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左目失明、鼻咽部占位、糖尿病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92

时间:2020-08-25

整理者:姚睿祺 张玲


顾小兴,男,64岁。2月初起病、5月份左眼失明,卧床6个月,消瘦40余斤。


2015-07-05无锡安国医院出院记录: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甲状腺结节失眠症、焦虑状态、颈肩综合征、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中枢发热?)、左眼失明原因待查。

 

2015-08-01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出院小结

入院情况:患者因“左眼活动障碍2月余,加重伴视力下降26天。”门诊拟“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待查”“左眼球后占位、有强化。”于2015-07-24收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左上眼睑下垂,左眼视力下降,无光感,左眼眼球居中,可稍向内、内下活动,运动不到边,余各项运动不能,左眼直接对光反射迟钝、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出院诊断:1、多颅神经损害:炎症性?肿瘤性?2、多发颅内动脉硬化狭窄 3、2型糖尿病  4、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5、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险组)。


初诊:2015-07-31 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现病史

●患者于2015年春季2月份起病,先出现厌食、舌苔厚,继而出现眼部疼胀、左眼皮上抬困难。

●至5月左眼云翳、失明,牙痛,头顶、前额、两侧胀痛,风池穴处痛,左颈后侧胀痛甚。头痛每天必用止疼康,激素、抗感染无效,头疼剧烈时有汗出。

●耳鸣耳堵、失眠心烦,咽部梗阻,难以下咽,大便干结,一周一次,必用开塞露始下,排出大便后头目耳诸症减轻,腹部不胀不痛。

●口干不欲多饮,尿黄赤,不恶寒,曾有发热寒战四天,坐起则头眩晕甚,每天躺在床上,不吐,神疲乏力,卧床6个月,消瘦40余斤。下肢膝以下凉、自不觉凉。


脉诊:左脉浮弦滑,偏大偏数、左关兼芤大、左寸沉细。

右脉浮弦而芤、寸沉细弱,左脉大于右脉

望诊面色红润,气色尚好(自服西洋参),舌红尖干燥,苔黄厚腻


腹诊:两肋触压胀,左肋处压痛、腹软、中下腹轻压痛。

辨证:左脉弦滑数、纳呆、失眠等辨为胆郁痰热,用柴芩温胆汤,合上升降散清透瘀热。


拟方:柴芩温胆汤升降散、生脉饮出入


柴胡10g黄芩10g枳实10g竹茹10g姜半夏30g陈皮10g茯苓10g生甘草6g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酒大黄6g葛根30g薄荷6g北沙参30g麦冬10g石菖蒲10g    7付日一付


二诊:2015-08-09,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眼科病房


第一诊的用药,药店转方时未遵原处方用量,其中姜半夏30g改为10g、北沙参30g改为10g,另有四种药用量均减半。


前3天单服中草药病情有好转。但病人家属按照北京宣武医院专家会诊的意见,加用进口的头孢曲松静脉点滴,加用西药后症状有所回头,舌苔转厚腻了,按西医的观点是合并真菌感染,中医观点是湿浊增重。

 

刻下: 头疼减轻了,止痛药减少了一半用量,仍有头疼,以头顶、前额、头两侧、颈后昏痛为主,左侧颈后痛甚;耳聋、耳鸣;左眼上抬困难;大便干结一周始解、必用开塞露始能排便;腹部不胀不痛、胃纳有明显好转,但仍较差;失眠有好转;下肢膝以下凉、自不觉凉,形瘦。


脉诊:两寸脉沉细弱、两尺脉沉弦小缓软。左关浮弦弦滑数,右脉关浮滑数。


舌诊:舌尖红少苔、舌中根黄厚腻润苔。


腹诊:两胁触压胀,左胁处触痛、腹软、中下腹轻压痛。

 

辨证分析:


01

舌中后苔黄厚腻润,右关浮滑数,厌食,左眼上抬困难、左眼云翳,口干不欲多饮,为湿邪秽浊内阻;


02

两关脉浮滑数,舌尖红少苔,眼部疼胀、失明,牙痛,头顶、前额、两侧胀痛,失眠心烦,咽部梗阻,难以下咽,为火毒上攻,三阳合病(头顶、前额、两侧胀痛);


03

左关浮弦滑数,中下腹轻压痛,两肋触压胀,左肋处压痛,风池穴处痛,左颈后侧胀痛甚,耳鸣耳堵,少阳证突出;


04

结合曾有寒战、高热4天,用温胆汤乏效,症状缠绵难愈,从1、2、3点综合分析,患者得的是湿温病、伏气温病,为湿温挟秽浊之气郁阻少阳膜原;(达原饮


05

三阳经证具备,仿吴又可三阳经加减法,加羌活柴胡葛根;纳呆、两肋触压胀,少阳证明显,故加四逆散条达气机;中下腹轻压痛,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鼻咽部占位性病变,为血分瘀堵,加酒大黄轻下瘀血


06

两寸沉细弱、两尺沉弦小缓软,舌前少苔,腹软,神疲乏力,消瘦40余斤,下肢膝以下凉,自服西洋参气色尚好,为阳气、阴分均有不足;(西洋参、炮附片)


07

鉴别之一:大便干结,需开塞露始下,但是腹部不胀不痛,中下腹轻度压痛,没有潮热手足汗出谵语等,排除承气汤证,为湿遏热伏;


08

鉴别之二:此症状缠绵不愈,舌苔厚腻,多见于痰热,或湿热证。不宜温胆汤,就宜达原饮治疗。


温胆汤,是治疗痰热证的良方,其病多因内伤情绪抑郁起病。胆郁化火犯胃,胆胃不和,痰热内生,循经上扰心神所致。表现为舌苔黄厚腻,情绪不佳、纳呆、胃胀、胸闷失眠早搏等症,其症以胆、胃、心的症状为主,很少有长期感染发热的病症。


达原饮,是治疗秽浊阻遏膜原的湿温病,属外感病范畴,其湿浊较重,湿遏热伏,也多见胆胃不和症状,辨证要点为舌苔厚腻如积粉,舌底红,左关脉多见弦滑数,而且多见感染病症。

 

拟方:四逆散达原饮参附汤出入

苍术10g 槟榔6g 厚朴3g草果3g柴胡3g 枳壳3g白芍3g生甘草3g羌活3g 葛根3g知母3g黄芩3g酒大黄3g黑附片30g西洋参15g 7付,日一剂


三诊:2015-08-27,患者的家里


服上方3付有显效,头痛、纳呆等绝大部分症状几乎消失,最神奇的是,患者左眼恢复得特别晶莹透亮,云翳全无,视力仍差,仅余坐起则头眩晕一症并无好转,夜间口干甚,大便干结、失气多。

脉诊:右脉寸沉小、关浮滑数、尺弦小长偏迟缓。

左脉寸弦小、关浮弦滑数较有力,尺弦小数。

舌诊:舌质淡红偏胖边印,舌尖红干裂,苔中根部淡黄厚腻

腹诊:右胁下及右脐腹处有轻压痛,腹肌拘急。

 

辨证分析:我考虑湿温病湿热之邪大去,余湿未化,阳气未复,故三诊拟苓桂术甘汤附子通阳化湿;舌尖红无苔,夜间口干甚,属心肺气阴两虚,故合用生脉饮,补气养阴;因为还有右胸胁和右脐部有压痛,大便干结,腹部拘急,考虑还有气滞血瘀,故合用四逆散桃仁大黄三七

 

拟方:苓桂术甘汤附子合生脉饮、下瘀血汤四逆散

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黑附片10g白术10g 苍术10g 茯苓10g 肉桂6g柴胡10g 白芍20g 枳实10g 生甘草6g酒大黄6g 桃仁6g 三七6g  7付日一付

 

吃完后,几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2017年4月26日年患者随我上养生堂节目时,我才知道病人间断地继续服用此方三月余,左眼云翳完全消失,血糖也从此治愈,脑肿瘤也消失,完全正常生活,2016年还去欧洲旅游了一圈。目前,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随访未复发。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余秋平,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