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海金沙功能利水通淋,并能排石,为治疗淋病的要药,无论热淋、血淋、膏淋、石淋均可随证配伍。若膀胱湿热内盛之热淋,可配黄柏、栀子等;湿热扰动血络之血淋,可配生地、蒲黄等;石淋,可配金钱草、鸡内金、石韦等;膏淋,可配滑石、甘草为末,麦冬或灯心草煎汤,食前调服,如《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海金沙散。
因本品具有排石作用,亦可用于肝胆结石病,常与金钱草、鸡内金、郁金等同用。
2 .海金沙亦能利湿消肿,治疗脾湿肿满之证。如《医学发明•卷六》海金沙散,治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臌,以本品与牵牛子、甘遂同用。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2.《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3.《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4.《本草经疏》:"海金沙,甘寒淡渗之药,故主通利小肠,得牙硝、栀子,皆咸寒苦寒之极,又得蓬砂之辛,所以能治伤寒热狂大热,当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义也,淡能利窍。故治热淋,血淋、膏淋等病。"
5.《本草述》:"海金沙,方书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讵知其种种所患,皆本于湿土之气不能运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结聚于水道有如是耳,岂可徒取责于行水之脏腑乎?试观东垣治脾湿方,更如续随子丸之亦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者,则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脏腑矣。"
6.《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8.《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亦,肠炎,痢疾。"
10.《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疳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