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Fú Rónɡ Yè

别名

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芙蓉叶,始载于《图经本草》,原名地芙蓉叶。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浙江等地。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采制

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味归经

性味: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1.木芙蓉叶味辛行散,平而偏凉,具有良好的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单味外用治痈疽肿毒即效,证属阳热者尤宜。正如《本草纲目•卷三十六》木芙蓉条所云:“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凡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今之临床,或以之为末,水、油调敷;或以叶、花晒干为细末,加凡士林(1:4 ) 制成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或制成纱条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等外科感染性疾患,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配入复方则疗效更佳,如《疡医大全•卷八》芙蓉膏,以之配榆皮面、生大黄、皮硝为细末,葱汁、童便调敷留顶,治阳疮红娙,有收根束毒之效。《本草纲目》以之与赤小豆研末调敷,治疮肿。


丹毒、烫伤,以本品研末单用或配入复方调敷均效。临床以干末配凡士林(1: 2),文火熬至叶焦枯,过滤去渣收膏,外涂,治 I 度~ II度烫伤百余例,均愈。证明本品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止痛迅速,且愈后很少留有疤痕。


此外,单用研末,鸡蛋清调敷患处,治痄腮;水和贴太阳穴,治目赤肿痛。


2.本品除消肿止痛外,《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又云其“外用接骨”,故可治跌打损伤,轻者单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重者可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品同用,以增强药力。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疡医大全•卷八》曰:“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故阴疽不红不肿者忌用。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