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热壅盛
1.临床表现:眼球突出,睑裂开大,白睛红赤肿胀,眼周疼痛。发热恶寒,头痛呕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外邪上攻于目,目睛肿痛突出。
3.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4.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银花10〜15g,连翅10〜15g,薄荷6g(后下),荆芥10g,牛蒡子10g,白芷10g,防风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
方义:荆芥、防风、薄荷、白芷、牛蒡子疏风清热,消肿止痛。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明目。
加减:白睛红赤肿胀甚者,加赤芍、丹皮凉血清热;发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清阳明实热。
5.变通法:若眼球突出,病起急骤,局部触之坚硬,疼痛拒按,胞睑白睛红赤,伴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洪数,为热毒炽盛、上攻于目所致者,用内疏黄连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药用黄莲、黄芩、山栀、连翘、大黄、赤白芍、当归、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银花等,清热解毒作用尤胜。
(二)肝郁化火
1.临床表现:双侧眼球突出进行性,白睛红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热上攻,络脉凝滞而致目珠突出。
3.治法:清热泻火疏肝。
药物:丹皮10g,山栀10g,柴胡10g,赤白芍各10〜15g,茯苓10〜15g,白术10g,当归10g,龙胆草6〜10g ,夏枯草10〜15g。
方义:柴胡、赤白芍、当归疏肝和血,丹皮、山栀、龙胆草、夏枯草清热泻肝,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5.变通法:若上症见颈部瘿瘤,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眼球逐渐突出,或情志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为肝郁痰凝引起,当予疏肝解郁、消痰散结,用逍遥散(《局方》)合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加减,药用柴胡、白芍、当归、茯苓、浙贝母、法半夏、茯苓、青陈皮、海藻、海蛤粉、夏枯草等。
(三)阴虚阳亢
1.临床表现:眼球突出,白睛红赤较轻,凝视而不能转动,目胀头晕,失眠心烦,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多汗,手颤。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虚热内生,上炎头目,致目突出胀痛而头晕。
3.治法:滋阴潜阳,平肝补肾。
药物:山萸肉10〜15g,生熟地各10〜15g,山药10〜15g,赤芍10g,五味子10g,磁石10〜15g(先煎),石决明10〜15g(先煎),龟甲10〜15g(先煎),茯苓10〜15g,泽泻10 ~ 15g ,丹皮10g。
方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肾滋阴,石决明、磁石、龟甲潜阳平肝,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丹皮、赤芍凉血清热,五味子养心安神。
5.变通法:若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目珠突出而胀痛,烦躁面赤者,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平肝潜阳,明目定眩。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益母草、夏枯草、牛膝、山栀、黄芩、杜仲、桑寄生等。
(四)气血瘀滞
1.临床表现:眼球突出呈间歇性,多在大怒、呕吐、屏气后瞬间发生,仰卧则眼球突出消失,眼睑肿胀,白睛赤脉怒张。或头目部外伤后数日,无继续出血,眼球突出,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眼睑青紫肿胀。舌紫黯或有瘀点(斑),脉弦、涩。
2.病因病机:前者见于眶内静脉曲张,目部络脉怒张,血瘀不畅,目珠突出呈间歇性。后者为局部外伤引起,目部络脉受损,血溢脉外而为瘀凝,致目珠突出多为急性发生。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药物:刘寄奴10~ 15g,红花10g,生地15g,赤芍10〜15g,丹皮10g,苏木10g,菊花10g,桔梗10g,甘草6g。
方义:刘寄奴、苏木、红花散瘀通络,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桔梗引药上行,菊花清热明目,甘草调中。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取穴:上天柱(天柱上0.5寸)、风池,配内关或间使、太冲或行间。
疗程:日1次,7〜10次为1疗程。适于肝郁化火、阴虚阳亢者。
2.取穴:合谷、外关、风池、太阳,配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
疗程:日1次,5〜7次为1疗程。适于风热、热毒所致者。
(二)耳针法
取穴:眼、目1、目2、肝,配内分泌、肾、神门。每次取单侧,左右交替。
方法: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日按压3〜4次。
疗程:2〜3日1次,5〜7次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西医主要分为炎症性、内分泌性、占位性病变引起者。炎症性包括眶内或眶壁相邻的急性炎症(如泪腺炎、鼻窦炎、海绵窦炎)及慢性炎症(假瘤、结核瘤、结节病、树胶肿等);内分泌性者由垂体一甲状腺功能失调所致,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占位性病变,为眶部肿瘤所致。此外,留有眶内壁骨折、外伤引起的急性眼球突出,或眶内静脉曲张等引起间歇性眼球突出等。中医治疗以炎症性、内分泌性者为宜。
成人双侧眼球突出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其次是炎性假瘤,单侧眼球突出多见于肿瘤。儿童双侧眼球突出可由白血病、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引起,单侧则见于筛窦疾患或呼吸道疾病并发眶蜂房组织炎。眼球突出的诊断,应注意起病之缓急,发生之单侧或双侧,有无局部外伤史及全身其他病史,同时要与高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两侧眼 眶 (睑裂)大小不一或另一侧眼珠内陷(萎缩)致使两目不对称等引起的假性眼球突出相鉴别。
眼球突出以实证为主,可分为风热、热毒两者,有轻重之分,分别以疏风清热、清热泻火为治,适用于急慢性炎症所致者。若肝郁化火,阴虚阳亢所致者,可用疏肝泻火或滋阴潜阳法,主要适用于内分泌性眼球突出。若气滞血瘀,局部静脉曲张常可致间歇性眼球突出;局部外伤则引起急性眼球突出,则可用活血散瘀通络法。


求道
畅读VIP

986

0


求道
畅读VIP

1021

0


求道
畅读VIP

380

0


求道
畅读VIP

400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33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