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惠》卷十四:黄耆丸

处方

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龙齿1两,茯神3分,铁粉1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防风半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熟干地黄3分。

制法

上为散,入铁粉,金银箔,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去瓤),威灵仙(米泔浸洗,焙干,木石臼中捣)1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毒肿满;肠风,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济生》卷八:黄耆丸

处方

榼藤子(煨,用肉)半两,川续断1两(酒浸),黄耆1两(去芦),贯众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枯矾1两(别研),刺猬皮1两(烧灰),当归1两(去芦,酒浸),阿胶(蛤粉炒)1两,麝香(别研)1字。

制法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痔出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以米饮汤送下。

注意

气壮多热之人不宜服。

摘录
《济生》卷八

《妇人良方》卷五: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北柴胡1两,甘草1两,生干地黄1两,酸枣仁3分(炒),郁李仁3分,杏仁3分(去皮尖、双仁,麸炒黄),枸杞子3分,人参3分(去芦),黄芩3分,百合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鳖甲2两(制)。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清粥吞下,不拘时候。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五

《本事》卷六:黄耆丸

别名

内固黄耆丸

处方

绵黄耆(蜜炙)、人参(去芦)。

制法

上为细末,入真生龙脑1钱(研细),用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清心内固,调元益气。主疮疡溃脓之后,本虚心热。

用法用量

内固黄耆丸(《准绳·疡医》卷一)。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又佐以生真龙脑之辛凉入手太阴;生藕汁之甘平而润,入足太阴。此疡疾溃脓之后,本虚心热,非峻补不能固内清心,乃调元益气之方也。

摘录
《本事》卷六

《本事》卷五: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独茎者,去芦,蜜炙),白蒺藜半两(炒,瓦擦,扬去细碎刺),羌活(去芦)半两,黑附子1个(大者,炮,去皮脐),羯羊肾1对(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虚耳鸣,夜间睡着如打战鼓,觉耳内风吹,更四肢抽掣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晚食前以煨葱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

1.《医略六书》:肾虚风动,真阳之气不振,故听户不静,耳痒耳鸣焉。黄耆补气以下通于肾,附子补火以上通于耳,羌活散肾脏之风,蒺藜祛肝脏之风,羊肾以补肾脏也。再用盐汤以润下,温酒以通行,使肾脏阳气内充,则虚风自释,而听户肃清,耳痒耳鸣无不并退矣。此补肾祛风之剂,为虚风耳痒耳鸣之专方。

2.《本事方释义》:以酒糊丸,葱盐汤送,取其先升后降也。夜睡耳鸣如闻打战鼓,四肢掣痛,由乎肾虚,下不收摄,以上升之药引虚阳下降,再以咸辛温血肉之味补其下,则虚阳不致再升。古人有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摘录
《本事》卷五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半(炙,锉),熟干地黄1两半(焙),龙骨(去土,碎)1两半,枳壳1两1分(去瓤,麸炒),肉苁蓉1两1分(酒浸,切焙),泽泻1两1分,菟丝子2两(酒浸1宿,别捣),鹿茸2两(去毛,酥炙),麦门冬(去心,焙)2两,牡丹皮1两,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炒)1两,桑螵蛸21枚(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风虚冷,小便多,腿细脚弱,渐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煎黄耆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鸡峰》卷十九: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肉苁蓉1两,鹿茸1两,人参3分,枸杞子2分,熟干地黄2两,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地骨皮半两,泽泻3分,附子3分,巴戟3分,禹余粮3分,桂3分,牡丹皮3分,五味子3分,龙骨3分,磁石1两,赤石脂3分,麦门冬半两,牡蛎3分。

制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微少。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十八: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半(锉),防风1两半(去叉),丹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去黑皮),芎1两半,山栀子1两半,赤芍药1两半,枳壳1两半(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1两半,大腹(锉)1两3分,升麻2两,秦艽(去苗土)2两,蒺藜子3两(炒,去角),独活3两(去芦头),苦参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风癞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煎枳壳汤送下,每日2次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黄耆丸

处方

熟地5两,黄耆3钱(蜜炙),鳖甲3两(醋炙),川芎1两,当归3两,白芍1两半(醋炒),五味1两半,柏仁3两(炒),桂心1两半,续断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蓐劳,脉数弦软微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产后血气两虚,肝阴不足而阴不维阳,故潮热憎寒,自汗不止,势必将成蓐劳。熟地补阴滋血,柏仁养心宁神,黄耆补气益卫阳,当归养益营阴,鳖甲滋肝阴以散结,白芍脾阴以和营,川芎引入血海五味收敛津液续断续完筋脉,桂心温暖营血,蜜丸饮下,使血气内充,则肝阴自复而营卫调和,何虑寒热自汗不止,蓐劳将成不痊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半(炙,锉),犀角屑1两半,黄连半两(去须),茯神半两(去木),当归半两(切,焙),防风半两(去叉),芍药半两,升麻半两,赤茯苓半两(去黑皮),黄芩半两(去黑心),甘草(炙)半两,木通(锉)1两,麝香(研)半分。

制法

上除麝香外,捣罗为末,入麝香研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痈疽发背,一切热毒及恶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未效,加至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惠》卷十四:黄耆丸

处方

黄耆1两(锉),槟榔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牡蛎1两(烧为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骨3分,木香半两,薯蓣3分,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风虚气满,背膊烦疼,不能饮食,四肢无力,时复盗汗,日渐虚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外科大成》卷四:黄耆丸

处方

黄耆(炙)2两,大附子(去皮脐,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1钟尽为度)7钱,菟丝子1两(酒浸,蒸),大茴香(炒)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石痈、石疽。因寒气客于经络,肿坚如石,痈则微红,疽则皮色不变,久不作脓。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每日2服,空心食前以黄酒送下。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