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肥者,细切,研烂绞汁)10斤,生姜(去皮,研烂绞汁)1斤半(2味汁于微火上煎令如稀饧),干漆(炒令烟尽)2两,桂(去粗皮)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2两,当归(切,焙)2两,生干地黄(焙)2两,芍药2两,牡丹皮2两,牛膝(去苗,酒浸,炙黄,锉碎)2两,大黄(煨,锉)1两半,水蛭(糯米炒)100枚,虻虫(去翅足并头,炒)100枚。

制法

上为末,入前地黄煎中,以微火上煎,硬软得所,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因月水不调,血结不通,血积小腹成块,如覆杯。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7斤(洗5遍,取汁,余滓更入酒2升同研,更捩汁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熟干地黄(焙)5两,生干地黄(焙)5两,山芋2两,黄耆(锉)1两,远志(去心)1两,五味子1两,牛膝(酒浸,焙)1两,柏子仁1两,干枣肉(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干漆3钱(末,酒炒烟尽),枸杞子(去蒂)2两,石菖蒲(九节者)2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

上除前膏外,共为末,入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续绝,益精髓。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惠》卷三十: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5斤(洗净,肥好者),巨胜子3两,牛膝3两(去苗),桂心3两,生黄精5斤(洗净,同地黄于木臼中烂捣,绞取汁,旋更入酒3升,于银锅中慢火熬成膏),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干漆3两(捣碎,炒令烟出),肉苁蓉3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补骨脂3两(微炒),鹿角胶3两(捣碎,炒令黄燥),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

上为末,入地黄、黄精膏中,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脏腑,久服轻身,驻颜色,强志力,补虚损。主虚劳,精少。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地黄煎丸

处方

地黄20斤(沉者,净洗,阴干,令水脉尽,木臼内杵,绞汁,余滓更入法酒5升,重杵,再绞,与前叶相和于银石器内,慢火煎,柳木篦子搅,膏成放冷,更入乌鸡子清10枚,大麻油5合搅匀,次入诸药),山芋4两,鹿角胶(炙燥)3两,山茱萸(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1宿,烂捣,拍作饼,焙)2两,巴戟天(去心)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虎骨(酥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干漆(炒)2两,牡丹皮(锉,焙)2两,泽泻(炮)2两,续断2两,生干地黄(焙,木臼捣)4两,熟干地黄(焙,木臼捣)4两,甘草(炙,锉)4两。

制法

上为末,入地黄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顺营卫,补填骨髓,续筋脉,助真元,滑肌肉,驻颜益气,乌髭发。主诸虚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平补熟干地黄丸”。

注意

服药后忌房事百日;忌食葱、萝卜、蒜。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外科精义》卷下: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新者)10两(洗,水浸研如泥),黄连5两,黄芩(去腐)3两,枳壳(炒,去瓤)2两5钱,大黄2两5钱,人参2两。

制法

上除地黄煎外,共为细末,再和地黄煎,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清利胸膈,明目。主脏腑有热,胸膈痰实,气血不和,经络秘涩,多生疮肿;或巳患恶疮毒肿,大小便结涩。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余居土选奇方》:地黄煎丸

别名

地黄丸、生地黄膏

处方

生地黄1斤(净洗,细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许,又取汁令尽),附子1两(炮,去皮脐,切片子,入地黄汁内,用银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

制法

上以山药3两为末,以地黄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吐血,遍服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

地黄丸(《朱氏集验方》卷七)、生地黄膏(《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余居土选奇方》


其他同名方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地黄煎丸

处方

生干地黄(洗,切,焙干)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干)2两,薄荷叶2两半(洗去土),甘草1两半(切,微炒),山栀子仁1两半,片白脑子1钱(别研)。

制法

上为细末,后入脑子,同研匀,炼蜜为丸,每1两作40丸。

功能主治

小儿血热风壅,上膈热烦,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大人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

奇效良方》有玄参七钱半。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鸡峰》卷十六:地黄煎丸

别名

琥珀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2斤(以布袋取汁,留滓),生姜2斤(以布袋研取汁,留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生姜滓,至干),蒲黄4两,当归1两,延胡索(糯米内炒赤,用末)1两,南番琥珀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眼见黑花,或即发狂,如见鬼状;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腹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中肿痛,心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状,身体烦躁,恍惚昏迷,四肢肿满;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脐腹满痛。

用法用量

琥珀地黄丸(《妇人良方》卷十九)。

摘录
《鸡峰》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十四:地黄煎丸

处方

地黄汁6升,生天门冬汁5合,牛髓5合,生姜汁7合,牛酥5合,白蜜5合,醇酒2升,枣肉膏(去核)5合(以上8味,先煎地黄汁并酒,5分减2分,次下天门冬汁、姜汁,煎20沸,次下牛髓、酥、蜜、枣膏,煎如稀糖,次下后散药),黄耆(锉)半两,石斛(去根)半两,人参半两,山芋半两,茯神(去木)半两,柏子仁(别捣研)半两,山茱萸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五味子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枸杞子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别捣研)1两,甘草(炙,锉)1两,远志(去心)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

上除前8味外,捣研为末,入前煎中搅匀,于银器中重汤煎至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惊邪,心虚,冷热不调,左肋下有气,发即妨胀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早食后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50斤(拣择好者,洗,捣取汁),无灰酒3斗(上2味,于银锅中慢火熬成膏,入后药),肉苁蓉3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枸杞子2两,巴戟2两,薯蓣2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山茱萸1两半,五味子1两半,茯神1两半,续断1两半,补骨脂(微炒)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蛇床子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石斛(去根,锉)1两半,覆盆子1两半,黄耆(锉)1两半,芎穷1两半,木香1两半,桂心1两半,牛膝(去苗)1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为末)1两半,人参(去芦头)1两半,沉香1两半。

制法

上为末,入前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添精补髓,益气养神,驻颜,调血 脉,令人轻健。主肾脏劳损。

用法用量

每日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丸

处方

生地黄8斤(净洗晾干,捣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滤取汁),牛髓1斤,白蜜2斤,无灰酒5升,大枣50枚,(煮取肉,烂研),生天门冬1斤(捣绞取,汁)(上7味,同于银锅中熬成膏,入后药,末),鹿角胶5两(捣碎,炒令黄燥),石斛1两(去根,锉),覆盆子2两,酸枣仁1两(微炒),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人参2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白茯苓2两,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3两,补骨脂3两(微炒),干漆2两(捣,碎,炒令烟出),肉桂3两(去皱皮),杜仲2两(去粗皮,炙令黄,锉),菟丝子3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罗为末)。

制法

上为末,入前地黄煎汁,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填骨髓。主骨极,肾脏劳伤,少气不足,羸瘦无力,肢节酸疼,腰脚多痛,不能久立。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午前、晚饭后以温酒化下。若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其药腊月合弥佳。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