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点燃自己这一盏灯——我的乡村中医路

四君人参

浏览:445

时间:2020-08-21

(一)成长历程


做一名医生,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职业,也是我的家人对我最美好的期望。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祖上都以从事中医药铺为业,到我爷爷时,早年从教,几年后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被“麻疹”夺去了年幼的生命,毅然放弃了教书职业,从头开始学起了中医,并凭着扎实的功底跻身于当地医院,成为了周围较为有名的中医医生。在爷爷的潜移默化下,我打小就偸读了《医学三字经》等入门书籍,在我初中毕业后理所当然的走进了西医卫校,开始了我的从医之梦。三年的卫校生涯,我没有辜负家人的期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连不为大家所重视的《中医学》我也学得相当好,书中该背的内容我当时就把它全部记下了,这也为我后来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中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业那年,正值大专院校对口招生,凭我的学习成绩完全有机会考上大专院校,但因年轻无知,自行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到了家想早一点踏进从医的路。


就在我从医不到半年之久时,我亲爱的爷爷去世了,在临终前爷爷拿着我的手,对我说:“我没能给你留下什么,但我读过的医学书籍及几十年来订阅的中医类杂志,也许是留给你最好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当时年纪轻轻,无法理解我爷爷所言之重,直到自己独立临床时,才明白了爷爷所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堆书,而是一柜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况且通过我父亲的传承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比如治疗不孕症效果显著的“助孕蛋酒方”,治疗湿热带下的“加味二妙散”及多年所学所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极佳的单方、验方等等。但是,就在爷爷去世这一年,我告别了从小梦寐以求的从医之路,怀着一颗热血男儿当报国之心,踏上了军旅生涯,多年后我仍然在想,如果我的爷爷还在世的话,当时他老人家会不会让我去当兵呢?


火热的军旅生涯并没有磨灭我的从医之梦,我始终想着退伍后的从医打算。在部队的四年里,我自学了大专的中西医教材及部分中医学著作,因此我还成了连队里的“健康顾问”。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我们的营长经常犯“落枕”,用过许多治疗方法就是效果不明显,且有越发越密之势,因我在连队也用针灸推拿给战友们治过一些病,他便要我给他的“老毛病”也试试,这也算得上是个“命令”吧,于是我就按中医书上治疗该病的推拿方法,为我们的营长经常进行治疗,就这么一推,却把我们营长的老毛病给推好了。还有一战友之妻产后月余患急性乳腺炎,因顾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故询问于我,便用针灸针刺患侧内关穴之法,一次即愈。于是我也成了连里的业余医生,谁有个不舒服的地方就过来问我,也帮不少战友治好了一些小毛病。在四年服役期满后,因所做工作与自己的从医梦不对口,我还是放弃了留守部队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做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开始了我的中医临床,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


(二)入门中医


细细数来,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已十余年,这十余年里我始终不渝的珍惜着我的医生职业,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不辜负患者信任的医生。因为我的父亲从小就跟随我爷爷学起了中医,在我爷爷退休后即带领我父亲开办了当时的“新中医诊所”,通过我爷爷的言传身教,及父亲的不断努力学习与临床的积累,也成为了周边小有名气的中医医生,这也给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和实践中医的空间。就从回到家中的那一天起,我便全身心的投于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再学习当中,从《伤寒论》、《金匮》到《医学衷中参西录》,再到我爷爷几十年所订阅的《新中医》杂志,也算给我的临床应用做了初步的“充电”。然而,对于一个读西医而学中医的人来讲,要想应用纯中医的思路来辨治大部分疾病,还是很难把握其中的要领,在我刚入门中医之时,因为当时的中医正在走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化,即一病一方的改革之路,我便毫不犹豫的进入了西医化的中医诊治当中。于是先用西医诊断疾病,然后再按西医病名所分的几个证型来对号处方用药。当然,对于一些简单常见的疾病,其效果还真是有的,也因此而觉得中医的简单易学。那几年里,我差点放弃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而是从西医化的中医中去学习何病用何方。


直到有一次诊治一位“急性肠炎”的患者才使我逐渐看到之前所学的平庸。说来此患者的病也较简单,起因于疲劳和饮食不洁而致腹痛腹泻,开始用西医抗炎后痛消泻止,但是患者后期总是觉得身疲乏力,而饮食睡眠多方面都正常,尽管我及他处均再用抗炎及能量治疗多次,唯身疲乏力的症状仍然未见好转。患者因见治疗几天未效,便让我试用中医来治疗,其实我也不是没想到用中医治疗或许取效更佳,但对于此病我一时还是无法进行辨证处方,现患者已提出服用中药,几经查阅中西医结合类书对照用方,仍是难以把握一个证型。想来想去考虑因泻所致当为脾气虚弱,动手处方四君子汤加减二剂乏效。患者再诊,时难下笔,请教于父,四诊过后,我的父亲对我说,此病起于劳累,再因饮食作泻,虽泻止,而身体因脾胃不和未能复元,此调和营卫即可,而调和营卫之方,非仲景第一方桂枝汤不可,原方原量两剂。患者当天服用头煎时身疲即消大半,一剂而症失。细细反思,就这个背得烂熟、药简价廉的平常之方,却令自己无从寻觅。痛定思痛,经过多次这样的教训,我才算明白我的爷爷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古书,我的父亲为什么也一直要求我多看仲景书的原故,也渐渐明白了我父亲最常用的桂枝汤,不仅仅是取其解表,更在于其调和营卫,而自己偏偏要走西医化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人最怕的就是迷失了方向,经过一次次诊治失败的教训,又在我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我再一次的重新正视了中医基础学习的必要性。有了方向,也就有了新的动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经典著作上也成了我后几年所锁定的目标,并要求自己每年要读好、读熟两本书,同时也注重多读临床医案,写读书笔记,慢慢的就知道了读一本书,就会学到至少一种治疗方法或一个高效方药。特别是在对于一些之前觉得方简、药味少、价廉之方,更注重深入剖析其组方原理和应用范围。记得在我注重学习一些小方的那年夏天,遇到一位老年妇女因饮食不洁致腹泻十余天,虽经连续的输液治疗,但腹泻依旧。当时诊见患者中度脱水状,诉一日泻水样大便十余次,口渴饮水较多,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刚开始也想通过输液治疗,但患者久用西医治疗乏效,又因患者经济拮据,便劝服用中药,患者也因久治无效,同意用中药诊治。诊后辨证为湿热腹泻伤阴,治以滋阴利湿之法,取《医学衷中参西录》天水散:山药30克,滑石18克,甘草9克三味药,二剂,煎汤当水饮用。患者当日回家煎服,泄泻即明显减少,两剂尽而泻亦止。患者此诊药费不到五元,而效如桴鼓。做为一名服务农村、刚步入中医之门的乡村医生来讲,用最少的药,适宜的价格,治好了几经西医治疗不效的患者,对于一名年青医生来讲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因此,临床上有因西医治疗后效果不佳之疾病,或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几味中药的治疗,往往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尤其是像我们乡村医生,所遇疾病繁杂,有时遇到西医棘手之病时,从中医的角度去辨证诊治大部分都能取得可喜的疗效,而且一般之病用几味药不仅价格便宜,患者易接受,又能得到患者对自己中医水平的认可。从几味药的小方应用,到几个小方的组合应用,再到大部分常用方剂的娴熟使用,这也是我觉得学习和运用好中医的一条较佳的捷径。


随着行医时间的增长,中医临床的不断深入,我这名出自西医学校的学生,却偏向了中医的诊治,加上中医在农村仍然享有崇高的信誉和我的中医世家的血脉传承,我的中医水平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这也为我的中医之路增添了十足的信心。面对现实,如今西医在当前所处的统治地位的强大影响力,及中医医生的不断减少,使得中医的应用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这样讲,如今来求诊于中医的患者绝大部分是因西医治疗不佳或无效者,对于这些久治不效而相信中医的患者,留给我的又是极具挑战性的考验,为了治好一个病人,为了少一点泛诊,白天看病,晚上学习便成了生活中的特定规律,特别是对于一些棘手的疾病,除了要仔细的进行辨证,请教于我的父亲外,还要将这些病例进行记录、分析,以便在患者再诊时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当然,除了多读书,像我们在农村行医的,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老百姓常用而有效的单方、验方,还有他处医生或一些患者保留下来的专病专方也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这几年里我也收集和整理了不少民间和一些较实用的方子,有记录的已摘抄百多方。如当地民间治龋齿牙痛,取没食子与蔗糖混合后放入患牙处,止痛效果相当明显,用此法治病者甚多。还有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方,不但给了我很好的收益,还让我明白了学中医必须广开学习门路的必要性。说起该方,实来源于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求医多年的患者,此患者因久治不效,几年内遍访了周边有名的医生,后在邻省一中医处求得此方并带回我处拿药,他用药四剂而痛失,二十剂而如常。我见此方之佳效,故特将此方抄记下来。(该方由白芍30克,赤芍3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土鳖10克,菟丝子30克,续断20克,肉苁蓉20克,骨碎补12克,防己15克,十四味药组成)因此病在农村较常见,故临床应用机会也相当的多,通过临床验证方熟知此方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效果都非常理想,如治一年老妇女,在一次劳动后出现腰腿疼痛多月,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牵引,针灸,中西医多次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我投以此方加独活15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五剂见效,十五剂而如常,两年后因劳累腰腿痛再作,再用原方服用十剂再效。


通过临床反复验证渐悟出了此方取效较佳原因,该方由芍药甘草汤活络效灵丹加味而成,方中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活络效灵丹和土鳖活血通络止痛,因此症多起因于肾虚,故再加补肾壮腰之味,合而补肾活血、舒筋止痛,标本兼治。当然,中医始终是离不开辨证论治的,再好的方也不可能专治一种病而百效,而此方用药偏于寒凉,且活血祛瘀之力较强,临证用于患者体质较好、辨证偏于实证、热证,或没有明显的虚寒像,特别是有明显的受伤史者,用此方稍做加减而取效甚佳。至于病久或辨证为寒,为虚者,此方又不在选用之中,我则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制附片,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或用《张氏医通》重订三痹汤,痛止后再配以自拟的“二穿痹痛药酒方”以巩固,经长期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可见,学习是无止境的,而学习也是没有界定的,只要是好的方法或好的方子,只要是觉得值得自己有所学的,我都不会放过学习运用的机会,不乏好多书本上没有记载的民间传统治疗方法,有的只用简单的几味药,或简单的施治方法,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仍然要感谢我的爷爷所留下的《新中医》杂志,此杂志所载好多简便验方,不仅对常见病,而且对一些临床疑奇疾病的治疗都能查用,让我在临床上受益匪浅。如早年治一手臂烧伤两月余久患者,大部分创面都已愈合,而约二平方厘米的创面治疗近一月,更医几次未见一点愈合迹象,本人即用杂志上所学“蜂蜜治溃疡”的方法,一周即愈。正是通过这几年的多方面、多途径不断的学习与反复实践,我的中医水平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为我之后的中医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三)难忘记忆


做一名医生的理想容易实现,要做好一名医生却不只是能看好几个病那么简单了,做医生的时间越长,更知做这行的难度,而做为一名凡事靠自己的乡村医生,所面对的东西可能更为复杂。虽然做医生这一行相对其它工作要付出得多,但每每听到经治患者痊愈的消息,再多的付出也感到值得,也不愧自己的职业和理想。然而,生活之中并不会永远是事事如意的,就在我的乡医工作干得正有头绪时,因为一件本不应该发生却让我面对了的事情,差点让我改辕易辙而放弃了医生的职业。事情发生在我多年接诊的一位年老患者身上,她因经常头痛发作,平时在我处给予治疗后均能迅速缓解,那次又因头痛再作来诊,当时也是按常规治疗后头痛减轻回家。大约二小时后,患者因事与家人争吵后突然昏迷,急送县医院抢救并经CT证实为“脑出血”,其家人因见病情严重自行放弃治疗,患者回家几天后便去世了。按理来说,这种突发病在日常中是常有之事,但是患者发病之前在我处进行过输液治疗,患者的家人因此而责怪于我处用药所致,虽然经上级多方调和,最后还是按所谓的人道主义给予了经济赔偿才平息此事。想想,本来这件事情是与自己的用药是没有什么牵连,却因为当前所处的医疗环境不景气让自己走入了困境;大家都知道遇到这种事情对一个医院或一名医生来讲,在群众中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而对于一名刚刚起步的乡村医生来讲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事我曾痛下决心弃医改行,立言再也不干医生这行了。当然,我现在依然是走上了这条从医之路,在此件事情过后,不论是家人、村里,还是上级卫生部门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还是从此次事情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也许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原故,以至我在之后的接诊当中,对于年老的患者不敢轻易进行输液治疗,而尽量劝其服用中药,加上中医对于年老疾患本身有着自己的治疗优势,只要辨证方向没有明显的偏离疾病的本质,效果绝不亚于西医的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是相对较少的。但是,就在我中医门诊量日趋增多时,又遇到了一次让我不寒而栗的事情,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妇女,来诊前一个多月因腹部患“带状疱疹”而留下后遗神经疼痛,首诊辨证为阴虚血瘀之证,用自行改良浮针疗法及中药一贯煎加减服用四剂痛稍减,再诊时患者述患处刺痛,便在针灸的同时,并于上方中加入《医学心悟》瓜蒌散:瓜蒌壳15克,瓜蒌仁20克,红花6克,甘草6克。患者上午取药,回家即煎服头煎,在服用药液约二十分钟后,患者突然觉得胃部疼痛难受,并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头晕、昏睡,其家人见状而急用车拉来我处质问,常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见此等险情,心中马上紧张起来,难道是所加几味中药导致?而此方为本人常用方药,所治患者并未见此种现象,难道又是辨证有误?经过片刻分析,我的脑海中想到的可能是方中瓜蒌仁导致的中毒。急测血压、脉搏幸好均还正常,而其症又符合中毒症状,急用vit-c针2克,加入5%Glucose500ml静滴,大约静滴十来分钟,患者神志逐渐清醒,静滴完毕症状基本消除,一颗悬挂的心才稍平静下来。


事后我仔细分析了此次中毒的原因,辨证是无误的,且首诊用药后又趋缓解,其原因应出现在二诊时所加几味中药,而这几味药中最大可疑仍为瓜蒌仁。经查阅资料得之:瓜蒌仁含油质,能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制霜后,可缓解上述症状,此患者因病久体质相对较弱,而陷入轻度昏迷当中。而再查看自己这次所用的瓜蒌仁,却没有经过炒制,便直接以生药给予了配剂。后来我的父亲给我说起在我爷爷时,当时是自采瓜蒌入药,一次晒瓜蒌仁时嗑了十几个蒌仁,当晚便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可能是因为年轻,第二天未用药便自行缓解。经过这此有惊无险的中毒,又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在药性方面没有做足功夫,而且在炮制上也是“偷工减料”,如果之前将此药炒制或制霜后应用,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发生。同时也让我看到,学用中医不光是能看病开药,还要精通药性,辨认真假,如法炮制药材,各个环节上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这些最基本的中医知识掌握了,才能做到辨证处方用药都无误,才能更大的做到药到病除,医患放心。


(四)应时之需


“杏林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在卫校时就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并在我每读一本医书之时就会将此句写在首页以告诫自我,十余年来,我始终用它来要求自我不要放松对中医的学习。学好中医也是我始终努力奋斗的目标,身为乡村医生可能不会有太多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农村又是中医药发展的大舞台,把更多的空闲时间用在学习中医上,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发扬中医治病的优势,而且是为自己当初选择从医之路的承诺而付诸于行动。如何提高自己的中医临证水平,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也成了我苦苦追求的快乐,在2006年装上电脑,方知不光是从书本上吸取知识,而网络更是自己学习中医的一个广阔天地,如刚开始涉及医学类网站时,在“爱爱医网”中医区就学到了一首“外感腹泻效方——白术散”,其方由党参10、白术10、茯苓10、紫苏10、藿香10、木香10、炒葛根15、焦山楂12、神曲10、车前草15、石榴皮12克十一味药组成,初看此方也只觉得是钱乙七味白术散加味而成,就在初识此方不久,正有一患腹泻月余的小儿来诊,其家人述中西医治疗几乎没有间断,但效果时好时无,唯一效果较好的是一张七味白术散原方,初服效果较显著,停药后又返回如前症状,再用原方时见效却不再如意了。结合当时辨证,见此方应为的对之剂,为何又愈而再发呢?再查患儿舌苔稍腻,可能系夹湿较重,证不变药也不便,便试用网上所学的白术散,取原方以太子参党参,并加煨诃子两枚,二剂而泻止,再四剂以巩固,后以山药打粉煮粥服用月余,随访半年食欲增强,身体也长胖了。见此方确有实效,之后见有脾虚腹泻的小儿按上方稍做加减,大部分都取效甚佳。


从而,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些年逐渐广涉中医专业中医网站,特别是在注册“华夏中医论坛”,这个专业性极强的中医网站后,更知道了与我一样致力于中医的学习和发展的同仁大有人在,在这里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可以读到各类名医医案,还可以直接与一些名医进行请教学习,在这里有“名师讲坛”——可以互相学习经典,学到名师诊治所长;“会员原创”——可以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治疗得失与大家同享;这里还有网站自己打造的“民间中医拾珍丛书”通过这里可以将好的临床经验和方法得以继承和发扬。


在网络上不光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将自己的好经验,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做成帖子发在网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这样不但可以当做一个医案的记录,还可以得到同行们的提醒和指正。“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早年治一久治不孕患者,就是因为论坛网友的提醒,在明显见湿热的症状下,佐以温阳之法,十余剂即孕。因为我爷爷就以中医妇科而小有名气,所以我在妇科方面也有着相当多的就诊患者,通过几年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对于大部分的妇科疾病都有了较成熟的治疗方法,于是我又将临证时较典型的妇科病案记录成帖,并将临证的经验和效方推广予大家,希望能为中医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贡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近几年里,通过网络我还学会和锻炼了写作能力,空闲时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经验或教训记录于文字,时而还投稿到一些国家级医学专业报刊杂志,且陆续得到了发表,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将经验与教训与大家共同分享。


中医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队伍信任度的每况愈下,中医中药发展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的青黄不接,中医使用剂型的制约等等限制中医发展的不利条件下,也不得不从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一名医生,做好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每一名中医医生当务之急所要考虑的事情。不过,在这几年里政府多次重大的中医决策,中医药事业还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和重视,做为我们乡村医生,更是政府支持中医药使用和发展的先锋队,这也让我们这些没有中医执业证书,而自学中医的医生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当然,中药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医药应用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不断状大,认识到了中医治病的优势,像经方类的中成药逐渐增多,也给了我们推广应用中医的广阔空间。为了进一步的做好中医,提高中医的治病优势,我在配备传统中药饮片的同时,还配备了中药超微饮片,虽然超微中药饮片相对普通饮片的价格要高,但因服用方便,效果肯定,同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比如治疗小儿受凉后引起的呕吐,即取民间治呕方法,用生姜陈皮各一包,冲泡后即服即止;如治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后痰鸣难消者,用本人创制效验方-紫菀川贝母各一包,连服三天即效;还有像传统名方的应用,如桂枝汤,无论是表虚感冒,或是营卫不和,取原方药仅五味,免除煎药之杂,价格较低,一两剂即愈。同时,我还将超微中药应用到外科方面,不用研粉,配制后直接应用,效果绝不逊于传统中药。为了验证超微中药的效果,我还将临床应用与体会记录在案,以便与传统中药应用进行对比,寻找和探索一条适合自己走的中医路,试为中医的创新迈出自己的一步。


——天正好,路更长,每每静下心来,必然又想起了《我是铁杆中医》一书中的这句话:“我想点燃自己的一盏灯,照亮周围的一点路,一盏灯也许不亮,点的人多了,路就能更亮了。”仔细想想,能把自己的这盏中医之灯点亮也确实不容易,而要成为一名纯正的中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些年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对照自己的所学所用仍相差甚远,要学的、要做的也还很多很多,只有从平时做起,多读书、多积累、多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做一名好的医生,做一名不辜负患者期盼的铁杆中医。力争用我的努力也能点燃自己的一盏灯,照亮周围的一点路,做一名应时之需的乡村医生。


最后,仍然要借《我是铁杆中医》中的一句话来告诫自己:“既然走上了从事中医事业这条路,就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临床。树立三个信心:对中医、对前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关联词条:

  • # 中医入门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关松,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