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杜惠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经验

求道

浏览:394

时间:2023-05-29

盆腔炎性疾病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不孕症”等范畴。盆腔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可伴有带下量多、盆腔包块,严重时可致不孕


分型论治


湿热瘀结证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感受湿邪,气血运行不畅,则下腹隐痛难愈;湿邪易袭阴位,见带下量多。湿热困脾,水湿不化,则胸闷纳呆,大便溏泄。湿邪蕴里化热,阻滞冲任胞宫,日久可致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兰室秘藏·妇人门》载:“湿热下迫,经漏不止,淋漓不断,腹中作疼,乃湿热邪气客于胞中,留滞血海作疼也。”临证见下腹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用药物有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赤芍、牡丹皮苍术白术黄柏鱼腥草木香香附党参、炒山药桑寄生、炙甘草。若见脓肿,加五味消毒饮;若脓肿但无热象者,酌加生薏苡仁路路通皂角刺;若湿邪甚,腹胀痛者,加茯苓厚朴等行气祛湿;带下量多、黄稠者,加黄柏车前子以清热利湿止带;便溏者,加白术薏苡仁健脾燥湿。


● 气滞血瘀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为瘀滞。《女科经纶》言:“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也痛,皆血之不调故也。欲调其血,先调气。”见少腹胀痛或刺痛,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块下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常用药物有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红花枳壳甘草。若体质强盛者,加三棱莪术活血消癥;若烦躁易怒、口苦,加栀子夏枯草以疏肝清热;乳房胀痛者,加青皮郁金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 寒湿瘀阻证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凝滞胞脉,血为寒凝,则月经量少或错后。《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寒湿之邪阻滞下焦,则带下淋漓。临证见下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得热痛缓,经行延后,量少色黯,带下淋漓;舌质黯,苔白腻,脉沉迟。常用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若阳虚阴寒内盛不孕,加附子紫石英淫羊藿巴戟天等;若白带增多,酌加党参白术薏苡仁;有包块者,酌加皂角刺三棱莪术;若湿瘀互结导致不孕或形成包块,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若积水严重,酌加水蛭莪术以行气破血逐瘀。


● 气虚血瘀证 《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停留而为瘀。”瘀结于冲任胞宫,日久可见包块。经行气血下行,加重瘀滞,则见经行疼痛加重。临证见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常用药物有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生鸡内金莪术。若下腹疼痛较甚,加延胡索香附以行气止痛;湿盛者,加薏苡仁苍术、绵萆薢以健脾利湿;腹泻者,重用炒白术以健脾止泻。


● 血瘀肾虚证 外邪与瘀血搏结,日久可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肾阳虚症状,即“久病及肾”,症见下腹坠痛或刺痛,腰骶酸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经血色黯有块,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常用药物同气滞血瘀证。若腰痛明显者,加狗脊腹痛较甚,加延胡索苏木活血化瘀止痛;若阳虚明显,以内补丸加减;若血瘀肾虚形成不孕或包块,可选金匮肾气丸桂枝茯苓丸加减。


治疗特色


内外同治,多法并用 中医学特色疗法历史久远,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仲景采用针刺、浸洗、坐药和导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介绍。杜惠兰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多将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与中药外敷、电疗等物理疗法相结合,通过口服中药的或清或补,灌肠的局部治疗和烤电促进药物吸收,能够起到内外同治、多管齐下、缩短治疗时长、有效减轻症状的作用。


补虚祛邪,清补相宜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重在审证求因论治。当辨证有湿热、寒湿、气滞、血瘀等邪气阻滞胞宫脉络时,治疗以祛邪为主;反复发作日久可造成脾虚、气虚和肾虚等证型,故本病重在辨证,兼顾祛邪和补虚。杜惠兰在治疗疾病时,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当病机发生改变,会及时调整治疗原则,避免矫枉过正。


调畅情志,条达气血 《类证治裁》言:“凡病无不起于郁。”《女科经纶》云:“凡妇人病,多是气血郁结,故治以开郁行气为主。”本病多有反复发作病史,慢性盆腔痛及输卵管性不孕给患者造成较大困扰,患者常因病致郁,因郁重病。杜惠兰每多强调用药注意添加疏肝理气解郁中药,并多倾听患者诉求,加强沟通,改善焦虑。


监控妊娠,及早安胎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可因病造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为育龄期盆腔炎不孕女性的主要诉求,祛湿逐瘀中药有疏通输卵管功效,但因治疗时间短或患者个体因素易造成输卵管通而不畅,故杜惠兰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时,十分注重患者月经周期及经量变化,常嘱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工具避孕,一旦月经推迟,及时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排除妊娠,确定妊娠要立刻停用三棱莪术皂角刺等峻猛伤胎药物,排除宫外妊娠后及时保胎治疗。


典型医案


患者,女,时年24岁,2017年5月8日初诊。诉腹痛、腰酸胀3个月。患者2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出现腹腰痛发热、全身无力,于上海某三甲医院诊断为PID,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等治疗后痊愈。3个月前经期第5天性生活,后出现腹痛、腰部不适,口服金刚藤颗粒等药后,腹痛好转,余症状效果不显。现略有腹痛,腰部牵扯痛、酸胀,腰痛如折,带下量可,色淡黄,无异味及瘙痒,小便黄,大便调,舌暗红,苔微黄厚腻。


诊断:(湿热瘀结型)妇人腹痛(西医称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


治法:清热祛湿,散结止痛。


给予红藤败酱汤加减:红藤30g,败酱草15g,苍术10g,白术10g,赤芍9g,白芍10g,牡丹皮10g,黄柏10g,蒲公英30g,栀子10g,川牛膝15g,丹参10g,桑寄生20g,续断15g,炒杜仲20g,柴胡10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服。


5月18日二诊:述仍有腰骶坠胀不适,偶有劳累及生气时两侧少腹胀痛,性急易怒,唇周长痘,小便黄,大便调,舌脉同前。上方去栀子川牛膝,加川楝子15g,车前子12g。7剂,煎服法同前。以灌肠方日1次保留灌肠,5剂,药用: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银花15g,连翘15g,紫花地丁15g,制大黄10g,栀子15g,鱼腥草30g,野菊花10g,牡丹皮10g。


后患者就诊主症以少腹胀痛、睡眠欠佳为主。连续治疗半年余,未再诊。


按:此例患者于经期余血未净时性交,胞宫大开,引动内邪,正虚邪盛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发作。腰为肾之府,久病及肾,则患者自觉腰痛如折;肝肾同居下焦,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互生,若精亏血少,则肝失所养。肝体阴用阳,血虚不能濡养肝阳,则肝气愈盛,少腹胁肋为肝所主,气逆妄行,则少腹胀痛,性急易怒。本例患者初为经期不节性生活的湿热瘀结证,后经祛湿清热治疗后转变为肝气郁滞的气滞血瘀证,可见在治疗本病过程中要实时观察病机转变,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杜惠兰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的原因为辨证清晰准确。秉承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的原则,强调内外同治,补虚祛邪,注重解郁调肝及监控妊娠,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关联词条:

  • # 杜惠兰
  • # 盆腔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4月14日第五版,陈静、管凤丽、张拴成 河北中医学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