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Mǎ Lán
别名
紫菊(《本草拾遗》),阶前菊(《履巉岩本草》),鸡儿肠、马兰头(《救荒本草》),竹节草(《摘元方》),马兰菊(《医林纂要,),蟛蜞菊(颂问本草》),鱼鳅串(《草木便方》),红梗菜(《本草正义》),田边菊(《广州植物志》),田菊(《福建民间草药》),毛蜞菜(《闽南民间草药》),红马兰、马兰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路边菊、螃蜞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蓑衣莲、灯盏细辛(《云南中草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6g(鲜者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2.《纲目》:"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3.《纲目》:马兰治血与泽兰同功。近人用治痔漏云有效,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饮服之,仍用煎水,入盐少许,日日熏洗之。
4.《本草正义》:马兰,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
5.《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6.《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
7.《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8.《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9.《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10.《云南中草药》:"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11.《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
按语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