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黄文政教授从中焦论治肾病综合征重度低蛋白血症经验(郝 娜 , 杨洪涛)

求道

浏览:87

时间:2023-10-12

郝 娜 , 杨洪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肾病综合征(PNS)是指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所致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多病程较长,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属中医“尿浊”、“水肿”、“虚劳”范畴。虚谷云:“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


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研究40余年,为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审评专家。黄教授在治疗肾脏病方面善用古方,不拘一格,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化裁灵活,每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患者三焦气化不利,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导致水液潴留。历代医家或淡渗利湿,利小便;或攻泻逐水,使水从大便排出;或宣肺利水,使水从汗解;均为去菀陈莝之法,使水有出路而解。故肾病综合征之难治,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呈水肿状态,多恶心、腹泻频作,纳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湿困脾土,脾不升清,脾胃升降失司,分清泌浊无权。且脾肾亏虚,肾失固摄,以致精微下泄,出现大量蛋白尿。加之绵延,入里化热,与湿邪交杂,湿热、热毒内蕴,或水病及血,久病入络,则瘀血内扰,可加重病情。


2 辨证论治


黄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重度低蛋白血症,注重益气健脾,从中焦入手,调理脾胃,运化水湿,常用治法分为以下5种。


2.1 益气健脾,行气化湿


尿少水肿,见呕恶纳呆,舌苔白腻,选香砂六君子汤合五皮饮或春泽汤小半夏汤陈皮利肺金之逆气,半夏疏脾土之湿气,木香三焦之滞气,砂仁通脾肾之元气。加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2.2 降逆止呃,清热利水


尿少色黄,水肿,口干,呕恶纳少,苔黄腻,选橘皮竹茹汤猪苓汤。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甘草大枣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加猪苓专以淡渗利水,泽泻茯苓益利水渗湿,佐入滋阴润燥之阿胶,甘寒之滑石,利水、清热两彰其功。


2.3 补脾益肺,行气渗湿


尿少水肿见腹泻,选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加车前子。以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健脾,又渗湿而止泻。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入方,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为培土生金之法。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且利水不伤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2.4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尿少水肿见手足不温,胸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迟,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选实脾饮。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虚,故以白术茯苓甘草补之;脾寒,故以干姜附子草豆蔻温之;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然土之不足,由于木之有余,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能行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


2.5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尿少水肿见神疲乏力脉沉弱者,宜增益气之品,选防己黄芪汤。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


3 病案举例


3.1 验案1


患者男性,60岁。肾病综合征重度低蛋白血症。初诊日期:2015年10月9日。


主诉:神疲乏力,双下肢水肿1个月余。现病史:1个月前因双下肢水肿,尿量明显减少,查尿常规示尿蛋白(+++),血浆白蛋白23.4 g,24 h尿蛋白定量4.25 g,血压及肾功能指标正常。于本院行肾穿刺,结果为膜性肾病Ⅰ期,口服泼尼松40 mg/d及免疫抑制剂,静脉补充蛋白,扩容利尿,疗效欠佳,水肿加重,不能行走,现激素规律撤减。


现症:全身重水肿,乏力,呕恶,纳差,腹胀,尿少,夜寐欠安,舌淡苔白,脉滑。


检查:血浆白蛋白为16.3g/L,尿蛋白6.1g/24 h,血红蛋白8.5 g/L。


辨证:脾胃不和,水湿内停。


治则:健脾和胃,利湿排浊。


处方:木香10 g,砂仁10 g,生白术10 g,陈皮10 g,苏梗10 g,太子参20 g,大腹皮20 g,茯苓20 g,金银花20 g,薏苡仁30 g,桑白皮15 g,黄连5 g,半夏6 g,车前子10 g,冬瓜皮30 g,当归10 g,7剂,水煎服200 mL,每日1剂。


2诊:水肿减轻,仍乏力,此时激素已撤减完毕,检查:血浆白蛋白为22.6 g/L,尿蛋白3.01 g/24 h。加黄芪15 g,葶苈子10 g,猪苓6 g,丹参30 g, 三七粉(冲)3g,川牛膝20 g。


3诊:水肿明显减轻,尿量增多至2000mL/d,检查:尿蛋白1.34 g/24 h,去猪苓,减冬瓜皮至15g,余守方治疗,后多次复诊,状如常人。


按:蛋白尿量大,血浆白蛋白低,是脾肾亏虚,不能固摄水谷精微所致。首诊处方源于李东垣《兰室秘藏》:“诸湿肿满,皆属脾土”的指导思想。砂仁木香,两药均性温,化湿行气,理气调中。白术陈皮,两药自成一方,出自《活人心统》,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配以茯苓大腹皮桑白皮冬瓜皮,取《中藏经五皮散之君药,共凑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功。2诊时,激素撤减完毕,患者有气虚之嫌,故加以黄芪补气固表利尿,牛膝补肾强筋利水。


3.2 验案2


患者女性,64岁,肾病综合征。初诊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主诉:水肿1个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肾病综合征10余年,1个月前由于生气导致复发,出现双下肢进行性水肿,渐至腹部,最后因腹胀,影响呼吸而就医。经西医给予利尿剂,稍微缓解,近几日随着利尿剂的应用,双下肢水肿及腹部水肿减轻,但血浆白蛋白仍然很低。现症:双下肢水肿,腹胀,不思饮食,舌体瘦小,舌质红苔少,脉细弱。


检查:血浆白蛋白为15g/L,尿蛋白3.5g/24 h,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


辨证:脾肾不足,气血俱虚。


治则: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处方:生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 g,熟地黄20 g,山茱萸20 g,山药30 g,白术15 g,茯苓15 g,枸杞子15g,甘草10g,仙灵脾30g,鹿角胶15g(烊化)。7剂,水煎服200 mL,每日1剂。


2诊:水肿大减,腹胀已经消失,胃纳转佳,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检查:血浆白蛋白为23g/L,尿蛋白1.5g/24 h。茯苓改为30g,加泽泻15 g,肉桂6 g,温阳化气以助利水。


3诊:水肿已经消退,腹胀也消失,饮食大增,无其他不适。原方减少利水之品继续服用,以补养气血。


按:王焘《外台秘要》云:“水气不散,流溢腹外,三焦闭塞,小便不通,水气结聚于内,乃腹大而肿”是其因也。患者久病,气血已虚,故有腹胀,亦不可破气行水,唯补气养血,温健中焦,培补肾元,是其法也。本方中黄芪党参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气血两虚。当归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景岳全书》当归地黄饮之主药,为温肾滋阴之良方。配仙灵脾补肾强筋,鹿角胶益精养血。二诊时,水肿大减,中焦渐强,故利水之余,加肉桂以温阳化气。三诊水肿已退,故以调养气血为宜。


4 讨论


黄帝内经》指出“脾病而四支不用”,《医宗必读》更明确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消瘦,舌质淡,苔厚腻等,属于脾肾衰败,气血亏虚,湿浊中阻。治疗上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往往收效颇佳,调理中焦,固护后天之本,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纳差等主要不适,增加食物摄入,改善其整体营养状态,从而纠正低蛋白血症。临床仍需注意以下三点。


4.1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


在患者尿量渐增,水肿渐退的过程中,应随之减少利水渗湿药的比例,此类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药性下行,能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过用则易伤阴津;且健脾运水非一日之功,欲速则不达,宜守法守方,巩固疗效。并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4.2 补气药黄芪的使用


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患者,临床出现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常用补气药黄芪。其味甘、性温,具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现代研究认为,黄芪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但因其味甘,甘则中满,正如《景岳全书》所说:“然其性味具浮,纯于气分,故中满气滞者,当酌用之”,故若肾病综合征患者胃肠道水肿黄芪不宜大剂量使用。


4.3 静脉补充蛋白的作用


重度低蛋白血症的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及静脉大量补充白蛋白的方法均疗效欠佳。血浆白蛋白高于22 g/L是应用激素的一个参考指标。大量静脉补充白蛋白只能治标,短时间提升患者血浆白蛋白,效果只能维持24 h左右,很快会随代谢回到原水平。静脉补充蛋白的目的在于在高度水肿时,可配合利尿剂提高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控制水肿,缓解病情。

关联词条:

  • # 肾病综合征
  • # 黄文政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17116);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7KJ157);天津市中医药重点领域科技项目(2018004)。


    作者简介:郝  娜(1985-), 女, 硕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原发及继发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并发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


    通讯作者:杨洪涛, E-mail: tjtcmht@126.com。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