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千金》卷八: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呻吟,喜恚怒,反常心性,阳气弱,腰背强急,髓冷。
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40丸。
《千金方衍义》:肾虚风毒袭于髓府,阳衰精冷,故用钟乳、松脂填塞骨空;天雄、姜、桂辟除阴毒;远志、菖蒲通利关窍;余皆辅佐之功,亦可助力成功也。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月事欲下,腰腹刺痛,或多或少,或月内再来,或如清水,或似豉汁,心下坚满,沉重虚乏,日渐黄瘦。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千金》卷十九: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虚益气,能食,资颜色,长元阳。主五劳七伤六极,脏腑虚弱,食饮不下,颜色黛黯,八风所伤。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千金》卷二十二: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壮热人长将服之,终身不患痈疽,令人肥悦耐劳苦。主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加至20丸。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劳损之人,新饮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
每服3丸,渐加至5丸,酒送下,1日3次。以知为度。
忌芜荑、猪肉、冷水。
其他同名方
《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圣惠》卷五十三:干地黄丸
熟干地黄丸
上为末,入石英,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烦渴,小便数多,味如饧糖,脚弱阴萎,唇干眼涩,身体乏力。
熟干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圣惠》卷七十五: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和气,安养胎脏。主妊娠气血虚弱,胎不长。
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千金》卷十二:干地黄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服10丸,1日3次。稍加之。
《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干地黄丸
上为末,以蜜及枣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心神,益脾气,散客热。主心气虚热,小便赤色如浅红花汁。
每服10丸,食后少时以粥清送下。日2-3服。稍加至15-20丸,以知为度。
忌忧愁在心,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