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增损篇
1.荆防败毒散 《摄身众妙方》
荆防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本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感冒,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者。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见薄白而润,脉浮或紧。
临床更有用本方加蝉蜕、白癣皮、地肤子等,治疗风疹、隐疹,属于风寒者。
蒲辅周前贤用本方加石膏、酒大黄、蜂房、白芷、升麻、荜茇、玄参,治疗风热牙痛,临床见牙龈肿痛明显,治疗以本方祛风泻火;若为肾虚牙痛,牙龈不红肿,以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风化硝、肉桂。
刘渡舟老师更以此方加味,名荆防肾炎汤,书云:“方中荆芥、防风发表达邪,有逆流挽舟的作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气机之功,羌活、独活出入表里,枳壳、桔梗升降上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毒邪,地榆、槐花清热凉血止血;川芎、赤芍、茜草茯苓入血逐瘀,祛除血中之湿毒,本方执一通百,照顾全面,共凑疏利三焦,通达表里,升降上下,溃邪解毒之功,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属于湿热毒邪壅滞者,屡奏屡效。”笔者为临床用方方便,编歌诀为:
2.荆防肾炎汤
荆防肾炎芎芍苓,枳桔柴前二活榆;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起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柴芩石膏施。
本方辛凉解表,轻宣肺气,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临床症见: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或咽喉部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咽峡部见红肿,舌苔薄白或黄,舌尖红,脉浮数者。
对于临床以单纯的咽喉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以本方加射干、山豆根、马勃、板蓝根治疗,蒲辅周前贤论扁桃体炎的治疗,他说治疗重在祛风,不在清热,用桔梗、甘草为主,加祛风开闭之药如:僵蚕、蝉蜕、蜂房、前胡、射干,笔者常选用六味汤治疗,加上述药物,效果较好。
4.六味汤 《喉科指要》
六味汤为喉科用,荆薄僵桔草防风。
疏风解表利咽喉,此方加味效力通。
对于临床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者,或见头昏,或见咽痛等不适,用三合汤,歌诀为:
5.三合汤
银翘柴芩知膏草,再加桑菊名四合。
辛凉透表解毒最,外感发热此方退。
暑瘟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表亦解。
本方为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之剂,用于治疗暑湿伤表,临床症见身热,微恶寒,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本方益气解表,祛痰止咳,用于治疗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肢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感冒,舌苔见质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对于气虚感冒,临床笔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伤寒论》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麻相合各半汤,太阳如疟此为功。
对于阳虚感冒,笔者常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而对于长期感冒者,可以服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阴血虚之感冒,笔者选用炙甘草汤加白薇治疗,临床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见脉结代者,且平素见心悸,头昏眼花,面色苍白等见证,如《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田丰辉,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