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

拼音注音
Dì Huáng Wán
别名

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茯苓各9克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1.增强体力,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新医药学杂志》1977(7):41,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小鼠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增强体力,提示有补益作用。此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受移植性肿瘤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清中白/球蛋白比例,似可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据此推理,本方的主要效应在于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达到扶正以祛邪的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4):26,本方与独参汤、生理盐水的实验对照,证明本方有类似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肾上腺、胸腺萎缩有一定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2.改善肾血流,降压 《中华内科杂志》1964(1):23,本方煎剂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推理本方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肾血流,并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3.降脂 《中成药研究》1986(12):41,本方对正常大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而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功能主治

滋肾阴,补肝血。主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

本方主治证均属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本方构思巧妙,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地黄丸

处方

熟地 当归 川芎 肉桂 菟丝子 川椒(炒)补骨脂(炒)白蒺藜 葫芦巴(炒)杜仲(炒)白芷 石菖蒲各4.5克 磁石(烧,醋淬七次,研,水飞)3.75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劳损耳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葱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地黄丸

处方

生干地黄(切,焙)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远志(去心)栝楼子 茯神(去木)黄芩(去黑心)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甘草(炙)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制法

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魏氏家藏方》卷七: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2两(洗),黄连1两半(去须,瓦上炒),枳壳1两(去瓤,麸炒黄)。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脏毒。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

《叶氏女科》卷一: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4两,山药1两5钱,山茱萸1两5钱,牡丹皮1两5钱,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童便制)1两。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月经过期者。

用法用量

为丸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一

《眼科锦囊》卷四:地黄丸

处方

地骨皮12钱,石斛12钱,杏仁12钱,防风12钱,枳实12钱,地黄1斤,牛膝12钱。

制法

上药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诸般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白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眼科锦囊》卷四


其他同名方

医学集成》卷二:地黄丸

处方

熟地8两,当归4两,山药4两,枣皮4两,枸杞4两,巴戟4两,麦冬4两,菊花4两,五味2两。

制法

炼蜜为丸服。

功能主治

瞳人散大。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医学集成》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地黄丸

处方

熟干地黄不拘多少(切,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衰不足,经候艰涩,致子宫不荣,妊娠多病,胎不长成。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煎当归酒嚼下;温酒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医方类聚》卷六十九百引《王氏集验方》:地黄丸

处方

黄芩生地黄、决明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眼。

用法用量

用苦竹叶煎汤,加沙糖少许,同送下50-70丸,食后、临睡时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六十九百引《王氏集验方

《医方类聚》卷二一七引《新效方》:地黄丸

处方

生地黄1斤(杵汁,以和生姜滓,晒干为末),老生姜1斤(杵汁,以和地黄滓,晒干为末),玄胡索4两,当归4两,川芎4两,白芍药4两,人参1两半,桃仁1两半,木香1两,没药1两,香附子半斤。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经水不调,气痞血块,肚腹作疼。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七引《新效方》

《普济方》卷三八一引《百一》:地黄丸

别名

九味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洗)5钱,赤茯苓2钱,当归2钱,山茱萸(蒸,去核)2钱,川楝肉(焙)2钱,牡丹皮2钱,山药2钱,川芎2钱,使君子(煨)2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肾疳。多由乳食不调,脏腑伏热所致。凡滋味入于脾而生虫,虫大则动,侵蚀脏腑,遂使小儿心闷。若上蚀腭龈,则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则下痢肛烂,湿痒生疮。或以走马命名,盖齿属肾,肾气虚才受邪热。疳气直奔上焦,初作口气,名曰臭口;次第齿黑,名曰崩砂;盛则龈烂,名曰溃槽;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者牙齿脱落,名曰腐根,其根即腐,齿不复生矣。外证脑热脱削,手足如冰,寒热时作,滑泄肚痛,口臭干渴,牙龈生疮,爪黑面黧,身疼疮疥。

用法用量

九味地黄丸(《明医指掌》卷十)。《婴童百问》有泽泻,无川芎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一引《百一》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地黄丸

处方

牛膝2斤(捣碎,用生地黄汁5升浸1宿,晒干,又浸,再晒干,炒,以地黄汁尽为度),附子5两(炮裂,去皮),干姜3两(炮制,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腰脚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

《直指》卷二十一:地黄丸

别名
处方

熟地黄(洗,焙)1分,当归1分,川芎1分,辣桂1分,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1分,大川椒(出汗)1分,故纸(炒)1分,白蒺藜(炒,杵去刺)1分,葫芦巴(炒)1分,杜仲(姜制,炒去丝)1分,白芷1分,石菖蒲1分,磁石(火烧醋淬7次,研细,水飞)1分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劳损耳聋。

用法用量

补骨脂丸(《医学入门》卷七)。《医统》有芍药三钱。

摘录
《直指》卷二十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