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陈应期医案选析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13

时间:2020-08-13

陈应期先生,广东翁源县人,清末民初岭南医家,著有《医学实录》一书及 《国医存废与国家兴 亡之关系》、《麻疹之研究》等文_。临证长于用经方,药简而效宏,深为病家称道。其医案多平实可徵,惜今已罕睹。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医案7则,录之于下,并附以按语。 


1 伤寒太阳入少阴案


宣统三年五月,蓝青铺幌 背何有章妻陈氏,病从太阳入少阴,太阳未罢,身热不退,舌白身强。以四逆加桂。稍愈后 ,又潮热寒热往来,渴欲饮水,以至四肢厥冷,其脉欲脱,昏然不省 ,全然不语 ,如僵卧一般 ,舌胎全黑而有水。以峻剂白通汤加减,二服而安。后用苓桂甘术加姜附,数剂而愈。 


按 :陈应期先生治学,论伤寒多及于气化,以之阐明病理,分析病机,然又不拘泥牵缠于其中。 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 ,中见少阴。”又: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 ,中见太阳。”太阳少阴互为 标本太阳之邪不解,每因其人之阳气素虚而转入 少阴。《伤寒论》:“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 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 者 ,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 ,救表宜桂枝汤”。 先生于太阳传人少阴,而太阳未罢之证,常以四逆汤桂枝,太少两解 ,似较原论更为直截,故取效 甚速。然由于症重药轻 ,患者服药后表邪虽除,少 阴未解,又转潮热寒热往来 ,渴欲饮水,以至四 肢厥冷,似乎热厥之证;但观其脉欲脱,昏然不语,僵卧,舌黑而有水,则寒甚明矣。峻剂白通, 切中病机,故可取效。 


2 伤寒阳明证案


宣统三年六月,英德县龙车洞 康子英先生与余有约,由英来翁。抱病到舍,急于 践约,不爽前盟。其束装载道时有些外感,及到翁城 ,日夜发热,热至不退。比到家时,身热更剧。 余诊渠脉,洪大而数。舌纯黄色,的是阳明证。阳 明主肌肉,故身热极甚。又辨舌法云: “阴黑 阳 黄。”先生到翁时,医有主用姜附者,先生不肯, 自服五苓散。余初用小柴胡汤半夏葛根花粉, 后用白虎加参及葛草芩连等方,总不甚好。身热仍旧,兼疴黄水,粪门作热。遂用大黄枳实栀子豉汤。一剂较愈,二剂更愈。渐渐调养,进食加餐, 复还元气,倍长精神,得以安葬先灵。叨蒙作福, 先生时说铭感,余更不胜铭感云云。 


按:本为阳明病证,医反欲与姜附,谬甚。五苓辈亦非对证之方。身热 ,脉洪大而数 ,舌纯黄色,当为白虎证,然与白虎加参汤不愈者,以肠中有燥屎故也。观其泄利黄水,粪门作热,知其为燥 屎逼迫津液下行,非泻其实不足以止其利。《伤寒论》:“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与此证病机正同。故与大黄枳实栀 子豉汤,数剂而热退病除。 


3 喉痹案


民国二年十二月,井头圳唇李先智妻 邹氏火结咽喉,夜半求诊。未诊,据说云云:牙关 紧闭,食不下咽。先一二 日耳后头边有条红路,以 至如此。沉吟半响,知是喉为肺窍,肺火无疑,不 必多别名色,只以大承气汤,俾得一泻其火,大下 几次,火即降下。果然不错。后以龙胆泻肝汤桔梗白芍,二三剂全愈。又前清末年,南浦陈金铭,喉痛亦然。先经如是治法,症 同治同,立即见效, 无容慌惊。 


按:喉痹咽痛,耳后红线,据此,是当为烂喉痧之证,即今之所谓猩红热也。本证温病家多以清 热解毒凉营为法,先生独以肺与大肠表里,泻大 肠之火即是泻肺火,与大承气汤,一泻而后快,酣 畅淋漓,不斤斤于清热利咽之伎。因及早用泻法, 故不待其疹发而愈矣。此正是釜底抽薪之法,扬汤 止沸,不如绝薪止火,毋庸多事。曹颖甫先生之 《经方实验录》亦有喉证之医案,但以其表邪仍盛, 乃以麻杏石甘汤加 味而愈,亦 随证斟酌也 ,可参 阅。 


4 麻疹


光绪卅一年,陈钦降伊子亚畅,麻症毒火薰心,惊狂起走好似伤寒一般,通身出麻,惟头痛尚无 ,的是口火攻内 (此有阙文 ,疑当为 “毒”字)。舌红无水,劫阴何疑,以黄连阿胶汤去鸡子加丽参 ,两剂即醒。复以葛草芩连加味,数剂平安。 


按 :麻疹初起自当以透表为务;此证惊狂起 走,舌红无水,是为麻毒邪火损及心阴,故当以救 阴为先。伤寒黄连阿胶汤,本为少阴病心阴虚不寐而设。以其病机相同,故移以治麻证,亦无不 可。此亦为分表里缓急而治之之法,倘先以葛根芩连汤以解外,则恐阴亡不救矣。 


5 热痢案


民国元年六月,蓝青李振铭妻何氏, 身孕血痢 ,喉痛即痢 ,里急后重。此所谓热胜湿 , 便伤阳明血分。喉为肺窍 ,肺是手太阴,为大肠之 络 ,肺与大肠表里,所以喉痛而痢也。以猪苓汤桔梗香连,一剂较愈。另用独参汤以养阴血 ,数 剂全愈。 


按 :古人于痢一证 ,多设禁忌 ,忌分利小便 , 其一也。盖痢多为湿热相合,热伤肠络,清热利 湿,原本不误。推其所设禁忌之由,大抵以痢亡津 血,惧其分利,更伤阴血也。此证痢属初起,湿热 犹盛,而津血尚未大伤,故可以猪苓汤分利小便, 加香连行气燥湿,尤以阿胶人参生津养血,故可 邪去而正不伤。总而言之,当如 《伤寒论》所云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施治。 


6 中风案


光绪年间,母舅李定浩半身不遂,俗云就片生熟。左片手足,冰冷不暖,屈曲不能,伸 缩不得,时叫钻痛,几乎左拥右抱。医延数月,百药罔效。后悟血虚惹风,血行风灭。渠所以手足冰冷者,血虚也。血藏于肝 ,肝即风木也。木动生风,风本游行无定,总是走痛。以参术归芪加驱风诸药 ,多服而愈。后叶启 贤妻何氏亦然 ,症同治同。方似夹杂 ,效有奇功。诸如此类,百发百中, 不胜数矣。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炙芪 一两,桂枝四钱,桑枝 六钱,川乌 四钱 ,蕲蛇三 钱 ,过山龙三钱,钻地风三钱 ,防风钱半 ,茯苓六 钱 ,牛七 (膝)三钱 ,虎骨四钱 ,鹿筋三钱,炙甘 草钱半,生姜八钱。 


按:后人分中风为真中、类中,又有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痰诸说,后人各守一家之 言,则不见全牛。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风论》中说: “凡古圣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名曰中风, 则其病属风可知。既为风病,则主病之方,必以治 风为本。故仲景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及唐人大小续命等方,皆多用风药 ,而 因证增减。”此说是也。今但见麻桂防风,便云不可,亦 浅见也。中风以风为本,若痰涌、若气虚 、若身热,皆其标也,对证治之可也,不可执末为本。此案用药,实则与《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干姜当归川芎人参)方义相类,皆以补虚祛风为治,而获捷效,故不可轻诬古人相欺也。 


7 癥瘕


民国五年十月,龙仙蔡亚谦妻,少腹高硬,如墩形然。《周礼》:“磐以乘血,墩以乘食。”少腹为 胞之室,胞为血海,其满大为蓄血,小便难为蓄 水;水血兼蓄,结在血海 ,而为少腹满硬。宜大黄甘遂阿胶汤。以大黄攻血蓄,甘遂攻水蓄,阿胶行 水以滋 肾。水能济火,火熄而血 自生。二三剂如 故。用抵当汤以攻血。蜚虫水蛭,吮血也;大黄桃 仁,破血也。初服则便脓 血,似乎较合 ,再服如 故。桃仁承气汤,外解 内攻 ,如故。后来别请 医 生,有谓蓄水者,用真武汤,更剧;有谓癥瘕病 者,用四物汤阿胶,只是平平。究竟瘕 自为瘕, 癥自为癥,务要分辨,不得糊涂。盖瘕者假也,言其假借而成也。血瘀少留,或聚或散 ,如云霞之轻 薄,而聚散无常,是为瘕也。癥者徵也,以其有形 可徵也。血瘀聚蓄,积而不散,推之不移,是为癥也。法亦不外逐瘀攻血,推陈致新,究竟总不得中 其窍。病经月余,再三邀诊。脉息平平,观其情 形,虽是少腹硬痛,看渠两乳,硬大尖利,似有身 孕。伊夫不信。以桂枝茯苓丸,服仅一料,少腹较 软而不痛。连服三料 ,少腹墩形一概除去,遂得无 恙。两越月后,生下一女,母子平安。所 以然者, 妇人宿有癥病,得孕之后,旧血未去,新血不能人胞以养胎。去其癥,即所以安其胎也。方用桂枝白 芍,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合之桃仁, 逐旧而不伤新。丸者缓也,缓以去其病也,急何能 焉?


按:同是瘀血 ,而致瘀之因异,所以仲景方有 桃核承气汤、抵 当汤 、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枳实芍药散大黄甘遂汤种种之不同。 约略言之,攻下逐瘀 者,桃核承气 汤、抵 当汤是 也 ;行气活血者 ,枳实芍药散是也;利水化瘀者 , 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大黄甘遂汤是也。而大 黄甘遂汤为偏于水盛者。至于桂枝茯苓丸病机则为 妇人怀妊中气虚弱,水湿内停 ;复以胎遏血行,结 为癥瘕,故以桂芍桃丹逐瘀,复加茯苓以健脾利 湿 ,作为丸剂 ,缓缓收功 ,不欲其急攻也。前三方所以不效者,以其未能切中病机故也。是以辨证欲 其详审,不可囫囵而过。今人遇中风病或胸痹等 证,动辄大剂活血化瘀药,全不分病机,亦不知标 本之过也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丹、赖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