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任继学治妇科病八方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98

时间:2020-08-24

束血煎


【组成】当归头15g,锦黄芪25g,炒川芎5g,炒海螵蛸15g,炒芝麻40g,丹皮10g,生地炭40g,贯众炭15g,益母草15g,马兰根15g,水煎服。


【主治】妇女崩漏,腰酸乏力,头晕,心悸五心烦热等。


【方解】当归补血,活血,《本经》谓“主妇人漏下绝子”。


黄芪补气升阳,《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血崩”。二者相合,取当归补血汤之意,“有形止血生于无形之气”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故加川芎一味,入血分行血中之气,补血而不滞血。


芝麻补益精血,“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再用海螵蛸收敛止血,治妇女崩漏下血,《日华子本草》言其“疗血崩”。


马兰根散瘀止血,《本草正义》言其“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言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生地炒炭能清热凉血,用于热在血分,破血妄行的崩漏下血,《日华子本草》言其“妇人崩中血晕”。


贯众炒炭能凉血止血,宜于血热妄行之证,治崩漏功效尤良,《本草纲目》言其“治下血、崩中、带下”。


益母草辛开苦泄,能活血祛瘀以通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本草纲目》谓“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崩中漏下”。全方用药,益气、养阴、养血以补血;清热、收敛、凉血、活血以止血,止血而不留瘀,补血而不滞血,使冲任调达畅通,血流自止。



宁宫汤


【组成】当归身15g,生白芍15g,熟地黄15g,枯黄芩15g,炒白术20g,川续断20g,广砂10g,炒积壳10g,杜仲炭15g,真阿胶15g,艾叶炭15g,鹿角胶15g。


若房事过多而引起者,加菟丝子20g,山萸肉15g,巴戟天20g,水煎服。


【主治】孕妇子宫流血,胎欲堕,腰酸腹坠,甚者久有滑胎疾病者。


【方解】本方可治疗因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及滑胎等疾病见腹痛、下血、腰酸、下坠等症状者。集很多古代经典安胎方剂于一体。


方中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艾叶源于《金匮要略》艾汤,补血止血安胎,是后世安胎理法方药之源,“四物以养其血,阿胶以益其阴,艾叶以补其阳-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医方集解》)。


黄芩白术坚阴清热,健脾除湿,“乃安胎圣药”(朱丹溪当归散基础上发挥,影响至今)。


宋《女科百问》提出曾有胎动不安之苦者,“可预服杜仲丸”(即杜仲、川断为丸),首创补肾安胎,防治反复自然流产。


任老再加入砂仁枳壳理气安胎;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肝肾、益精血、止血以安胎。另外,当房事过多引起胎动不安者,可结合肾之阴阳偏虚,酌加巴戟天菟丝子、山萸肉以补阳益阴。


通乳汤


【组成】天虫15g,漏芦15g,白芷10g,通草10g,王不留20g,花粉15g,当归10g,瞿麦10g,甲珠15g,黄芪10g,猪蹄1支,水煮1小时后,去猪蹄,用此汤再煎上药后饮之。服药后,再用大葱白7只,陆通15g,水煎洗乳房。


【主治】妇人产后10月内乳计缺少者。


【方解】该方治疗血虚气滞引起的缺乳,以清太医院配方下乳涌泉散为主方加减。


方中当归黄芪补气养血;天花粉、猪蹄滋阴养血;白芷入阳明,气芳香以散风通窍;


通草“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本草纲目));


瞿麦利水通经;


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络下乳。


妙用白僵蚕(天虫),其有祛风解毒散结之功,郁结散则乳汁通,“以清化之品,涤此历之气,以解温毒,散肿消郁”(《寒温条辨》),


更用猪蹄“下乳汁”(《名医别录》)。全方共奏理气通经,补血养血,通络行乳之力。


外洗方中葱白“通乳汁”(《本草纲目》);路路通,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内外治法,互相补充,加强疗效。


益脾止带汤


【组成】苍术20g,桑叶15g,土茯苓50g,黄柏15g,白蔻15g,炒苡米50g,路路通15g,青皮18g,马齿苋25g,藿香15g,水煎服。


【主治】妇女赤白带下,腰酸腹痛,四肢乏力等。


【方解】本方所治带下过多为脾虚夹湿热之证,脾虚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成带下量多,湿久不除化热,或外来湿热之邪内侵,故成赤白带。治疗上以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方中苍术芳香燥烈,有较强的健脾燥湿作用,“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下”(《纲目》)。


藿香芳香行散,能化湿独,“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


白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


以上三味芳香之品,为健脾燥湿之效药。湿热为患,当清热利湿,


药用土茯苓湿热,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主“女子漏下赤白”(《本经》);


马齿苋清热解毒,用于赤白带下。湿易阻气机,故加行气之品以化湿,如选用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疏肝破气。风能胜湿,故加入桑叶轻清凉散,清肝疏风以祛湿;意苡仁淡渗利湿兼健脾,性偏微寒,以清湿热为佳;陆通,利水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全方祛湿之法,既有健脾燥湿以治本,又兼顾湿热之标,同时不忘给邪以出路,轻宣、利渗,全身气机通畅,湿自无藏身之处。


增损生化汤


【组成】当归15g,元胡10g,川芎15g,丹参15g,炮姜10g,桃仁10g,红花10g,坤草50g,胡萝卜缨20g,水煎服。


【主治】妇人产后恶露少,胎痛,或儿枕作痛。


【方解】本方所致诸病为产后血瘀,瘀血阻滞胞官,新血不得归经而引起,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止痛为大法,方用经典的生化汤加减,即成增损生化汤。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为臣。炮姜黑色入营,温经散寒,助当归生新,佐芎、桃化旧;红花、坤草、丹参加强桃仁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元胡佐川芎行气止痛,胡萝卜缨有行气散瘀之效,共为佐药。全方共奏补虚化瘀,活血止痛,使恶露畅行,腹痛亦愈。


治痈散结汤


【组成】栝楼50g,生鹿角片30片,双花50g,公英100g,地丁15g,白蔹15g。

若初起有表证者,加荆芥10g,防风15g,水煎服。


【主治】妇人乳房生痈,红肿热痛。


【方解】乳痈之病,多由乳汁郁积,或肝郁胃热,或感受外邪等引发,使乳络不畅,化热酿脓而成。故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原则。中药选用栝楼疏肝利气散结;鹿角片活血散瘀消肿;双花两清气血热毒;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尤公英“主妇人痈肿,水煮饮之及封之”(《新修本草》),“专治乳痈”(《本草备要》);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兼表证则加荆芥防风,既可疏风解表,又有消痈之功。此为内治法治疗乳痈的良方。


栝楼汤


【组成】大栝楼(多籽者一个)、生鹿角片、金银花蒲公英白蔹、紫荆皮、乳香没药,水煎服,6小时服1次。

外治用药:炒香附、生川大黄、美黄、木芙蓉叶黄柏,共为细面,用蒲公英赤芍地丁煎汤;用此汤兑入蜂蜜调和糊状;摊在纱布块上,敷乳房红肿处。


【主治】妇女乳痈初期,红肿坚硬疼痛灼热者。


【方解】《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腠理”。故痈疽之发,未有不从营气之郁滞,因而血结痰滞蕴崇热毒为患。治之之法,妙在通经之结,行血之滯,佐以豁痰理气解毒(罗东逸《名医方论》)。


内治法中,栝楼疏肝利气散结;鹿角片活血散瘀消肿;双花两清气血热毒;公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主治乳痈;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乳香定痛,没药破血散结;紫荆皮活血通经,消肿解毒。


外治法中,香附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大黄姜黄黄柏取自名方“如意金黄散中药物,清热燥湿解毒,破血行气止痛;木芙蓉叶适于“敷贴肿毒”(《本草图经》),可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


渗湿理淋汤


【组成】漏芦15g,瞿麦20g,海金沙15g,荔枝核15g,牛膝20g,公英50g,威灵仙15g,苡米20g,萹蓄20g。


若见发热恶寒者,加柴胡15g,荆芥15g,防风15g;

病者无热日久者,加官桂15g;

腹冷胀者,加小茴香15g;便秘者,加酒军5g;

腰痛者,加猪脊15g,川断20g,水煎服。


【主治】妇人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痛,小腹坠胀,腰酸痛者。


【方解】很多妇女热淋,多为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所致。故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湿热阻滞气机,故常伴小腹坠胀,腰酸痛。


治疗宜以清热利湿通淋。方中漏芦、公英清热解毒为君。海金沙萹蓄瞿麦、薏米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共为臣药。威灵仙经络以畅气机,“以走窜消克为能事”(《本草正义》);荔枝核理气止痛散滞,共为佐药。牛膝为佐使,行善下行,利尿通淋。同时,任老又对本方灵活加减,全面综合治疗。


关联词条:

  • # 任继学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