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及尿酸结石形成。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老年多见,男性占95%,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发生,以受寒、劳累、饮酒、高嘌呤饮食、感染、创伤和手术等为主要诱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致耳郭、前臂伸侧、跖趾、手指、肘部等处出现痛风石,痛风石经皮肤溃破可形成瘘管,并可破坏关节结构及其软组织、纤维组织,骨质增生致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及肾结石,早期可出现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后呈持续性蛋白尿、夜尿增多和尿比重偏低等。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似痹非痹,病因病机似风非风。其关节局部症状仅是病之标,而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才是其基本病理。高尿酸血症乃浊毒蕴结,尿酸浊毒之邪非受自外而生于内,为三焦升清降浊功能失司所致。痛风患者多发于中老年形体丰腴之人,其脏气渐衰,若嗜食膏粱厚味,久之加速脏腑功能失调,尤以损害三焦升清降浊功能最为突出。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分清泌浊失司,于是水谷不归正化,浊毒内生,滞留血中,随血行散布,发生一系列病变。故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必须抓住气化升清降浊功能失调之本,详辨关节及肾脏局部病变之标,审度标本轻重缓急而分证论治。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湿热浊毒(急性发作期)
1.临床表现:血清尿酸增高,关节红、肿、热、痛突然午夜发作,疼痛剧烈难忍,反复发生,活动受限。以圈趾及第1跖趾关节多见,其次为其他跖趾关节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浊毒蕴结化为火热,血热湿热俱甚,络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致成关节红肿热痛。
3.治法:清热解毒,化瘀凉血,泄浊利湿,通络止痛。
药物:土茯苓30〜45g,车前草15g,萆薢15〜30g,防己10〜15g,忍冬藤15〜30g,赤小豆15g,地龙10g,川牛膝15g,薏苡仁15〜30g。内服药同时,还可服完药 后将其渣外敷患处。
方义:土茯苓、车前草、萆薢降泄浊毒,通利关节,有增加尿酸排泄的作用。防己宣痹止痛,利湿消肿。薏苡仁、赤小豆利湿清热,忍冬藤、地龙清热通络,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关节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者,加虎杖、知母、石膏、黄柏清热,舌红绛加生地、水牛角、丹皮、赤芍凉血。
5.变通法:血热甚者而剧痛者,可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合紫雪丹(《局方》),清营凉血。
(二)浊毒痰瘀(慢性间歇期)
1.临床表现:血清尿酸增高,可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耳郭、前臂伸侧、跖趾、手指、肘部等处出现痛风石,日久甚而出现关节僵硬畸形。体型肥胖,痰多脘痞胸闷。舌苔白厚腻,脉滑。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浊毒久恋,痰瘀互阻,变生痛风石,闭阻络脉则发作关节疼痛。
3.治法:除湿清热,化浊祛痰,活血通络。
4.方剂;上中下痛风汤(《丹溪心法》)合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减。
药物:土茯苓30〜45g,车前草15g,萆薢15〜30g,防己15〜30g,当归10〜15g,红花10g,桃仁 10g,陈皮10g,青皮6〜10g,陈胆星10g,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5g,僵蚕10g。内服药同时,还可服完药后将其渣外敷患处。
方义:土茯苓、车前草、萆薢、防己利水湿、泄浊毒,加速尿酸排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化瘀通络。苍术、黄柏除湿清热,陈胆星、僵蚕化痰散结,青皮、陈皮理气,尚可促使尿液碱化。
加减:关节热痛,加龙胆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气虚神疲乏力者,加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浊痰甚者,关节漫肿,结节质软加地龙、白芥子化痰通络;血瘀甚者,疼痛剧烈难忍,反复发生,活动受限,加赤芍、丹皮、丹参、地鳖虫,活血化瘀通络。关节僵硬畸形,结节质硬者,加山甲、蜂房逐瘀搜络。
5.变通法:可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化瘀活血除痹。
1.临床表现:血清尿酸、尿尿酸排泄增高,持续性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或尿中见红细胞、白细胞),多项肾功能指标减退。或有泌尿道结石,结石成分为尿酸成分。胸腹痞闷,纳呆呕恶,头重昏蒙,面色萎黄或黧黑,口唇爪甲紫黯,皮下有瘀斑,尿多,大便秘结。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脉弦细涩。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浊毒久恋,瘀血阻于肾络,变生结石引起石淋、血淋,清浊不分,精微物质外泄而有蛋白尿。
3.治法:清热化湿,泄浊祛瘀。
4.方剂:四妙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土茯苓30〜45g,萆薢30g,车前草30g,苍术15g,黄柏12g,牛膝12g,薏苡仁30g,木瓜20g,五加皮15g,地鳖虫6g,延胡索9g,丹参15g.
方义:土茯苓、车前草、萆薢利水湿、泄浊毒,加速尿酸排泄。苍术、黄柏、薏苡仁除湿清热,牛膝、木瓜、五加皮通络除痹,地鳖虫、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
加减:肾虚腰痛、乏力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补肾。血虚明显者选加当归、川芎、鸡血藤养血,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大便秘结选加大黄、枳实、厚朴通便泄浊。阳气虚衰者选加附子、桂枝、细辛温阳,瘀血甚者选加桃仁、红花、当归化瘀。肾功能不全者,选用蒲公英、鱼腥草解毒泄浊。
5.变通法:有泌尿道结石,结石成分为尿酸成分,小便淋痛者,可用三金汤(经验方)加减,药用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石韦、郁金、滑石、土茯苓、萆薢、车前草、牛膝、虎杖等通淋排石。
文献与评述
本症急性发作期以热化者居多,见其关节红肿热痛;寒化者较少,关节虽红肿痛,但不热,得热反而痛减。热化者以化瘀泄浊为主,加忍冬藤、赤小豆、黄柏、生地、水牛角;寒化者,化瘀泄浊为主,加桂枝、细辛、制川乌。慢性间歇期,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等,或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以理气活血、泄浊化瘀、清热利湿祛痰为主。一般经过较长时间治疗,血尿酸可得到明显下降,甚而降至正常。
又,土茯苓、萆薢为本症主药,用量要大。土茯苓甘淡性平,主入脾胃二经,可助升清降浊;萆薢苦甘性平,主入肾和膀胱,能分清泌浊。两药皆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用,古人常用治梅毒、淋浊、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筋骨挛痛诸疾。而痛风因浊毒瘀滞为患,用之一以降泄浊毒,一以通利关节,用之不但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又可解除骨节肿痛,可谓的对之药品。
痛风与膳食关系非常密切,膳食不当常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对于痛风的防治,合理膳食而限制高嘌呤类食物,具有重要的地位。如动物内脏、鱼、厚味膏腴、花生、豆类、菠菜、芹菜、花菜等不可食用,当选用低嘌呤、低脂肪类食物为主食。适当控制进食量,尤其是肥胖者当限制在正常食量的80%左右。忌饮刺激性饮料如酒类(尤其是啤酒、甜酒)、咖啡等。注意食物的酸碱度,必要时应限制酸性食物的摄入。多饮水,碱化尿液,可促进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在心肺功能许可的前提下,使尿液24小时保持在2000ml以上。可用车前草、青皮、陈皮开水泡服代茶饮,以加速尿酸的排泄和碱化尿液。


求道
畅读VIP

119

0


求道
畅读VIP

226

0


求道
畅读VIP

193

0


求道
畅读VIP

315

0


求道
畅读VIP

299

0


求道
畅读VIP

307

0


求道
畅读VIP

298

0


求道
畅读VIP

340

0


求道
畅读VIP

300

0


求道
畅读VIP

393

0
刘茜檬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