令烊,分4服。

摘录
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普济方》卷三四一:茯苓

处方

茯苓1两,白术1两,郁李仁1两,杏仁1两,旋覆花1两,槟榔5枚(锉)。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四一

《普济方》卷三十五:茯苓

处方

茯苓4两,厚朴4两,槟榔2两,白术2两,生姜10两(一方有吴茱萸人参各2两)。

功能主治

心头气结,连胸脐皆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9升,煮2升7合,绞去滓,分温3服,每服约去如人行7-8里。须利,加槟榔末1两5钱,汤欲热时入之,3日服1剂,屡服5-6剂,可则停。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五

《得效》卷四:茯苓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次),茯苓2两,熟地黄2两,橘皮1两2钱,细辛1两2钱,人参1两2钱,芍药1两2钱,川芎1两2钱。

制法

锉散

功能主治

忧怒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饮食及妊娠恶阻,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分,煎7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
《得效》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二:茯苓

处方

茯苓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虚汗,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乌梅陈艾汤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济生》卷三:茯苓

别名

六味茯苓

处方

半夏(汤泡7次)1两,赤茯苓(去皮)1两,橘红1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桔梗(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

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摘录
《济生》卷三

《兰室秘藏》卷下:茯苓

处方

黄芩3分,当归身4分,肉桂5分,炙甘草5分,猪苓6分,茯苓6分,泽泻1钱,芍药1钱5分,苍术2钱,生姜2钱,升麻2钱,柴胡2钱。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分作2服。

功能主治

因伤冷饭水泄,一夜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疒丂)痛,减食,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中:茯苓

处方

白术1两,茯苓(去皮)7钱半。

功能主治

湿泻。饮食伤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1两,食前服。

食入而泻,谓胃中有宿谷也,加枳实5钱;酒入而泻,湿热泻也,加黄芩5钱。

摘录
《保命集》卷中

《普济方》卷四○三:茯苓

处方

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天花粉(净)、半夏(汤泡)、甘草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痘疮痰盛。

用法用量

生姜、麦门冬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三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