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症因脉治》卷二:葛根汤

处方

干葛、柴胡防风荆芥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

伤风咳嗽头痛,眼眶痛。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圣济总录》卷十六:葛根汤

处方

葛根2两,木通(锉)2两,芍药2两,防风(去叉)2两,甘菊花(择去梗)1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1两1分,石膏(研碎)5两,前胡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脑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2片,大枣1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玉案》卷二:葛根汤

处方

葛根4钱,麻黄3钱,桂枝2钱,甘草2钱,羌活2钱。

功能主治

刚痉。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玉案》卷二

《圣济总录》卷六:葛根汤

处方

葛根1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麻黄(去节根,煎掠去沫,焙干)1两,独活(去芦头)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40枚,松实(去壳)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口面斜。

用法用量

每用10钱匕,以水2盏,酒1盏,入生姜3片,煎取1盏半,去滓,分3服,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葛根汤

处方

葛根1两,芍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芎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余热不除,及寒热头重,体痛,表证尚未罢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豉3-7粒,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王氏集验方》:葛根汤

处方

葛根4两,豉1升。

功能主治

伤寒初起至2日,头痛内热,脉洪。

用法用量

上用水3升,煮取半升,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王氏集验方

不知医必要》卷一:葛根汤

处方

柴胡1钱5分,葛根2钱,党参(生,去芦)1钱5分,防风1钱5分,荆芥1钱5分,甘草6分,生姜2片。

功能主治

外感风邪,发热兼渴。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一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一:葛根汤

处方

葛根8两,紫草8两,犀牛角屑12两,露蜂房10两(炙),芒消2两,大黄2两,荠苨7两,人参7两,玄参4两,甘草(炙)4两,银屑(细研)4两,猪脂12两(腊月者)。

功能主治

下石。主石发,两脚卒冷,两胁腋卒热并口噤

用法用量

上以无灰酒渍经10日,其猪脂用酒1升煎取脂3两,取银屑和研,纳药中,每日空腹服1匙。

注意

忌热面、炙肉、海藻、蒜等。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一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葛根汤

处方

葛根(锉)半两,白术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麻黄(去根节)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1分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1-2日,头疼壮热,遍身疼痛,其脉洪数。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脉微,加附子半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葛根汤

处方

葛根(锉)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天门冬(去心,焙)3分,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3分,犀角屑半两,生干地黄半两,芎半两,麻黄(去根节)1两,牛黄(研)1分,地骨皮(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舌干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胎产指南》卷一:葛根汤

处方

芦根1钱5分,葛根1钱5分,人参1钱,麦冬1钱,知母1钱,竹茹1丸,栀子1钱(炒),葱白3寸。

功能主治

孕妇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胎产指南》卷一

汉·《伤寒论》:葛根汤

组成

葛根四两(12克)、麻黄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

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效

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主治

伤寒表买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牵强,或下利,或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紧。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腹泻、颈椎病、项背筋膜炎、周围性面瘫等病症。

感冒:以葛根汤合剂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115例,与荆防合剂治疗115例对照。疗程为3日。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7%。(《临床荟萃》2005年第6期)

2.腹泻:以“复方葛根汤”治疗婴幼儿腹泻307例,脱水者可按脱水程度、性质予以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不另用其他抗生素等药物。与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77例对照。如需补液,同治疗组。结果:72小时内止泻者,255例;48小时内止泻者,161例:24小时内止泻者,68例。228例发热患者中,72小时内退热者,22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年第12期)

3_颈椎病: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102例,疗程为30日。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内服及针灸理疗等外用疗法。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为治愈。结果:总有效率93.2%。(《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第1期)

4.项背筋膜炎:以本方加味治疗142例;服药后,药渣用纱布包裹敷患处30分钟,1个疗程为1周。疗效评定以疼痛消失、功能恢复,休息1个月无复发者为痊愈。结果:总有效率95.07%。其中,1个疗程治愈36例;2个疗程治愈68例;3个疗程治愈41例。(《陕西中医》2006年第11期)

5.周围性面瘫:以本方治疗143例,与西药(口服泼尼松、阿司匹林、新斯的明,维生素B12肌注)治疗72例对照。两组均每6日复诊1次。疗效评定以口轮匝肌功能正常,“贝尔症”消失,乳突区无压痛,吸出量达400毫升/分(女)或500ml/分(男)以上为治愈。结果:有效以上88.8%,显效以上73.42%。1个月内恢复占76.92%。(《陕西中医》2002年第2期)

方解

本方为桂枝汤减轻桂、芍用量,加麻黄葛根组成。其方以葛根为主药,有解肌退热之功。此外,又能升津液,舒经脉,以疗项背拘急;能入脾胃,升发清阳而止泻利。桂枝汤中减少桂枝、芍药而加麻黄者,一则调和营卫,以利太阳经气运行,再则欲其发汗解表,以治恶风无汗表实。又因经脉受阻,津液难以升达,故不能峻汗。此即以桂枝汤为基础加葛根麻黄,而非麻黄汤葛根之由来。

临床应用以发热畏寒、项背强几几为辨证要点。若有汗者,可去麻黄表邪犯胃作呕者,加半夏;感寒夹滞,加大黄黄芩黄连头痛剧烈,加蔓荆子藁本;伴风疹,加川芎防风蝉蜕

现代研究

对于本方的应用涉及多个系统、多个病种,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等。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流感、肩周炎落枕、面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眩晕荨麻疹硬皮病、枕神经痛、慢性胆囊炎、脑卒中后抑郁症、紧张性头痛、药物反应、冠心病高脂血症、颞颌关节炎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及解热等作用。

方歌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摘录
汉·《伤寒论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